开始读这本书,源于在这之前读了一本国外的书很费脑子,就想着下本书一定要找个国产的读读,然后无意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上看到,清华北大学子图书馆里阅读排行榜第一的书籍就是这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上世纪80年代初版的巨作,到今天依然深受年轻人的热爱,免不了他的独特魅力,所以也吸引了我有去读一下的想法。其实我是很早之前就看过电视版平凡的世界,所以对故事大致人物,情节有印象,但看电视和读书是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也很吸引我,会让我对故事产生一些共鸣。因此我带着这种情绪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整篇小说很长,超过了百万文字,路遥先生先后写了3部才完结。小说述说的主要故事线是发生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平凡故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平凡人在那个历史时代背景下走过的道路。
我不擅长写读书感,就像读书时语文考试写作文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开始读书以后,强迫自己去写点内容,一方面给读过的时光留点记录,另一方面刻意练习自己。以前可能更多觉得性格决定一切,很多事情不愿去改变,就像写读后感,认为写作一直很差,同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内容,给自己找理由,没有改变的勇气。但通过前面几次的读书和刻意练习,渐渐转变了思想。写读后感,我开始用目的+方法来看待它。目的是指做这件事真实目的,读过的内容,自己写出来感受,也是自己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以及有个记录以后也可以回头看看当时的心情,不必去在意写的好坏的目的。方法是指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可循,就以读书写读后感,我目前在做的方法,就是读到有感触的地方,随手标注下来,并简短写个感受,那这些片段的感受组合在一起,你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之前的几篇读后感,我都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来。似乎写了段废话,但确实是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有感而发,这也许也就是我说的写作当时心情把,哈哈。
回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它给我带来共鸣的地方比较多,有很多情节,虽然不在一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但很多东西及问题,当今的社会依然存在,所以推荐还没读过的读者可以在闲暇时光读上一读。这本书我标注的地方很多,针对其中感触最深的几点感触做下分享:
1、主动出击,迈出第一步很重要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命运和生活都是掌握在每个平凡人手上,我们如何度过一生皆由个人自身选择,遇到问题,不要等方法或等人来帮忙。每个成功的背后除了有汗水,最后也一定有主动的出击,因为只有自己的主动才是你自己真实想要的。
2、目标很重要,它会带来充实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也许是读到这本书,最近突然对自己有了新的审视,自己有时很焦虑,这焦虑的源头可能就是目标感不强,定下的很多目标不能完成,究其原因并发目标本身的难度,而是没正确看待目标,不理解完成目标带来的充实感,所以现在也正开始刻意去练习自己的目标感,希望能有所改善。
3、世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永远是变化本身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人的七情六欲,故事的悲欢离合,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时常变化着发生。不变的永远是变化本身,所以,接受自己,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故事”。
4、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而不同
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为闲而活得压抑。人啊,都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可是不同处境的人又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人心是最难懂的,在不同环境不同处境,即使发生了同一件事,每个人对待的心情都会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时刻,不要指望别人都能理解你的痛苦,当你理解这一点,你也就不会埋怨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人生而不同,别人不理解你,同样你也会不理解他人的时候。当你不理解他人苦处的时候,不用强迫自己去理解,因为你的理解可能也仅是你以为的,做到不打扰,不误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