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海外PCDN系统技术架构与演进

本文介绍了小溪流科技首席架构师张道远在LiveVideoStackCon 2019上的演讲,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海外环境中提高PCDN的穿透率和分享率,尤其是在应对NAT类型挑战和弱网环境下的策略。文章详细阐述了NAT的分类、提高穿透率的关键技术(如生日算法、UPNP、中继模式和MDNS)以及提高分享率的方法。此外,还涉及了PCDN的安全体系构建,包括数字版权保护和恶意请求防护。最后,强调了未来PCDN技术面临的挑战和趋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hoto by Nick Wehrli from Pexels

本文来自小溪流科技首席架构师张道远在LiveVideoStackCon 2019深圳站上的演讲,演讲内容主要涉及PCDN海外复杂环境中如何提高穿透率和分享率的同时,保证弱网的用户体验和内容版权的保护中采用的技术,架构演进及实际落地效果展示。

 

文 / 张道远

整理 / LiveVideoStack

 

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市小溪流科技有限公司的系统架构师张道远,主要负责公司PCDN的系统架构设计。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方案集成商,包括CDN和PCDN这块,一直耕耘于海外。

 

今天我带来的主要内容是自研PCDN系统技术架构与演进。演讲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如何提高穿透率和分享率,在海外弱网环境下的实践,另外就是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些方面。

 

1. PCDN提高穿透率

 

1.1 NAT的分类

提到穿透率,避免不了提到NAT。快速给大家讲一下NAT的分类。

(1)完全锥形

完全锥形的特性是只要知道网关上映射的端口和IP,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内网IP访问。

 

(2)限制锥形

限制锥形的映射方式与完全锥形相似,但在安全性上有所不同。它拒绝“不请自来”的IP访问。

 

 

(3)端口限制锥形

它的映射方式和限制锥形一样,但它对IP和端口都做了访问限制。如图,对于同一个IP,通过另外的端口访问时接收不到数据的。同一个端口,没有主动发出请求的IP也是收不到数据包的。

 

(4)对称型

不同的请求、目的、地址有不同的映射。同时它与限制锥形NAT映射相似,但它拒绝主动请求的IP及端口的访问。如上图,对S1、S2发出请求,S1虽然知道出口IP,但是主动发出请求并不会被接收。

 

实际中NAT类型还有很多种,例如公网IP、UDP Block等。

 

1.2 全球家庭级别网关NAT类型分布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