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持久状态与流式 SQL
1. 持久状态的重要性
持久状态在长期运行的管道中至关重要,它为正确性和效率提供了基础。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常见的隐式状态有两种类型:
- 原始分组(Raw Grouping) :这种方式较为直接,但可能效率不高。
- 增量组合(Incremental Combination) :对于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操作,能极大提高效率。
一个通用状态抽象需要具备以下重要特性:
- 数据结构的灵活性 :允许使用适合特定用例的数据类型。
- 读写粒度的灵活性 :可根据用例调整任意时刻读写的数据量,合理地最小化或最大化 I/O。
- 处理调度的灵活性 :允许将某些处理部分延迟到更合适的时间点,例如当输入在事件时间的特定点被认为已完成时。
2. 流式 SQL 概述
流式 SQL 的准确定义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业界。虽然数据库社区对其已有近 99% 的理解,但目前仍缺乏一个全面且有说服力的定义。当前关于流式 SQL 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过像 Apache Calcite、Apache Flink 和 Apache Beam 等系统已经实现了其中的一些部分。
流式 SQL 的愿景是通过 Calcite、Flink 和 Beam 社区的合作讨论形成的。2016 年,Flink 社区将 Calcite SQL 支持集成到 Flink 中,并添加了如窗口构造等流式特定功能。2017 年,三个社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