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chai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
原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731639
Dai H N, Zheng Z, Zhang Y. Blockchai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19, 6(5): 8076-8094.
摘要
物联网(IoT)正在将现有行业重塑为以数据驱动的决策为特征的智能行业。但是,物联网的内在特征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分布式,互操作性差,私密性和安全漏洞。区块链技术为应对物联网挑战带来了机遇。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集成。我们将这种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综合称为BCoT( blockchain of things)。本文对BCoT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讨论了这种新范式的见解。特别是,我们首先简要介绍物联网,并讨论物联网的挑战。然后,我们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概述。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并提出BCoT体系结构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有关在物联网以及BCoT的工业应用中将区块链用于5G的问题。最后,我们概述了这一有前途的领域中的开放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区块链,工业应用,物联网(IoT),智能合约
1 引言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最新发展促进了传统计算机辅助产业向以数据驱动决策为特征的智能产业的发展[1]。在这种模式转变期间,物联网(IoT)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物理工业环境连接到计算系统的网络空间,从而形成了网络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物联网可以支持广泛的工业应用,例如制造,物流,食品工业和公用事业。物联网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吞吐量,减少机器停机时间并提高产品质量。物联网具有以下特点:1)物联网系统的去中心化; 2)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多样性; 3)物联网数据的异构性; 4)网络复杂度。所有这些都带来了挑战,包括物联网系统的异构性,互操作性差,物联网设备的资源限制以及隐私和安全漏洞。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克服物联网的上述挑战带来了机遇。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上的分布式分类帐。借助分布式的共识,区块链可以使交易发生并在互不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进行验证,而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的干预。与现有的交易管理系统需要集中的交易机构来验证交易不同,区块链可以实现交易的分散验证,从而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并减轻了中央机构的性能瓶颈。而且,保存在区块链中的每个交易本质上是不可变的,因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将所有已提交的交易保留在区块链中。同时,加密机制(例如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哈希函数)保证了区块链中数据块的完整性。因此,区块链可以确保交易不可抵赖。此外,具有附加历史时间戳的区块链中的每笔交易都可追溯到每个用户。
区块链通过改进的互操作性,隐私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实质上是对物联网的完美补充。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将区块链与IoT集成的新范例。我们将这种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综合称为BCoT。 BCoT特别具有以下优点:
1)跨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系统和工业部门的互操作性,其中互操作性是与物理系统进行交互并在物联网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能力。这可以通过构建在覆盖对等(P2P)网络之上的区块链复合层来实现,并可以跨不同的IoT系统进行统一访问。
2)物联网数据的可追溯性,其中可追溯性是跟踪和验证保存在区块链中的数据块的时空信息的能力。保存在区块链中的每个数据块均附有历史时间戳,从而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3)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是物联网数据值得信赖的质量。可以通过包括非对称加密算法,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在内的加密机制所强制执行的完整性来确保这些完整性,而这一切都是区块链固有的。
4)物联网系统的自主交互是指物联网系统相互交互而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干预的能力。这种自主性可以通过区块链支持的智能合约来实现。特别是,嵌入智能合约的合约条款将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例如,违反合约的用户将自动受到罚款)。
尽管BCoT可以使物联网受益,但要完全释放BCoT的潜力,还需要解决许多挑战。因此,本文旨在对BCoT中的最新进展,挑战和开放性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A.本文与现有综述的比较
有几篇发表的文章讨论了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例如,[2]的工作提出了将区块链用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应用。 Zhang和Wen [3]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来支持P2P交易的商业模型。但是,这些研究对于将区块链与IoT(例如智能家居应用)结合在一起的特定场景而言太具体了。
最近,发表了一些关于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的总综述。尤其是,[4]通过大量用例的分类,对物联网的区块链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 [5]的工作提出了关于物联网安全性的综述,并研究了区块链技术作为解决方案的潜力。Reyna等 [6]研究了将区块链与物联网集成的可能性和研究问题。[7]的工作提出了在应用方面将区块链与物联网集成的综述。 Ali等 [8]试图对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9]的工作给出了用于物联网的区块链应用的分类。
但是,大多数现有的综述都受到以下限制:1)没有为BCoT提出通用架构; 2)没有研究明确讨论物联网网络以外的5G区块链(但是,该主题对物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要); 3)其他重要的问题,例如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在大多数现有综述中都缺失。
B.贡献
鉴于先前的工作,我们旨在:1)提供有关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概念性介绍; 2)深入分析将区块链纳入物联网的潜力; 3)对启用BCoT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而言之,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首先对物联网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再对物联网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同时,概述了物联网的研究挑战。2)然后概述了关键的区块链技术,并总结了区块链的主要特征和现有区块链系统的分类法。
3)本文的核心部分集中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上。在这方面,首先讨论了将区块链与物联网集成的机会。然后提出并说明了BCoT的体系结构。
4)超越5G的网络在构建BCoT基础架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讨论了有关IoT中超越5G网络的区块链的研究问题。
5)此外,本文总结了BCoT的应用,并概述了BCoT中的开放研究问题。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然后,第三节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第四节讨论了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第五部分讨论了有关5G以外网络的区块链的研究问题。第六节总结了BCoT的应用。第七节讨论开放性研究问题。最后,本文总结于第八节。
2 物联网
在本节中,我们将在II-A节中简要介绍IoT,并在II-B节中概述IoT的挑战。
A.物联网简介
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tics, BDA)的最新发展推动下,当今的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行业到智能行业的模式转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扮演着弥合物理工业环境与计算系统网络空间之间鸿沟的关键角色,而BDA可以帮助从大量的物联网数据中提取隐藏的价值,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物联网本质上是提供各种工业服务的智能对象(即事物)网络。一个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由以下分层子系统组成(从下到上),如图1所示。
1)感知层: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条形码/快速响应代码(QR code)标签,RFID标签,智能仪表以及其他无线/有线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感知并从物理环境收集数据。同时,它们中的一些(例如执行器和控制器)可以对环境采取措施。
2)通信层:各种无线/有线设备,例如传感器,RFID,致动器,控制器和其他标签,然后可以与IoT网关,WiFi接入点(AP),小型基站(BS)和宏BS连接以形成工业网络。网络连接可以通过多种通信协议来实现,例如蓝牙,近场通信(NFC),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6LoWPAN),无线高速公路可寻址远程传感器(WirelessHART)[10],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包括Sigfox,LoRa,窄带物联网(NB-IoT)和工业以太网[11]。
3)工业应用:物联网可广泛用于支持许多工业应用。典型的工业应用包括制造业,供应链,食品工业,智能电网,医疗保健和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
B.物联网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工业物联网。在此之后,我们用物联网表示工业物联网,而不会失去一般性。物联网确保安装了各种电子或机械传感器,执行器和软件系统的各种物体(智能对象)的连接,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并收集来自物理环境的信息,然后对物理环境进行操作。物联网的独特功能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挑战。
1)物联网系统的异构性。表现在异构物联网设备,异构通信协议和异构物联网数据类型(即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中。异构性也是其他挑战的根源,例如互操作性,隐私和安全性(如下所述)。
2)网络的复杂性。物联网中共存有许多通信/网络协议。典型的网络协议包括NFC,蓝牙,6LoWPAN,WirelessHART,Sigfox,LoRa和NB-IoT,它们均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例如,6LoWPAN和WirelessHART通常具有较短的通信覆盖范围(例如,小于100 m),而LPWAN技术可以提供1到10 km的覆盖范围[12],[13]。
3)互操作性差是指物联网系统(硬件和软件)交换,利用信息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由于物联网系统的分散化和物联网系统的异构性,在不同的工业部门,战略中心和物联网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具有挑战性。结果,难以实现物联网的互操作性。
4)物联网设备的资源约束:物联网设备(例如传感器,执行器,RFID标签和智能仪表)受到有限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电池电量)的影响。例如,无源RFID标签没有电池电源,只能从RFID阅读器或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14]。此外,资源约束还导致物联网设备容易受到恶意攻击。
5)隐私漏洞:隐私是为了保证IoT数据的正确使用,而未经用户同意不会泄露用户私人信息。由于物联网系统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物联网系统的异构性,在物联网中保护数据隐私具有挑战性。此外,将物联网与云计算集成成为趋势,因为云计算可以为物联网提供额外的计算和存储功能。但是,将机密IoT数据上传到第三方云服务器也可能会损害IoT的脆弱隐私[15]。
6)安全漏洞:物联网系统的分散性和异质性也导致难以确保物联网的安全性,而安全性对于企业而言则极为重要。由于难以在资源受限的IoT系统中实施安全对策,因此典型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