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笔录
章节结构划分
一、分层思想
二、OSI参考模型
三、TCP/IP协议族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正文:
一、分层思想
1、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1)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2)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OSI参考模型
1、OSI七层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为ISO)成立于1947年,是标准化领域中的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自我定义为非政府组织,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俄语。ISO一来源于希腊语“ISOS”,其意为“平等”。
ISO现有165个成员包括各会员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和主要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于1978年加入ISO [1],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届国际化标准组织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 [6]。
ISO负责当今世界上多数领域(包括军工、石油、船舶等垄断行业)的标准化活动,通过2856个技术结构(含技术委员会611个、工作组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开展技术活动。
全体大会是ISO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ISO重要决策机构;中央秘书处是ISO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瑞士日内瓦,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2)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3)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如图所示:
一般为了我们方便于记忆,我们会将七层简化为口诀:应表会传网数物
对应1-7层顺序物数网传会表应。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a、物理接口特性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数据链路层:
a、数据帧封装结构
b、源和目的方的物理地址
c、数据校验功能
数据链路层 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
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3、网络层和传输层
(1)、网络层:
(a)数据包装结构
(b)源和目的方的逻辑地址
(c)根据包头的逻辑地址选路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2)、传输层:
(a)用户进程间的通信
(b)承上启下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将上层应用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c)、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对点通信,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通信,为应用层实体(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
4、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会话层:
(a)建立用户间的会话关系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2)、表示层:
(a)定义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b)编码和解码、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
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等
(3)、应用层:
(a)提供用户的连接
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交互服务,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例如,在QQ的对话窗口输入字符
5、如图:
总结:
OSI 7层网络模型(从上往下看)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典型的代表协议:DNS/FTP/HTTP/TELNET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会话层: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传输层: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端口到端口)。典型的代表协议:TCP、UDP、SCTP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IP地址)寻址和路由选择。典型的代表协议:IP、ICMP、ARP
数据链路层:进行物理地址(MAC地址)寻址,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常用的协议标准:以太网802.3、无线网802.11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典型代表:网络接口(电接口GE、光纤接口FE、无线电接口Wifi等)
三、TCP/IP协议族:
1、SI模型vsTCP/IP模型:
2、TCP/IP协议族的组成
(1)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应用的端口及其协议功能----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80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
443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在HTTP的基础上加了SSL/TLS层(安全套接层)的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21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控制连接FTP服务器
53 DNS(域名系统):用于连接DNS服务器
25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110 POP3(邮局协议版本3):用于接收邮件
22 SSH(安全外壳协议):用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加密登录
3389 RDP(远程桌面协议):通过这个端口,用"远程桌面"等连接工具来连接到远程的Windows服务器
(2)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应用的端口及其协议功能----传输效率更高
69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小文件的传输
53 DNS(域名系统):用于解析DNS
111 RPC(远程调用协议):用于远程过程调用
161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
123 NTP(网络时间协议):用于网络时间同步
(3)IP(网际协议)协议及其功能: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通过ARP表根据物理地址请求IP地址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用于验证网络是否畅通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用于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组播通信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1、如图所示:
5G用户面各子层之间关系:
物理层为MAC提供传输信道;
MAC为RLC提供逻辑信道;
RLC为PDCP提供RLC信道;
PDCP为SDAP提供无线承载;
SDAP为5GC(5g core network)提供QoS流。
2、PDU协议数据单元
TCP/IP 网络模型
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封装TCP/UDP头部 数据段
网络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封装IP头部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对应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封装MAC头部 数据帧
物理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物理层) 比特流
3、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4、各层间的通信
本章重点:
OSI 7层模型 TCP/IP 5层、4层网络模型
数据在TCP/IP模型中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以及在每一层的数据协议单元
TCP/IP模型每一层的代表协议和代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