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基于Multism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需要的请看视频

学号                   

      级本科)

    :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

    :

    :

电路综合课程设计

    :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二 〇 二 四 年 月

任务书:

  • 课程设计(论文)原始依据

(1)温度测量范围为:0~120℃,精度为±0.5℃。

(2)温度超过预设值时,产生声、光报警信号。

课程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首先将温度的度数(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然后采用电子电路实现题目要求。可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后送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译码显示。

恒温控制部分:将要控制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基准电压Vref,用实际测量值V与Vref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自动地控制、调节系统温度。

报警部分:设定被控制温度对应的最大允许值Vmax,当系统实际温度达到此对应值Vmax时,发生报警信号。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课程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设计电路,安装调试或仿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说明书,语言流畅简洁,文字不得少于3500字。要求图纸布局合理,符合工程要求,使用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出原理图(SCH)和印制电路板(PCB),器件的选择要有计算依据。

课程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2018年9月4日——2018年9月15日 反复思考和理解所选题目的有关要求,对系统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2.2018年9月16日——2018年11月10日 根据实验的设计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温度测量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2018年11月11日——2018年11月20日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中滤波放大电路、电压比较电路、稳压电路等单元电路的设计及综合应用,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与测试方法。  

4.2018年11月21日——2018年12月4日 综合相关的资料,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所设计方案,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    

5.2018年12月5日——2019年12月29日 按照仿真的电路图,完成系统实物的制作。

6.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16日 根据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方建中.电子线路实验(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5]彭芥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王艳春主编.电子技术试验与Mutilsim仿真[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2011.

[7]杨帮文主编.新型集成器件实用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 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4

2. 系统方案设计........................................ 4

2.1系统设计要求.................................... 4

2.2系统设计思路.................................... 4

2.3 系统工作原理................................... 4

2.4 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与组成......................... 5

3. 硬件电路的设计...................................... 5

3.1 温度传感器..................................... 5

3.1.1 有关温度传感元件的介绍.................... 5

3.1.2 温度传感元件的选择........................ 7

3.2 信号处理电路................................... 7

3.3 报警控制电路................................... 8

4. 电路仿真........................................... 10

4.1 电路原理图.................................... 10

4.2 仿真结果...................................... 12

5.实物测试............................................ 12

5.1 实物正反面图.................................. 10

5.2 实物测试结果.................................. 13

6.心得体会............................................ 15

7.参考文献............................................ 16

8.谢辞................................................ 16

9.附录................................................ 18

摘要

本课题首先将温度的度数(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然后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将要控制的温度所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基准电压Vref,用实际测量值V与Vref进行比较,设定被控制温度对应的最大允许值Vmax,当系统实际温度达到此对应值Vmax时,发生报警信号。

本课题采用LM35温度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电压比较器和报警电路,设计原理简单易懂,实现了对被测系统的温度实时监测以及低温高温灯光报警的功能。 

关键词:LM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电压比较器;报警电路;温度测控

Abstract

This topic first converts the degree of temperature (non-electric quantity) into electricity, then uses temperature sensor to convert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to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signal, and through amplification and filtering. The voltage value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is taken as the reference voltage Vref. The maximum allowable value Vmax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is set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measured value V with Vref. When the actual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reaches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Vmax, an alarm signal occurs.

This subject adopts LM35 temperature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voltage comparator and alarm circuit. The design principle is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t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real-tim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light alarm of the system under test.

Key words: LM temperature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voltage comparator; alarm circui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

1.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也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系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且需要自动地控制和调节系统的温度。

为此,本课题设计了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实现对系统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并利用 Multisim 软件进行了仿真测试。

2.系统方案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1)电源:+12V或+-12V单双电源供电均可。

(2)要求温度设定范围为0℃—+120℃,温度非线性误差不得超过±5℃。

(3)控制部分:监控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或低于设定的下限温度时,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二极管,作为光报警信号。

2.2系统设计思路

(1)温度的测量。首先将温度的度数(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然后采用电子线路实现题目要求。本文拟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的变化转化成相对应的电信号,并且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即放大、滤波后),送至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译码显示可以实时显示环境的温度。

(2)恒温控制。将所要控制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基准电压Vref,再用实际测量的电压值V1与Vref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输出状态自动地控制、调节系统的温度值。

(3)报警部分。设定被控制的温度对应的电压最大值Vmax和电压最小值Vmin,通过电压比较器检测,当系统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或者高于上限温度时,发出光警报信号,即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二极管。

2.3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采用LM35温度传感器,电桥的输出电压作为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器双输入信号,将信号放大后由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去。被测温度信号电压加于比较器与控制温度电压VmaxVmin进行比较,当系统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或者高于上限温度时,发出光警报信号,即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二极管。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2.1所示

未命名文件

                    图2.1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2.4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与组成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由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报警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被测量系统的温度,并及时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由温度传感器转换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通过与预设的控制温度电压上下限进行比较。最后报警电路来控制发光两个二极管指示工作。

3.硬件电路的设计

3.1温度传感器

3.1.1有关温度传感元件的介绍

集成芯片LM35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呈线性关系。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LM35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LM无须外部校准和微调,可以提供常用的室温精度。

其特点与基本参数:

(1)直接以摄氏温度校准:线性比例因数:+10.0mV/;

(2)0.5 ℃的精确性保证(+25℃);

(3)额定全工作范围:-55~+150℃;

(4)电压供电范围:直流4~30V;

(5)漏电电流:小于60μA;

(6)低自发热量,在静止空气中:0.08℃;

(7)非线性特性:±1/4℃;

(8)封装形式及管脚说明、典型应用:LM35采用TO--220塑料封装形式,其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典型应用如图3.2所示。

在图3.3中,若R=-Vs/50uA,则

Vout=+1500mV(+150℃)

                      =+250mV(+250℃)

                      =-550mV(-55℃)

        

图示, 示意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1  LM35引脚排列图              图3.2  基本摄氏温度传感器

                     

黑色的钟表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3  全工作范围摄氏温度传感器

典型特性性能如图3.4所示:

                 

图表, 折线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4  最小电压输入与温度关系

3.1.2温度传感元件的选择

根据设计指标与要求中对于电源的要求,热敏电阻、LM35和AD590都可以选用,但根据对传感器工作条件和精度要求综合考虑,选择LM35作为温度传感元件。由于Multisim中没有LM35,故选用可调电压源代替温度传感器,具体电路设计如图3.5所示: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5  可调直流电源

3.2信号处理电路

由温度传感器LM35的技术资料可知,LM35把温度信号转变成了电压信号,输出范围在-50——1500mV内并且输出电压和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要点亮发光二极管,仅仅靠LM35提供的输出电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其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所以选择电压放大器作为信号处理部分。下面给出用运放实现的基本电压放大器的实例:

  

墙上的钟表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6  反相比例放大器                    图3.7  同相比例放大器

如图3.6所示,若R3=R1||R2,则

Av=Vo/Vi=-R2/R1

如图3.7所示,若R3=R1||R2,则

Av=Vo/Vi=1+R2/R1

故要求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要尽量大。

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压放大电路,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不得超过5V。LM35输出端的电压因温度改变1摄氏度而改变10mV,很难检测。所以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方可成为测量以及控制部分所使用的信号。处理方法也就是将它无损的放大一定的倍数。本实验采用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因控制或测量最高温度在130摄氏度的时候,LM35输出电压为1.3V。温度在-20℃摄氏度的时候输出为-200mV。经下面计算:

                       Vmax*Av≤5V

                       Vmin*Av≥0V

即:0≤Av≤3V,故取放大倍数为3,电路图如图3.8所示: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8  电压放大电路

3.3报警控制电路

虽然对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但如果直接点亮二极管就无法起到对设定的上限温度或设定的下限温度进行判断的作用,从而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在此可以选择电压比较器来对输出电压和某特定电压进行比较,这个比较电压可以根据LM35的输出电压和温度的线性特性,以及放大后的信号和LM35的输出信号的关系得出。

下面给出简单的电压比较器的实例:

如图3.9、图3.10所示,为温度报警控制电路(即同相比较器)。图中+VCC为系统供电电压,R7为电位器,D1和D7均为稳压管,LED2为发光二极管。从图可知,该比较器的比较电压即为Vp,即滑动端P到地之间的电压,可见,该比较电压为正。此电压由系统供电电压提供,为系统供电电压稳定,一般R1较大;为使比较电压Vp更加稳定,给Rw并联一个稳压管D1,以稳定电位器两端电压,稳压管稳压电压选择可以根据下式:

Vd1=Rw*Vcc/(Rw+R2)

 D1和D7构成双向稳压管,R3为限流电阻(保护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条件一般为1.6V,10mA,故可以更具下式来选择限流电阻R3:

R3=(Vd2+0.7)/10mA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9  报警控制电路1

              

图示, 示意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10  报警控制电路2

根据设计要求,设定上限温度为30℃,下限温度为23℃,由温度传感器的线性比例关系可知LM35输出的上门限电压为300mV,下门限电压为230mV,经过同相比例放大器的放大,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电压上限为900mV,下限为690mV。因此需要设定同相电压比较器的参考电压VPH = 0.9V,反相电压比较器的参考电压VPL= 0.69V。

实现以下功能:当温度高于30℃时,同相比较输出电压VO1输出高电平,此时LED1报警,亮红灯;当温度高于23℃时,同相比较输出电压VO2输出高电平,此时LED2报警,亮蓝灯。

4.电路仿真

4.1电路原理图

将温度传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报警控制电路级联,组成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1所示,并进行调试。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1 电路原理图

4.2仿真结果图

  1. 测试温度低于20℃时的仿真结果:

图形用户界面,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2 温度低于20℃时的仿真结果图

  1. 测试温度在20℃至30℃之间时的仿真结果:

图形用户界面,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3 温度在20℃至30℃之间时的仿真结果图

  1. 测试温度高于30℃时的仿真结果: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4.4 温度高于30℃时的仿真结果图

5.实物测试

5.1 实物正反面图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1 实物正面图

 

电子设备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2 实物反面图

5.2实物测试结果

  1. 测试温度低于20℃时:低温报警指示灯亮。

电脑萤幕画面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3 低温报警测试图

  1. 测试温度在20℃至30℃之间时:高温、低温报警指示灯均不亮。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4 恒温控制测试图

(3)测试温度高于30℃时:高温报警指示灯亮。

 

图片包含 电子, 室内, 电路, 桌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5.5 高温报警测试图

(4)将三次测试结果状态汇总如下,得到了测试结果表如表5.1所示。

表5.1  测试结果表

测试温度/℃

Vp/mV

传感器输出电压/mV

放大器输出电压/mV

二极管指示情况

0--20

690

170-200

510-600

绿灯亮

20-28

690/900

250-270

750-810

均不亮

55-80

900

550-800

1640-2400

红灯亮

6.心得体会

本次通过对此次通过对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的设计,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首先,让我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分析、设计、制作和检查电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好的方法。其次,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掌握了好多知识,又让我重归模拟电子技术课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查阅了许多关于电子设计方面的参考资料,也知道了很多电子类网站。我学会了不同的元件来组成电路实现相同的功能,从中比较分析而确定最优的设计组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练习用了protues软件绘制电路图,更加熟悉了该软件。而且对芯片的选型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原来电阻可以有好多类型的封装,每种类型的电阻由于功能不同也分为好多种类。同时也了解到了温度传感器LM35集成芯片的工作原理,对生活中的测温器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成功地设计出温度报警电路,通过不断地调试并且成功组装和焊接,能实现所设计的温度低温高温报警工作。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仿真出在理想状态下所设计的电路能正常的工作,在仿真软件上能够通过改变V1电压的大小来模拟不同温度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值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实时监测系统的温度变化,产生灯光报警信号。

同时才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对常见的集成电路器件的功能和引脚接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让我明白了阅读查找文献的重要性,平时多积累知识,真正到了用的时候,做题才会得心应手。通过阅读芯片的数据手册英文原版,也发现了英语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看来实践的重要,短短一星期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动手把我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做出成功的作品,这才算真正学习到了东西。

关于此次设计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系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且需要自动地控制和调节系统的温度。因此本设计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

7.参考文献

[1]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方建中.电子线路实验(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5]彭芥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王艳春主编.电子技术试验与Mutilsim仿真[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2011.

[7]杨帮文主编.新型集成器件实用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谢辞

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为能理解和应用专业课学习成果而感悟颇深,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基础的夯实,对一门系统学科,应该扎实的学习他的每一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同样,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体会到我们学习上的不足。课程设计的这段时间过得相当充实,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仍将认真巩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继续扎实的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知识。

以前没做过课程设计,对课程设计的认识很茫然。尽管在这学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不少挫折,我还是对课程设计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学到不少新知识。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这次课设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差距,而且也让我很明确的意识到自己在模拟电路的学习上有很多的知识漏洞,以后应该多钻研一下。从这过程,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实践能力,并学会了把自己的设计经验和思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再次感谢老师的辅导以及同学的帮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短短一星期的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动手把我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做出成功的作品,这才算真正学习到了东西。总之,这次实验我收获颇多。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好的手段!这次课程设计是我做的最为努力的一次,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次。

9.附录

表9.1 元件清单表

序号

名称

标号

参数

数量

1

直插电阻

R1,R2,R4

10KΩ

3

2

直插电阻

R3

20KΩ

1

3

直插电阻

R5,R10

110KΩ

2

4

滑动变阻器

R6,R7

10KΩ

2

5

直插电阻

R8,R9

540KΩ

2

6

温度传感器

V1

LM35集成芯片

TO-220塑料封装

1

7

红色发光二极管

LED1

1

8

绿色发光二极管

LED2

1

9

运算放大器

U1,U2,U3

UA741

3

10

稳压二极管

D1,D2,D3,

D4,D5,D6

6

11

+12V直流稳压电源

VCC、VEE

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表

设计仿真(40分)

题目难度系数

中等

容易

设计方案

合理

基本合理

有缺陷

功能仿真

全部完成

部分完成

失败

实物制作(30分)

硬件制作工艺

合格

不合格

调试

合格

不合格

测试

合格

部分合格

不合格

设计报告(30分)

计算过程/元件选型

合理

较合理

不合理

报告格式

规范

较规范

不规范

学习态度

较好

答辩情况(10分)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总评

教师签名:              

仿真电路图: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电路原理图

图形用户界面,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温度低于20℃时的仿真结果图

图形用户界面,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温度在20℃至30℃之间时的仿真结果图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温度高于30℃时的仿真结果图

图示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实物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