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配置、编译和内核安装

Linux内核为可裁剪的,可以根据应用的不同进行定制,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与各种嵌入式应用。本文简单介绍内核裁剪、配置和编译等操作。

裁剪:www.kernel.org下载的内核体积大都为几十MB大小,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支持各种硬软件的代码。实际可以将内核便以为几十K到几M体积大小的内核,是通过对不需要的功能代码部分进行删减得到的。

配置:删减部分代码是通过内核的配置实现的。内核配置首先要确定应用的软硬件需求,比如CPU,网卡等硬件的要求和网络协议,文件系统等的要求。然后通过需求对内核进行配置。配置最常使用的命令为make menuconfig,是根据内核目录中的scripts文件夹中的脚本创建配置菜单,配置的结果保存在内核根目录的.config文件中。一般配置比较麻烦,可以选择相近的配置文件,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得到,比如可以将运行Linux系统的/boot/config-<tab>文件拷贝 到内核根目录下,或者使用arch/<cpu>/configs文件夹中的相似配置。

编译:

配置好内核后就可以进行编译了,编译命令为make zImage/bzImage,在x86中,zImage不支持体积超过512k大小的内核。执行make bzImage后,内核源文件按照根目录及各个子目录及.config中的配置进行编译。.config文件中标为yes的部分将会被编译为目标文件,标为module和no的将不会进行编译。标为yes的将会进一步连接为内核文件,即bzImage文件。生成的bzImage文件位于arch/<cpu>/boot/目录下。然后执行内核模块编译命令make modules,执行该命令后被标记为modules的部分将会被编译称为内核模块,即.ko文件。然后执行make modules_install,在内核目录中生成的内核模块将会被拷贝到/lib/modules/kernel version/目录下,(不确定,囯嵌视频上说拷过来了,TBV)。至此内核的配置和编译过程完成。(已经可以用于模块的开发了,内核模块的开发要依靠/lib/modules/kernel version/下的编译规则进行编译)

若使用编译生成的内核文件来启动系统需进行以下操作:

1,将生成的内核映像文件cp到/boot/文件加下

2,通过mkinitrd initrd-$version $kernel-version 命令生成initrd映像文件,initrd映像文件为/lib/modules/$version目录的打包为initrd文件。initrd文件的作用:http://www.cnblogs.com/leaven/archive/2010/01/07/1641324.html和http://sinxadmin.iteye.com/blog/866407,将initrd.img拷贝到/boot/的目录下。

3,修改/etc/grub.conf文件内容,添加启动项。

4,重启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