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x9y0z1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89、隔离时期人与机器人的需求匹配与应用分析
本文分析了隔离时期隔离机器人的功能角色及其与隔离人员需求的匹配情况。通过对机器人功能的编码以及隔离人员需求的梳理,研究发现隔离机器人主要分为移动和操作两类,其中移动功能占主导地位。社交机器人在数据集中占比高于非社交机器人。隔离人员的主要需求包括消除不确定性(程序和症状信息)以及良好的卫生状况,而隔离机器人的用途如信息传播、清洁、配送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研究还总结了当前数据集和结果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数据集、跨疫情研究以及深入了解隔离人员的潜在需求,以优化隔原创 2025-07-25 07:28:34 · 24 阅读 · 0 评论 -
88、隔离时期的人类与机器人
本研究探讨了隔离时期人类的需求与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通过YouTube视频分析了隔离人群的情绪、挑战与机器人应用场景。研究发现,机器人在信息传播、减少接触等方面满足了部分需求,但在情感陪伴和个性化服务上仍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改进机器人技术与设计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机器人在隔离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与人机协作模式。原创 2025-07-24 14:33:17 · 22 阅读 · 0 评论 -
87、《MyJay机器人开发与隔离期间人机情况分析》
本博客详细介绍了MyJay机器人的开发历程,包括其运行环境的确定、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开源设计技巧以及为特殊需求儿童的设计考量。同时,博客探讨了隔离期间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情况,通过分析YouTube上的第一手视频记录,揭示了隔离人员的情感需求及机器人在隔离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还展望了未来机器人在隔离场景中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其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提供情感支持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07-23 11:00:52 · 15 阅读 · 0 评论 -
86、为有身体特殊需求儿童设计的机器人辅助游戏新方案:MyJay的诞生
本博客介绍了专为有身体特殊需求儿童设计的机器人辅助游戏方案——MyJay机器人的诞生。通过创新的机械系统、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以及符合儿童审美的交互设计,MyJay旨在促进儿童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与情感发展。博客详细描述了机器人的驱动系统、进料和提升系统、飞轮系统的设计,以及半自主控制和灯光反馈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原创 2025-07-22 11:43:21 · 14 阅读 · 0 评论 -
85、机器人能否引发不同程度的舒适感?
本研究探讨了机器人是否能够引发人类不同程度的舒适感,并验证了三个假设:1)叙事情境中可以设计出引发不同舒适感水平的行为;2)类人机器人行为也能引发不同舒适感;3)舒适感并非单一情绪,而是多种情绪组合的结果。研究通过叙事情境和视觉情境的在线问卷实验,分析了参与者在面对机器人行为时的舒适感及其他情感状态。结果表明,舒适感可以被有效设计和测量,并且与参与度、信心等情感状态不同。研究为未来开发能够感知和适应人类舒适感的机器人奠定了基础。原创 2025-07-21 13:45:32 · 17 阅读 · 0 评论 -
84、探索情感远程呈现:从表情符号到机器人表情符号及机器人舒适度唤起研究
本博客探讨了从传统表情符号到机器人表情符号的转换,以及机器人能否唤起人类不同舒适度水平的研究。文章详细介绍了以机器人 Haru 为例的硬件设计考量、机器人表情符号的合成流程、通信模块的构建与实验评估,同时提出了舒适度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机器人在社交互动中唤起舒适度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为未来远程呈现通信和社交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与理论支持。原创 2025-07-20 11:47:10 · 20 阅读 · 0 评论 -
83、内容为王:从研究测试到情感远程呈现机器人的探索
本博文探讨了研究测试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情感远程呈现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分析了内容在研究测试中的重要性、参与者注意力问题及多问题设计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研究设计的建议。随后介绍了情感远程呈现机器人领域的新概念——机器人表情符号(robomoji),并以Haru社交机器人为例详细阐述了其设计理念与实现方法。最后通过用户评估验证了robomoji的表达效果,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原创 2025-07-19 09:34:18 · 42 阅读 · 0 评论 -
82、众包任务设计对参与者响应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众包任务设计对参与者响应的影响,特别是在非拟人机器人交互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问题类型、任务长度和视频内容对参与者响应的影响,总结了提高响应一致性的关键策略。研究发现,问题设计应注重内容呈现而非形式,引发积极情感的问题可能带来更高一致性,且减少问卷对任务时间影响不大。同时,结合问题与视频特点,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研究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样本范围、探索更多问题设计以及丰富视频内容。原创 2025-07-18 13:47:01 · 18 阅读 · 0 评论 -
81、机器人辅助糖尿病管理干预:青少年的新希望
本博客探讨了一种基于机器人辅助的糖尿病管理干预方案,特别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视频和互动会话,机器人引导参与者反思高能量食物或饮料(HEFD)摄入的控制进展,并结合心理意象训练促进行为改变。研究显示,该干预方式在饮食控制、血糖管理、信心和动机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参与者对机器人的友好性和个性化关注给予高度评价。尽管研究存在招募规模有限、缺乏长期跟踪等局限性,但未来通过扩大规模、技术优化和与医疗服务整合,机器人辅助干预有望为青少年糖尿病管理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17 11:46:53 · 9 阅读 · 0 评论 -
80、机器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宠物机器人与糖尿病管理干预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域的两种应用:宠物机器人在痴呆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机器人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干预效果。宠物机器人通过提供情感陪伴和促进交流,改善了患者的社交环境和心理状态;糖尿病管理机器人则通过动机访谈结合心理意象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减少高能量食物摄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文章总结了两种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技术改进和多领域拓展的方向。原创 2025-07-16 10:45:27 · 18 阅读 · 0 评论 -
79、机器人宠物能否减轻痴呆患者的躁动?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宠物在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了机器人猫和机器人狗对减轻患者躁动、焦虑等行为症状的潜在作用。通过瑞典养老院的观察和访谈研究,揭示了机器人宠物在提供陪伴感、激发照顾行为以及促进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讨论了不同患者对机器人宠物的个体化反应,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优化设计和应用策略,提高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创 2025-07-15 16:35:47 · 21 阅读 · 0 评论 -
78、青少年与机器人压力倾诉及机器人宠物对痴呆患者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在青少年压力缓解和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潜在作用。研究发现,青少年与实体机器人或虚拟呈现形式互动后,压力显著降低,并逐渐适应表达自身感受。对于痴呆患者,机器人宠物(如Paro和Joy for All)被证明可改善心理状态、减少躁动行为并促进社交互动。尽管存在技术新奇效应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但机器人在心理健康支持和老年护理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未来需要更多长期、自然环境下的自主互动研究来进一步优化其效果。原创 2025-07-14 11:49:05 · 14 阅读 · 0 评论 -
77、机器人交互对人类决策与青少年压力的影响研究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交互对人类决策和青少年压力缓解的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的预期动作(如协作型或对抗型)会影响人类在协作任务中的决策,而眼动数据表明其对预测用户选择仅在任务关键阶段有效。此外,针对青少年压力问题,社交机器人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尤其是实体机器人和沉浸式虚拟现实机器人。研究还分析了青少年与机器人交互的行为特征以及未来在复杂任务情境、长期交互和个性化干预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7-13 13:08:11 · 15 阅读 · 0 评论 -
76、探索预期机器人辅助对人类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预期机器人辅助对人类决策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基于眼动追踪的意图预测和意图重塑效果。研究发现,眼睛注视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预测价值,特别是在接近决策时刻时。同时,机器人的协作或对抗行为会影响用户的决策过程和情绪反应。研究还比较了启发式模型和SVM模型在预测准确性上的表现,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优化人机协作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原创 2025-07-12 10:04:30 · 17 阅读 · 0 评论 -
75、人机交互中的对话流畅性与机器人预期辅助对人类决策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机交互中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一是对话流畅性,分析员工与类人机器人、仿人机器人以及人类交互时在表现力和对话流畅性上的差异,指出仿人机器人在激发表现力方面优于类人机器人,但人类交互仍具有最高的流畅性;二是机器人预期辅助对人类决策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机器人在任务中提前采取的协作、对抗或无预期动作会显著影响用户的决策倾向。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对话流畅性评估工具、探索机器人影响决策的心理机制以及设计更人性化的协作机器人。原创 2025-07-11 12:01:24 · 15 阅读 · 0 评论 -
74、职场人机对话流畅度:类人机器人与仿人机器人对比
本文探讨了职场中类人机器人和仿人机器人在人机对话流畅度方面的差异。基于对话技能评级量表(CSRS)对对话流畅度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人类代表、仿人机器人和类人机器人在职场交互中的表现。研究发现,仿人机器人在激发员工表现力方面优于类人机器人,而人类代表在协调度和沉着度上更具优势。研究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服务机器人类型提供了参考,并为未来优化机器人设计与交互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07-10 12:33:58 · 12 阅读 · 0 评论 -
73、基于共在人类心理模型的机器人规划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共在人类心理模型的机器人规划方法,通过‘与或’图搜索算法,使机器人能够在合作或对立的人机交互场景中有效规划自身行为。文章详细描述了实验设置与结果,展示了机器人如何通过预测人类行为并影响其决策以实现自身目标。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原创 2025-07-09 15:31:24 · 25 阅读 · 0 评论 -
72、基于人类心理模型的机器人规划与任务规划中的沟通优化
本文探讨了基于人类心理模型的机器人规划与任务规划中的沟通优化方法。通过构建心理模型预测和影响人类行为,机器人能够在协作、中立和竞争等多种人类关系中有效完成任务。研究还引入了HATP/REG方法,在不同沟通方式之间进行平衡,降低沟通成本。实验评估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对比分析突出了其广泛适用性。未来的研究将完善心理模型、拓展沟通方式,并探索多机器人协作的应用。原创 2025-07-08 13:49:02 · 10 阅读 · 0 评论 -
71、基于言语沟通可行性与成本的人类感知任务规划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言语沟通可行性与成本的人类感知任务规划方法,旨在提升机器人与人类协作任务的效率。通过引入分层任务规划器(HATP)和指代表达生成(REG)技术,该方法能够在任务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沟通的可行性和成本,有效避免执行死锁、降低沟通复杂性,并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文章通过多个案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其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和教育辅助等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7 14:50:21 · 9 阅读 · 0 评论 -
70、AI 与机器人助力儿童医疗及人机协作任务规划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儿童医疗及人机协作任务规划中的应用。一方面,AI增强型社交机器人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展现出在减轻儿童医疗痛苦和改善医疗体验方面的潜力,并结合伦理和社会影响研究,确保技术的负责任应用。另一方面,针对人机交互任务规划,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充分考虑言语交流的可行性和成本,有效避免任务死锁,优化沟通策略,提高协作效率。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在医疗、工业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06 10:08:18 · 11 阅读 · 0 评论 -
69、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型社交机器人改善儿童医疗体验
本项目旨在开发和评估一款人工智能增强型社交机器人,以改善儿童在临床环境中的疼痛和痛苦体验。通过结合先进的AI技术与已被验证的心理干预措施,该机器人将具备自主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分散注意力的活动。项目从共同设计、可用性研究到临床试验,全面探索机器人在儿科急诊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并关注其社会伦理影响。如果成功,该项目将为儿童医疗体验带来创新性改善,并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原创 2025-07-05 12:06:02 · 17 阅读 · 0 评论 -
68、人机交互中信任建模综述
本博客综述了人机交互中信任建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信任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包括机器人性能、人类特性以及任务与环境特性。文章总结了当前信任建模的主要方法,如基于回归的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并分析了信任与协作性能之间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监督协作和对等协作中的实时信任模型,以及综合多种因素的信任模型发展现状。最后,博客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通用信任模型、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方法测量信任,以及深入研究机器人故障对信任的影响等。原创 2025-07-04 16:29:01 · 22 阅读 · 0 评论 -
67、人机交互中的信任建模与说服策略
本博文探讨了人机交互(HRI)中信任建模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机器人、人类以及任务和环境相关因素。同时,博文分析了如何通过个性化说服策略提升交互效果,并介绍了基于概率、模糊逻辑、机器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的信任建模方法。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如跨领域研究、实时信任监测和信任修复机制等,旨在促进人机高效合作。原创 2025-07-03 10:51:10 · 20 阅读 · 0 评论 -
66、人类-机器人交互中个人决断力的重要性
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机器人交互中个人决断力和MBTI个性分类对交互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决断力水平和个性偏好显著影响参与者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改变以及决策对故事发展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了不同MBTI个性特征在决策意图与最终选择之间的转变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更个性化和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原创 2025-07-02 11:40:21 · 15 阅读 · 0 评论 -
65、机器人学习四子棋获胜条件及人类特质在人机交互中的影响
本博文探讨了机器人学习四子棋获胜条件的方法以及人类个性特质在人机交互中的影响。研究显示,机器人能够通过少量演示和问答学习四子棋及其变体的获胜条件,并验证了其在不同规则下的通用能力。同时,研究还聚焦于人的自信特质,提出了基于个性化的说服策略,并分析了特质识别、影响策略和信任建立在交互中的重要性。此外,博文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学习更复杂的游戏、自然语言对话、多模态交互以及个性特质在多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为人机交互的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01 09:04:14 · 12 阅读 · 0 评论 -
64、教机器人玩四子棋变体:人机交互学习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游戏理论和主动学习的方法,使机器人能够通过与人类的交互学习四子棋及其变体的获胜条件。通过从人类获取游戏演示和回答问题,机器人逐步构建扩展形式的游戏表示,并推断游戏的获胜规则。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四子棋,还可扩展到其他交互式游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30 15:56:00 · 11 阅读 · 0 评论 -
63、人机交互中的亲和偏差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人机交互中亲和偏差对化身选择和信任机制的影响。通过贝壳游戏实验发现,尽管参与者主要依据能力选择化身,但无意识的亲和偏差仍然存在,参与者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肤色、外貌相似且有吸引力的化身。研究结果对机器人设计和个性化提供了方向,提示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应关注外观设计和与用户的亲和性以增强信任和接受度。原创 2025-06-29 14:10:30 · 11 阅读 · 0 评论 -
62、人机交互中的握手进展与亲和偏差研究
本文探讨了人机交互中两个关键主题:人机握手技术的进展以及亲和偏差在人机交互中的影响。握手作为商务和正式场合的重要交互形式,其类人化表现对提升机器人交互体验至关重要。同时,研究揭示了人类在与机器人交互时存在亲和偏差,这种心理倾向会影响信任的建立和合作效果。文章还分析了这些研究在商务、教育等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如改进握手技术与调控亲和偏差。整体来看,理解这些方面有助于优化人机交互设计,推动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有效应用。原创 2025-06-28 15:13:21 · 10 阅读 · 0 评论 -
61、人机握手技术的进展
本文综述了人机握手技术的最新进展,涵盖握手建模、伸手动作、抓握控制、摇晃与同步以及社会反馈等多个方面。通过日本冈山県立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及其他研究团队的技术探索,总结了不同阶段的关键实现方法,如最小加加速度轨迹模型、弹簧-阻尼系统、闭环力控制等。同时,文章分析了握手对机器人社交感知的影响,并讨论了同步性、个性化握手、情感识别等未来研究方向。尽管目前在硬件设计和评估指标上仍存在挑战,但人机握手技术正朝着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原创 2025-06-27 13:45:50 · 17 阅读 · 0 评论 -
60、个体差异与重复交互对机器人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临床康复专家对机器人的态度以及重复交互如何影响这些态度。通过隐式联想测验(IAT)、球投掷游戏和多种问卷评估了个体差异与显式、隐式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年龄与机器人负面态度呈正相关,而机器人经验与社会影响态度呈正相关,但与温暖感感知呈负相关。尽管重复交互对显式态度无显著影响,但隐式态度和社交伙伴感知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积极变化。研究还提出了未来方向,包括扩大样本规模、探索具身性作用及结合多种测量方法,以深入理解人机交互。原创 2025-06-26 10:32:16 · 15 阅读 · 0 评论 -
59、人类对机器人信任与态度的研究洞察
本文探讨了人类对机器人信任与态度的两项研究,揭示了机器人错误发生时间、任务情境、个体差异和重复交互对信任和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机器人设计、临床康复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原创 2025-06-25 09:43:02 · 15 阅读 · 0 评论 -
58、评估人们对机器人信任的感知
本研究探讨了机器人在与人类交互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机对信任的影响。通过为期三周的实验,发现当机器人在交互后期出现重大错误时,用户相较于交互初期出现错误仍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这表明在人机关系中,情感纽带的建立有助于信任的恢复。研究还发现,用户的过往经验、个性特征和信任倾向对信任选择影响较小,而对机器人的看法和期望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任度。实验结果为机器人开发者提供了优化方向,如重视初期信任建立、通过后续表现恢复信任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探索更多影响信任的因素。原创 2025-06-24 16:29:11 · 12 阅读 · 0 评论 -
57、社交机器人在社会物理距离情境下的应用与信任研究
本博客探讨了社交机器人(以Haru机器人为例)在社会物理距离(SPD)情境下的应用及其与人类信任的关系。Haru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可提供任务管理、日常琐事协助、与他人保持联系、订单与配送、卫生与距离监测以及信息提供等多种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SPD带来的挑战。研究还分析了机器人出现错误对信任的影响,强调了初始交互的重要性。博客总结了社交机器人的应用潜力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优化、信任机制建设、个性化服务和多场景应用拓展。原创 2025-06-23 14:12:15 · 13 阅读 · 0 评论 -
56、社交物理隔离下的社交机器人:Haru机器人的潜力与应用
在新冠疫情期间,社交物理隔离(SPD)措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Haru桌面机器人在社交隔离背景下的潜力与应用,通过两项在线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在通信、陪伴、对抗孤独、娱乐、情绪管理和日常作息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与技术实现。研究发现,Haru不仅能够作为远程通信工具,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辅助。文章还深入解析了Haru各项功能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其在家庭、医疗和教育等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2 12:45:12 · 38 阅读 · 0 评论 -
55、机器人适应性在儿童学习与社交距离场景中的应用探索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适应性在儿童学习和新冠疫情期间社交距离场景中的应用潜力。研究显示,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机器人通过调整运动学努力(如放慢速度、分割动作)显著提升了儿童的学习表现,尽管儿童对机器人帮助的主观感知与实际效果并不相关。此外,社交机器人Haru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提供社会支持和情感陪伴的能力,为未来个性化社交支持、心理疏导及与其他技术融合应用提供了方向。原创 2025-06-21 10:41:12 · 25 阅读 · 0 评论 -
54、机器人适应性对儿童学习及治疗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治疗师在离散单元教学中语音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以及机器人适应性行为对儿童学习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治疗师在不同交流子目标下的说话速率、音高和强度变化,并据此提出机器人语音行为的设计建议。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人在教学任务中通过调整动作速度展示的适应性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和互动投入。综合分析表明,治疗师的语音特征与机器人的动作行为在儿童教育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融合与个性化教学,以进一步优化人机协同在儿童教学场景中的效果。原创 2025-06-20 12:44:23 · 13 阅读 · 0 评论 -
53、自闭症机器人介导疗法中治疗师声音非言语行为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自闭症机器人介导治疗中,治疗师在ABA离散试验训练(DTT)疗法中的声音非言语行为特征,包括音高、强度和语速的变化。研究通过分析治疗师在不同沟通子目标(辨别性刺激、后果性错误纠正、后果性强化)中的声音行为,为社交辅助机器人(SARs)设计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后果性错误纠正中,治疗师的音高和强度显著降低;而在后果性强化中,音高和强度升高,语速减慢。这些发现可用于优化SARs的声音非言语行为设计,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体验和效果。原创 2025-06-19 14:01:33 · 13 阅读 · 0 评论 -
52、“打扰一下,机器人”:礼貌唤醒词对人机交流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礼貌唤醒词(如“打扰一下,佩珀”)相较于不礼貌唤醒词(如“嘿,佩珀”)在促进人类对机器人使用礼貌语言方面的作用。通过一项模拟餐厅场景的实验,研究发现使用礼貌唤醒词可能会增加人类对机器人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频率,同时未发现唤醒词显著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社会属性的感知。研究建议在社交机器人设计中采用礼貌唤醒词以鼓励礼貌交流,并提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礼貌唤醒词在不同场景和用户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原创 2025-06-18 11:22:28 · 11 阅读 · 0 评论 -
51、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唤醒词对人机交互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路径规划和唤醒词设计对人机交互的影响。研究发现,最小 jerk 路径规划相较于直线路径提高了人类对机器人目的地预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器人的可爱度。同时,传统的礼貌唤醒词设计存在局限,将唤醒词从“Hey”改为“Excuse me”有望更有效地引导用户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促进礼貌交互。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速度、社交线索的结合以及文化差异对唤醒词设计的影响。原创 2025-06-17 09:40:08 · 15 阅读 · 0 评论 -
50、基于最小加加速度路径规划的机器人接近轨迹可读性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最小加加速度路径规划的机器人接近轨迹在提升导航行为可读性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效果。通过对比直线路径规划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最小加加速度路径规划能够让人类观察者更快、更准确地识别机器人的目标,同时增强机器人行为的生动感。研究为机器人在多参与者交互场景中提供了更优的导航解决方案,并展望了其未来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6-16 12:09:06 · 2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