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投资资金来源特点

首先,看国有企业资金来源渠道。1985年国有企业预算内的投资占24%,到1995年则下降至5%。实际上,预算内投资95%以上集中在国有企业。银行贷款在国有企业投资中并没有大的变化,1985年与1995年基本上相差无几(分别为23%和23.7%)。增长最快的是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过去十年内(1985~1995年)自筹资金由40.4%上升到49.3%,增长近9个百分点,而其他投资也由7.3%上升到15.9%,增长了8.6个百分点。

其次,看集体企业的投资来源渠道。1985~1995年间,集体企业投资以年均26%提高到16%。需要指出的是,自1994年起,《中国统计年鉴》开始将各种涉外投资企业的指标单列。这里,为了便于历史比较,我们将其归结于集体企业名下。预算内投资占的比重一直很低,1985年仅为1.5%,到1993年则只为0.9%。将各种合资经济的因素考虑进去后,1995年也只为1.7%。

再次,看贷款,无论与总的资金来源相比还是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相比,集体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例由1985年的37.6%下降至1995年的25.8%,这看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相信。实际上,集体企业的银行贷款1985~1995年间由120亿元上升至849亿元,年均增长21.3%,但由于集体企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期间增长得更为迅速,所以,贷款 占其比例就显得日趋下降。

利用外资增长得十分迅猛,由1985年的0.9%增至1995年的6.4%。其绝对值由1985年的3亿元上升至1995年的209亿元,年均增长53%。自筹资金增长液颇为迅速,1986年所占的比重仅为47.3%,1995年增至55.9%,年均增长25.8%。其他资金来源所占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过程,使其1986年与1995年占投资的比例大致一样。总之,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的增长,银行贷款所占比例的急剧减少,构成了过去十年集体所有制企业投资的基本特点。这与国有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急剧增加,而预算内资金来源急剧减少的特点差别甚大。

如果将预算内资金来源视为政府投资量,而将个体经济投资量以及部分涉外经济(假定50%)视为个人投资量,那么,企业投资量则等于总投资减去政府和个人投资量。由此可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固定资产投资数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万策咨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