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之跳表

跳表是一种通过在链表上添加多层索引来实现高效查找的数据结构,类似数组的二分查找。它支持快速的插入、删除和范围查询,时间复杂度为O(logn)。虽然空间复杂度为O(n),但由于索引节点通常存储部分信息,实际空间消耗小于原始空间的一倍。在实际工作中,跳表是常用的空间换时间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跳表的概念、查询效率、空间复杂度,并展示了其实现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写在前面

跳表,链表版本的二分查找,具备高效的数据插入,查找,删除,范围查询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本文一起来看下。

1:什么是跳表

我们知道数组具备随机访问的特性,因此使用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二分查找算法,但是链表是不支持随机访问的,但是如果我们对链表增加索引,让其支持随机访问(这里的随机是一定程度上的随机,也可以说是假随机),那么这种经过了一定改造之后的链表,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跳表。接下来看下这个索引是怎么加的,又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查找的,假设我们有一个链表,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如果是我们要查找16,则需要查找10个节点,为1->3->4->5->7->8->9->10->13->16,这个时候我们想一下,如果是此时的数据结构是数组,使用二分是怎么查找的呢?肯定是arr[6]=9,这样我们就跳过了{0,5}的元素,避免对其进行无效的遍历,那么链表如何实现这个arr[6]=9的效果呢?,如果是在第一个元素有一个指向位置6的引用,即我们在原始链表的基础上再抽象出一层索引,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此时查找16的步骤就是1->4->7->9->13->13(通过down访问)->16,这样子就只需要访问7个节点,因为这里我们数据少,所以效果还不是很明显,试想一下,假设在1和4之间有1001个节点,4和7之间有1001个节点,则原始访问的节点数就是2010,此时相比于增加了索引后访问的节点数16是不是就少多了。当然实际上当数据量比较多时,我们就需要增加多层索引,比如像下面这样增加3层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了,上面这种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索引的数据结构,就是跳表。

1.1:查询的时间复杂度

O(logn)。

1.2:空间复杂度

O(n),这样看起来是空间消耗会增加一倍,但是实际上,索引节点中并非存储所有的数据,比如原始节点存储的是(userid,username,age),在索引中存储的可能仅仅是(userid),所以实际的空间消耗肯定是远远小于原始空间的一倍的,另外在实际的工组中,这种空间换时间的方案也是我们采取最多的,因为空间一般都是非常充足的。

1.3:程序实现

源码

程序实现可以参考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最左侧的一列对应的就是程序中的dongshi.daddy.skiplist.SkipList#insertSkipListNode[] updates = new SkipListNode[MAX_LEVEL];,是核心,用来发起查找的过程。

写在后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