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是一种在单个线程或进程中高效处理多个IO连接的技术,常用于网络编程和高并发服务器的开发中。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或进程来处理IO操作(这种方式在面对大量并发连接时会迅速消耗系统资源),而是使用一个或少量几个线程来监视多个IO通道(如socket连接),一旦某个通道准备好进行读写操作,就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

IO多路复用的优势在于:

  • 资源效率:显著减少系统中线程或进程的数量,降低上下文切换和内存消耗。
  • 可扩展性: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提升系统吞吐量。
  • 简化编程模型:使得编写高性能的服务器程序更加简单,逻辑更集中。

常见的IO多路复用技术有以下几种,它们都是操作系统提供的API,用于实现这一机制:

  1. select:

    • 最早的多路复用接口,可以监控文件描述符(如socket)集合上的读、写、异常事件。
    • 有限制:最多能监听的文件描述符数量较少(通常是1024)。
    • 效率较低,每次调用都需要传递所有待检查的文件描述符。
  2. poll:

    • select的一个改进版本,解决了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的问题,但仍然存在效率问题,因为它需要线性遍历所有描述符。
  3. epoll(Linux特有):

    • 解决了select和poll的效率问题,采用事件驱动方式,仅关注活跃的文件描述符。
    • 在Linux上表现优异,适用于高并发场景。
    • 分为水平触发(LT)和边缘触发(ET)两种模式。
  4. kqueue(FreeBSD、macOS等 BSD 系统特有):

    • 类似于epoll,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事件通知机制。
    • 支持多种事件过滤器,可以注册对不同事件感兴趣。

在使用这些技术时,程序首先会将关心的IO事件(如读、写)的文件描述符注册到内核的多路复用器中,然后调用相应的多路复用函数(如select(), epoll_wait()kevent())进入阻塞状态。当任何一个注册的描述符变为可读、可写或有异常情况时,该函数就会返回,告知哪些描述符就绪,然后程序就可以针对这些就绪的描述符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能力,是现代高性能服务器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非阻塞IO (Non-Blocking IO)是IO多路复用中的实现方式之一。
例子:阻塞IO、非阻塞IO、异步IO的区别-CSDN博客
  • 5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ddison_Wa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