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变化以实现去耦合

在《设计模式》一书中,使用最频繁的词可能就是“封装变化”和“去耦合”这两个了,这两个词的意义,其实不难理解,但是要在实际工程中恰当的应用,是非常困难的。
所谓封装变化,就是将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放到一起封装起来,对外只是提供固定的通讯方式。去耦合,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内容的相互影响尽量小,一者发生改变时,另一者不需要随之改变。以下以实际项目中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为例,对这两个词进行解读。
1. 在多处可能都需要作同一件事情,而这一件事情虽然现在很简单,但是未来可能需要扩展,这时候考虑用函数来封装之,显然这是一个封装变化的实例。去耦合体现在那里呢?原来分散在各处的相同的代码都到了一个函数中,当有改变需要发生时,只需要函数改变即可,而不用每一处都更改,这是一种松散耦合,而原来的设计是强耦合的。
2. 类的实现继承也可能引入强耦合。派生类的实现要依赖于基类的实现,而基类又通过虚函数调用派生类的代码,于是对于复杂的类,调用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改变基类的实现,因为基类的实现改变,有可能导致派生类代码也需要更改。这主要源于实现继承,派生类可以看到基类的实现,而基类的内部实现必然是强耦合的,派生类可以看到这种强耦合的实现,就不可避免的依赖于这种强耦合,因而带来了派生类与基类之间的强耦合,并且逐步延伸开来引入与其他类的强耦合,最终使得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强耦合关系。而接口继承则可以避免这一点,一个类从一个接口继承,它仅仅能看到接口规范,只要接口规范满足,内部如何实现其它类并不关心。这样可以达到不同的对象仅仅通过接口发生耦合。
3.实现继承的好处是可以少写代码,但是却带来扩展性的变差。而接口继承,代码的重用就少多了,它能够重用的最小单元是接口。接口实现即使稍有不同,所有的接口都必须重写。但是接口继承带来了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的提高,尤其是大型的系统开发效果更加明显。而且,接口继承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封装变化的思想:将相关的内容封装到接口中,内部实现则是可以任意变化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接口之间没有相互约束,每一个接口的实现代码和流程都是非常清晰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哪些是需要封装的,应该封装到哪一个接口里去,接口之间的关系,系统如何使用这些接口。这些问题都是和具体项目相关的,必须结合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去耦合。

待续。。。

### 回答1: 在嵌入式工程中,实现耦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使用抽象和封装来隔离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每个组件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接口,而不用关心其他组件的细节。 2. 使用中间件或适配器来隔离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每个组件只需要与中间件或适配器交互,而不直接与其他组件交互。 3. 使用接口来隔离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接口描述了组件之间交互的方式,而不涉及具体实现细节。 4. 使用依赖注入来实现耦合。依赖注入是指将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参数或配置文件的方式注入到组件中,而不是在组件内部硬编码。 5. 使用消息队列来实现耦合。消息队列允许组件之间异步地通信,而不需要直接连接。 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得嵌入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从而使系统更容易维护和扩展。 ### 回答2: 嵌入式工程实现耦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功能和接口,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明确,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其次,采用解耦合的通信方式。可以使用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方式实现模块间的通信,避免直接依赖和紧耦合的调用关系。通过解耦合的通信方式,可以使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加灵活,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另外,合理使用接口和抽象层。通过定义接口和抽象层,可以将底层模块和上层模块进行解耦,使得上层模块只依赖接口而不依赖具体的底层实现。这样,当需要修改底层实现时,上层模块的代码可以保持不变,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此外,进行模块间的接口设计时,要遵循单一职责原则,保证每个接口只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并且尽量将接口设计为稳定的,避免频繁的接口修改和调整。 最后,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正常工作,并且模块之间的接口协调一致。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系统耦合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嵌入式工程实现耦合的方法包括模块化设计、解耦合的通信方式、接口和抽象层的使用、单一职责原则的遵循以及充分的测试和验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回答3: 嵌入式工程中实现耦合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模块内部的实现细节对外部模块隐藏,降低了模块之间的依赖性,实现耦合。 2. 使用消息队列:可以引入消息队列来进行模块间的异步通信。通过发布和订阅模式,模块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来交换数据和状态信息。这样,无需知晓具体接收者的模块也可以进行通信,实现了解耦。 3. 采用解耦器件: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解耦电容、隔离器等器件,将不同模块的电路相互隔离,减少模块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通过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不同模块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口进行通信。这样,即使模块之间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化,只需保证遵循协议即可,不需要修改其他模块的代码,实现了解耦。 5. 使用接口编程:通过定义接口,实现模块之间的松耦合。每个模块只需关注接口的定义和实现,无需关心其他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这样,当需要更改某个模块时,只需保证新模块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不需要修改其他模块的代码。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嵌入式工程中的低耦合。低耦合可以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提高代码的重复利用率和开发效率,并且降低了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