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赢》的基本信息
《赢》是由杰克·韦尔奇和苏茜·韦尔奇合著的一本管理学著作,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于2010年1月出版发行,开本为16开,页数为329页,ISBN为9787508603995,版本为第1版289。
《赢》并不是专为CEO所写,而是献给那些热爱商业生活、渴望把事情做好的人,献给那些每天一醒来就期盼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无论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小型企业;无论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MBA,还是项目经理,或者企业的高层领导,只要胸中燃烧着奋斗激情,都将从这本书中受益。在这本著作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员工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乃至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1349。
二、《赢》的作者及出版年份
《赢》的作者是杰克·韦尔奇和苏茜·韦尔奇。杰克·韦尔奇曾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掌门人,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极富盛誉的职业经理人。苏茜·韦尔奇可能在文笔润色等方面对本书有所贡献。该书于2010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不过在2005年可能也有相关版本发行28912。
三、《赢》的读者评价
(一)来自商界名人的高度评价
《赢》得到了商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赞誉。沃伦·巴菲特曾说:“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比尔·盖茨也曾对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才能和著作表示推崇,这也侧面反映出《赢》在商业管理领域的价值。这种来自商业巨头的肯定,使得《赢》在出版界和商界备受关注,吸引了众多读者想要从书中探寻管理的真谛1416。
(二)普通读者的多元看法
- 受益匪浅 许多读者认为这本书是非常好的管理书籍。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包含在任职期间可能遇到的富有争议或难以处理的问题,并附有韦尔奇本人所给出的建议,这让很多在管理岗位或者希望进入管理岗位的读者收获颇丰。例如在企业的使命确定、员工管理、招聘等方面给出的观点和方法,都能为读者提供实际的指导2126。
- 内容具有普适性 读者指出《赢》并不是只适合高层管理者阅读,不同岗位的人都能从中受益。书中阐述的关于赢的理念,如要有敢于去赢的意愿和欲望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启示意义。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职场老手,都能从书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并获得启发3421。
- 风格亲切易读 韦尔奇的文风坦诚,加上其现任妻子(哈佛商业评论前主编)的文笔润色和风格定位,本书读来亲切自然。有读者形容读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分享他的故事和智慧,没有高深的理论和艰涩的词汇,更像是一个老者的经验之谈,内容浅显易懂,又能切中要害,充满激情,让读者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1214。
四、《赢》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主要内容
- 个人与企业的赢的理念
- 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人要想获得赢,必须首先具有赢的意愿和欲望,要有干大事的想法,要有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理念,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如果缺乏这种思想,在工作中就容易患得患失,失去赢的机会。而对于企业而言,赢包含着超越和进步的含义,确立使命感始终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企业使命的确立要明确细致,并且企业的全体成员都要肩负公司的使命感,遵循既定的价值观,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2134。
- 书中还提到坦诚是赢的重要条件。在商业生活中,缺乏坦诚是最卑劣的秘密,坦诚能给人以相互信任,缺乏坦诚精神会扼杀敏锐创意、阻挠快速行动、妨碍优秀的人们贡献出自己的所有才华。在企业中倡导坦诚沟通,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地去改进、进步,但坦诚的推行也需要激励机制的配合,管理者要表扬坦诚者,同时完善考评制度,因为考评制度本身是复杂的,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2134。
- 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 招聘:介绍了“4E和1P计划”(Energy、Energize、Edge、Execute和Passion)用于招聘普通员工,对于招聘高层人士还要有四个特征,即真诚、对变化来临的敏感性、爱才(希望周围的人能够比自己更优秀、更聪明)、坚韧的弹性。招聘的目标是得到赛场上最合适的选手,这关乎企业命运,只有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赢”人2134。
- 员工管理:书中给出了员工管理的准则,包括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重要位置,提升到管理组织的首位,并且相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有特殊品质,能帮助经理们培养领导者、发展事业;采用一套严格的、非官僚化的业绩评价体系,同时认真考察员工品行;创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金钱、认同和培训机会来激发和留住员工;积极对待与周围群体关系;与惰性抗争,不要忽略中肩负的“70%的群体”,而把他们看做组织的心脏和灵魂;尽可能设计扁平化组织结构,清晰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责任等2134。
- 领导力:提到在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成为领导以后,成功同别人的成长有关。领导者要学会做别人的工作,包括倾听员工的声音,让员工有发言权等,如果管理者学会了倾听,员工有了发言权,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会从中受益2134。
(二)特点
- 结合实践与案例 韦尔奇以自己在通用电气的管理经验为背景进行创作,书中融入了大量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使得抽象的管理理论变得生动具体,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无论是阐述企业战略制定,还是员工管理等方面,案例的运用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商业场景之中,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192021。
- 内容全面 《赢》涵盖了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从商业生活的要旨到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再到普通员工的求职与晋升之道,甚至涉及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种全面性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无论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可以从书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以应对在商业环境中面临的各种问题192021。
- 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普适性 书中的许多理念,如强调坦诚精神、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倡扁平化组织结构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商业环境和企业规模下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赢”的目标2134。
五、《赢》与同类书籍对比
(一)与传统经典管理著作对比
- 与法约尔《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巴纳德《经理的职能》对比
- 理论高度与定位:法约尔和巴纳德的论著颇具理论高度,他们是从公司最高层管理职务退休后,试图用学者的眼光去反思、审视、提炼和升华对管理实践中规律性东西的探询、感悟、思考和把握。而《赢》更侧重于韦尔奇在通用电气的管理实践经验分享,虽然也有一定的理论总结,但更贴近实际操作层面。例如法约尔对管理功能和过程进行了经典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阐述了一些基本管理原则(如命令统一原则),巴纳德对组织作为社会合作系统进行了经典定义和诠释(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以及界定了经理人重要职能(如保持企业内外系统的平衡),这些都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相比之下,《赢》更多地是告诉读者在实际管理中如何做才能“赢”,如具体的招聘策略、员工管理准则等2014。
- 读者受众:《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和《经理的职能》可能更受学术研究者或者有深厚管理理论基础的人关注,因为其理论性较强;而《赢》由于其案例丰富、文风亲切、内容实用,更适合广大的商业人士,包括企业管理者、创业者以及普通员工阅读,受众范围更广2014。
- 与斯隆《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岁月》对比
- 内容风格:《赢》和《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岁月》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在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依托。斯隆的近乎自传体的论述主题清晰,观察仔细,亲切生动,夹叙夹议;《赢》同样也是结合韦尔奇的亲身经历,但在内容上更注重对管理经验的提炼和升华,以“赢”为主题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如个人如何赢、企业如何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要素等,而不仅仅是对通用电气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2014。
- 影响力范围:斯隆的著作对大企业的战略制定、组织设计、控制协调等功能与机制的描述对当时的管理者有学习借鉴意义;《赢》则更广泛地涵盖了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岗位人群,不仅是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员工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影响力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涉及的范围更广2014。
(二)与其他出版社的经管类书籍对比
- 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类书籍对比
- 出版背景与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华章经管”系列在经管类图书领域也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中信出版社在出版《赢》这类书籍时,更注重挖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的著作。例如中信出版社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出版《杰克韦尔奇自传》等一系列书籍,建立起了在经管类书籍中的高端品牌形象;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经管类书籍可能更多地涵盖了不同层次的经济管理著作,包括一些学术性较强的和面向大众的实用型书籍,定位相对更广泛一些25。
- 书籍风格与受众:《赢》这类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往往更注重商业领袖的经验分享,风格上可能更加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应用,受众主要是广大商业从业者和对商业管理感兴趣的人群;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经管书籍可能在风格上会因书籍的不同定位而有所差异,受众也包括从学术研究者到普通商业读者等更广泛的群体25。
- 与湛庐文化、磨铁公司旗下经管类书籍对比
- 内容侧重点:湛庐文化和磨铁公司旗下也有经管类书籍出版。湛庐文化可能更侧重于引进国外的前沿商业理念和思想类书籍,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理念的创新;磨铁公司旗下的经管类书籍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一些具有话题性或者独特视角的书籍。而《赢》主要是基于韦尔奇自身丰富的管理实践,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招聘、员工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5。
- 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中信出版社在财经类图书零售市场始终名列前茅,总体市场占有率排名连年攀升,出版的书籍给人一种比较高端的印象;湛庐文化以引进国外优秀书籍而闻名,在知识传播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磨铁公司则以推出多种类型畅销书而在市场上有一定地位。《赢》作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借助中信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更容易被定位为高端、实用的商业管理书籍,与湛庐文化和磨铁公司旗下的经管类书籍在市场定位上有所区别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