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需求规格说明书旨在明确“互联网 + 陪诊”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陪诊服务各方(患者、陪诊员、平台管理者)的实际需求,提升陪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2 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诸多不便,陪诊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陪诊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互联网 + 陪诊”模式能够整合陪诊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陪诊体验。
1.3 定义
- 互联网 + 陪诊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连接患者、陪诊员和平台管理者,实现陪诊服务线上预约、订单管理、服务评价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 患者:有就医陪诊需求的人群。
- 陪诊员:具备相关陪诊技能和经验,为患者提供陪诊服务的人员。
- 平台管理者:负责管理陪诊平台,包括陪诊员审核、订单调度、数据统计等工作的人员。
二、总体描述
2.1 目标
- 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陪诊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陪诊服务选择。
- 合理分配陪诊资源,提高陪诊员的工作效率和收入。
- 加强平台管理,规范陪诊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
2.2 功能概述
- 患者端:提供陪诊服务预约、陪诊员选择、订单支付、服务评价等功能。
- 陪诊员端:接收订单通知、确认订单、完成服务记录、查看收入等功能。
- 管理端:陪诊员审核与管理、订单调度与监控、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
2.3 用户特征
- 患者:可能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独自就医的外地人、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时间就医的上班族等,对陪诊服务有迫切需求,希望通过平台快速、方便地找到合适的陪诊员。
- 陪诊员:具备一定的医疗常识和沟通能力,熟悉医院的就医流程,希望通过平台获取更多的陪诊订单,提高收入。
- 平台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负责平台的整体运营和管理,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2.4 约束
- 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和医疗服务规范的要求。
-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主流浏览器和移动设备操作系统。
- 系统的性能应满足高并发访问的需求,确保在业务高峰期能够稳定运行。
三、具体需求
3.1 患者端
3.1.1 注册与登录
- 支持手机号注册和第三方账号(微信、支付宝等)登录。
- 注册时需填写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并进行实名认证。
- 登录后可设置常用就诊人信息,方便后续预约陪诊服务。
3.1.2 陪诊服务预约
- 提供详细的陪诊服务类型选择,如门诊陪诊、住院陪诊、检查陪诊等。
- 患者可选择就诊医院、科室、就诊时间等信息。
- 系统根据患者选择的信息,推荐合适的陪诊员,并展示陪诊员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从业经验、评价等)。
- 患者可以查看陪诊员的服务价格和服务范围,选择心仪的陪诊员并提交预约订单。
3.1.3 订单支付
- 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
- 支付前显示订单详情,包括陪诊服务类型、就诊信息、陪诊员信息、服务费用等。
- 支付成功后,系统发送订单支付成功通知给患者和陪诊员。
3.1.4 订单管理
- 患者可以查看自己的所有订单,包括待支付、已支付、已完成、已取消等状态。
- 对于待支付订单,患者可以进行支付操作;对于已支付但未开始的订单,患者可以申请取消订单,系统根据规则进行退款处理。
- 患者可以实时查看订单的进度,如陪诊员是否已接单、是否已到达医院等。
3.1.5 服务评价
- 订单完成后,患者可以对陪诊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响应速度等方面。
- 评价内容可以包含文字描述和星级评分,评价信息将展示在陪诊员的个人页面上,供其他患者参考。
3.2 陪诊员端
3.2.1 注册与审核
- 陪诊员通过手机号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从业经验、相关证书等资料。
- 平台管理者对陪诊员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陪诊员方可正式接单。
3.2.2 订单接收与处理
- 陪诊员登录系统后,可实时接收新的订单通知。
- 陪诊员可以查看订单详情,包括患者信息、就诊信息、服务要求等,决定是否接单。
- 若陪诊员接单,系统将订单状态更新为“已接单”,并通知患者;若陪诊员拒绝接单,系统将该订单重新分配给其他陪诊员。
3.2.3 服务记录与反馈
- 陪诊过程中,陪诊员可以记录服务的详细情况,如就诊流程、检查结果、与医生的沟通内容等。
- 服务完成后,陪诊员可以向患者反馈服务情况,并提交服务报告给平台。
3.2.4 收入管理
- 陪诊员可以查看自己的收入明细,包括每笔订单的收入金额、支付时间等。
- 平台按照一定的结算周期将陪诊员的收入结算到其绑定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
3.3 管理端
3.3.1 陪诊员管理
- 对陪诊员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包括身份验证、资质审核等。
- 管理陪诊员的基本信息,如修改陪诊员的服务范围、服务价格等。
- 对陪诊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患者评价和服务记录对陪诊员进行评级和奖惩。
3.3.2 订单调度与监控
- 实时监控订单状态,对未接单的订单进行手动调度,确保订单及时处理。
- 处理订单纠纷,如患者与陪诊员之间的争议,根据平台规则进行调解和处理。
3.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统计平台的订单数量、收入情况、陪诊员工作量等数据。
- 分析患者的需求分布、陪诊员的服务质量等信息,为平台的运营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3.4 系统设置
- 管理平台的基本信息,如平台公告、服务协议等。
- 设置系统参数,如订单分配规则、结算周期等。
四、非功能需求
4.1 性能需求
- 系统响应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页面加载时间不超过 3 秒,复杂操作的响应时间不超过 5 秒。
- 系统应支持高并发访问,在业务高峰期能够稳定处理大量订单请求。
4.2 安全需求
- 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相关功能。
-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3 易用性需求
- 系统界面设计应简洁美观、操作方便,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 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帮助文档,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解决问题。
4.4 可维护性需求
- 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功能的扩展和维护。
- 代码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和设计原则。
4.5 兼容性需求
- 系统应兼容主流的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Safari 等)和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如 iOS、Android 等)。
五、其他需求
5.1 培训需求
为患者、陪诊员和平台管理者提供系统操作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5.2 文档需求
提供系统的用户手册、操作指南、技术文档等相关文档,方便用户和开发人员使用和维护系统。
5.3 验收需求
制定系统的验收标准和流程,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