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软件外包比较时髦,各个软件外包企业,各种软件人才培训学校,知名学者等都在鼓吹它,甚至搞得国家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有点心动,派出官员去印度考察,现在逢人必谈外包,都有把外包作为中国软件业的未来之路的心思,中国软件业应当大力学习印度的软件业。
软件外包有很多种,可以是国内各个企业间的外包,也可以是中国和国外直接的外包,此处重点说说中国和国外之间的外包。
在此,本人对于软件外包表示明确观点,本人反对全面外包。全面外包就是建设软件业的血汗工厂。
实践证明,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毫不客气的剥削和压迫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发达国家会使用远小于其价值的价格强买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发达国家会想方设法的让发展中国家只种植廉价的消耗大量土地和人力的初级农产品;对于工业,发达国家会迫使发展中国家只建立血汗工厂,发展劳动密集型,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产生严重污染的产业;对于人才,发达国家会充分使用自身的经济和制度优势,大量吞没着发展中国家的有思想有能力但爱国心不足的高级人才。对于经济,发达国家会向发展中国家发放带有各种条件的贷款。对于政治,发达国家会通过冠冕堂皇的指责和秘密支持反对派的手段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对于军事,发达国家会大力发展最新的武器装备,而让发展中国家只允许装备AK-47。
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一直吃亏?小弟看来,其本质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全面独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依赖发达国家。
对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亏算是吃足了,西方列强剥削了上百年,而家门口的列强差点灭了我们的种族。现在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算是独立,这个状况来之不易,应当好好珍惜。
历史无比强硬的证明,中国要发展,必须独立。因此中国的软件业发展,也必须要独立。软件业作为高科技的行业,它的核心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因此要独立,就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业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什么,首先就是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各种基础软件,其次就是各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软件系统。虽然前一段时间,关于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国内发生了一些乌烟瘴气的事件,搞得小弟甚是烦恼,但小弟认为操作系统还是国内软件业的未来之路。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个朝代的核心,无论皇帝如何,做忠臣的只能一心辅佐皇帝。三国时刘备是个英雄,开创了蜀国,但他的儿子阿斗却始终扶不起来。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弱弱的阿斗,诸葛亮聪明绝顶,有大智慧,他一定从阿斗的身上看到了蜀国注定会被魏国统一,但他还是拼了老命辅佐他,因为诸葛亮知道阿斗无论如何还是皇帝,是蜀国的核心,尽力辅佐阿斗就是尽力拯救整个蜀国。
在小弟看来,操作系统数据库就是中国软件业的皇帝,就是中国软件业的核心,未来之路,虽然目前做阿斗状,但还是得发展它,而且在中国大部分独立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发展的希望的。若没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国软件业独立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个说法,中国可以向美国宣战,但不能向IBM宣战,因为各大银行,各大电信运营商等等大企业的服务器就是IBM的,只要IBM一搞点事,俺们就有钱不能取,短信发不了,甚至上网都有困难。而且由于长期盗版的原因,全国人民实际上背负着微软等软件巨头的几千亿的债务。而且软件巨头们就利用自己财大气粗经得起盗版而放任国内盗版来摧残民族软件企业,为得是未来能完全统治中国的软件业。
如此看来,中国软件业不是独立的,我们更应当关注操作系统数据库,更应当努力让中国软件业独立自主。
以上的论述,小弟只能证明,中国软件的未来之路就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其他的都不是,自然软件外包不是中国软件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看全面外包的本质,小弟认为全面外包就是建设软件业的血汗工厂。对于工业和农业,发达国家会在发展中国家建设血汗从工厂和血汗农场来剥削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发初期,发达国家就在中国建设了大量的血汗工厂,世界工厂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忽悠我们的头衔。我们曾经为了世界工厂的很虚的名称而失去了很多的实在利益。还好现在我们有觉悟了,心中有些认识了,开始搞自己的东西。
软件业是个比较新的行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业自然也发达,因此有想据此搞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中国家们干脆没有软件业,软件外包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开始有了软件业后,发达国家也就开始在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建设软件血汗工厂。这里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个数不多,因此有软件外包的发展中国家就开始有优越感,大家快来看了,我只用了10万个软件蓝领从美国手里赚了10亿美元啊,开始炫耀。殊不知,整个价值数十亿上百亿的软件产品价值中,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赚取了,而他们只用了几千人就搞定了。对此,我们就要问,谁是聪明的,谁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是要10万人创造10亿还是要几千人创造100亿?
在此我还要提个问题,培训10万软件蓝领和培训几千个软件工程师那个值得?
培训一个人才,主要有两方面的投入,一是维持人的基本的生活。二是针对某个方面进行教育。维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医疗,住房等资源,此外还有其他不少消耗。所有的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总消耗量和人数呈正比增长,对于这方面,投入产出比是比较稳定的。而教育需要消耗教师,教学设备以及其他资源,投入得越多,产生的人才就越强,而人才产生经济效益就越多越持久,而且人才本身就可投入对其他人才的教育。在这里投入产出比不是线形的,而是逐渐增加的。
现在看我提出的问题,首先10万人的基本生活消耗肯定大大超过几千人的基本生活消耗。而在教育程度上,由于其投入产出比上是非线性的,我们投入越多,产出的效益就越多越持久,我们的投入就越值得,由此我们的教育部应当优先培养软件工程师而不是软件蓝领。
一个产业效益好坏,出来要看它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要看它的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就是看创造了多少外汇,而间接经济效益就是对于产业链的贡献。软件外包能产生外汇,但却不能服务于国内的产业链,而是服务于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的直接力量就是国内的软件厂商,是不能指望国外软件长商,所谓的市场换技术实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若软件厂商都做软件外包,则它们不会服务于国内企事业和社会,社会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软件外包的效益是单一有限的,短期的。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手上有3大助手,韩信,张良和萧何,韩信是战神,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则关注民生,准备粮草。刘邦有这三个人的黄金组合就赢得天下。若刘邦只有3个韩信,而他的对手项羽也是战神, 战神对战神,胜负还很难说,即使刘邦打遍天下也未必能得到天下;若刘邦只有3个张良,则他很难打赢战神项羽;若只有3个萧何,则刘邦有足够的粮草缺无足够强大的军队,也是得不到天下的。刘邦人员齐备,分工明确,搭配合理,而他的对手项羽只是简单的战神,并无其他人员搭配,因此项羽失败则是必然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产业好坏取决于产业结构分工,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必须牢牢的控制上游,发展好中游,下游可以自己搞,也可以外包。从技术角度上看,上游就是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中游则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有技术含量的系统,下游则是那些没有多少技术只有很多代码的系统。比如对于.NET子行业,上游被微软牢牢的控制,我们没办法掌握,因此我们只有尽量的发展中游,需要开发有技术含量的基于.NET的应用系统,比如各种框架,各种比较基础的系统等等,但是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下游,做项目,而且只做B/S项目,对此小弟甚是担忧。国外软件业发达,他们的.NET应用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限于B/S,而且他们的B/S也决不限于通常的信息系统。所有可能的领域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做,而且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马上会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跳进去,这有点类似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而全面的软件外包给软件产业结构分工带来什么,那只能是简单的对外加工代码了,单一的工种,导致软件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依赖发达国家。因此不可避免的遭受剥削压迫。
文章开头提到,软件外包分为国内外包和国际外包,本人反对全面的国际外包,但不反对全面的国内外包。全面的国际外包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全面的国内外包却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至少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软件开发是个技术活,需要受过相当教育的软件开发人员来开发,大企业有钱可以自己组织开发人员开发内部的信息系统,但小企业则没这个能力,而且大家都自己开发内部系统则软件业的资源就分布很散,不能集中起来谋大事,而国内外包会让大企业施放它们占有的软件开发资源,软件行业的资源得以集中,可以谋大事,而且国内外包会让软件相关的贸易活跃,繁荣软件市场。
全部国内外包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一个企业无论多大,最多导致垄断,但都跳不出政府的手掌心,政府略施小计就可对付和这些国内巨头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比如中国电信,垄断寡头,但政府肯定是在战略上藐视它,但如果美国财团控股了中国电信,则温总理必然抓狂。前一段时间国外企业收购徐工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如果一个国内企业收购徐工,没多少人会注意的,因为那样做是很正常的经济行为。但国外企业收购,那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结果引起巨大反映,导致商务部紧急出台了关于境外企业收购国内企业的相关规定。
总而言之,本人反对全面国际软件外包,但不反对适度的软件外包,但由于中国还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要执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因此还是不免要遭到发达国家的剥削,外包又不是第一次做,多做几次也没什么大不了,而且毕竟10万软件蓝领能创造10亿外汇,而10万人制造打火机肯定是创造不了10亿外汇。而且外包能解决就业问题。但只是无论何时中国的软件业都要记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想,国际软件外包能赚钱,但决不是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