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性格和习惯的重要性[转载]】

事业成功 幸福人生——与杜老师面谈的总结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在迷惘中跋涉的人,上星期很幸运地和杜老师面谈了一次。现在感觉自己正在向健康、积极的方向转变,正如我的昵称:一灯如豆,照亮千年幽谷。回首从前的种种表现,只能用“芒刺在背”来形容。下面写一下我从与杜老师的谈话中以及这段时间用各种方式得来的收获和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 积极主动,树立信心 自信是什么?我一直没有搞懂。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跟我接触不过一两次的人都会告诉我:你信心不足。相反的是,很多人说:你不缺乏自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很愿意相信后一种,但是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之。因为我知道,他们说我不缺乏自信,其实是因为我表现得很自傲。而自傲,永远伴随着强烈的自卑出现。 有一类人,自己也找不到不自信的理由,但是说话做事,给人的感觉就是缚手缚脚、临场退缩。而自己平心静想的时候,又觉得凭自己的实力完全没有必要顾虑那么多。如果说他们不了解自己,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强项所在,也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临场发挥的时候,就是要打一个极大的折扣。 发现自己的强项是自信心的基础,如果在自己的眼力都一无是处,显然不会有自信的。初中的一次考试让我记忆犹新,大家在交卷的时候趁乱对答案。发现有一道题我和其他几个人的结果都不一样,我就匆忙地改掉了。评讲的时候才知道,如果我不改的话,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的做法和答案是正确的。现在回想当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而大家都是班上成绩很好的学生,所以当时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错的。事实上,那道题目考的是逆向思维,对于我来说,思路很自然通畅,根本没有滞涩之处,所以我认为对于别人而言也是一样的;事实上,其他人却在从学过的公式中寻找匹配,最后没有找到,只好自己造了一个公式,大家一致的得到了一个错误结果。我很明白自己粗心的缺点,但是没有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小学没有受到城市里的模式化教育,反而保留了灵活性。 发现自己的强项比明白自己的弱项更为重要,这就是一个例子吧。此消彼长之际,就是平庸和最优秀的区别。 但是,我认为自信对于每个人的含义是不同的,这和人的性格是相关。外向的人,也许会因为一时的挫折或者不得志而丧失了信心,对于他们来说,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才能就是自信。而对于我这种内向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明知自己的才能,却不能主动发挥。这时,自信就是“积极主动”的态度。 积极主动是为人和做事的风格,这种风格和自信是互动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它们之间划了等号。自从进实验室和我导师接触不到一个月,两个导师都告诉我:你做事很认真,但是不够主动,你一定要主动。我一直记住这个评语,但是直到现在才理解“主动”的含义。主动就是自觉。如果从做学术科研这个角度看,主动就是自觉地洞察市场、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觉地搜集资料。更重要更核心的是,在有了idea以后立即付出行动,而不是去找人批准、找成功的案例、找能够在心理上肯定这个idea的证据,也不需要考虑得十分成熟、十分完美。很多时候,从任何一个模糊的idea做下去都能够出成绩,而如果迷信经验、迷信专家,就会把一个创造性的成果扼杀,至少也错失先机。 自信与自傲的差别就是:自信是自觉,是积极主动;而自傲是因一点成绩和优点而自以为是。自信伴随着谦虚和进步,自傲却和自卑、自闭相互纠缠。 二 与人为善,走出狭隘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成功者为什么成功”这个问题,答案不是勤奋、不是天赋、不是幸运,而是:因为多数人希望他们成功!成功是需要团队的。杜老师告诉我成功者存在一个2-8定律:20%靠自己的能力,80%靠的是人际交往。这几天也看了一些成功学的资料,美国Stanford研究中心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是发现,这个比率不是2/8,而是12.5/87.5! 遗憾的是,以前我很不重视人际交往,或者我根本不懂什么叫“人际交往”。 对于我,也许还有这里的一大批人,听到“人际交往”这个词,或多或少会联系起八面玲珑、巧言令色、势利小人之类的词,而不愿意往这个方向发展。事实上,这是个极大的误区。善于交往的最高目标是“做个好人”,而用上述三个词描述的人不是好人,所以不能说他们善于交往。建立一个健康有力的人际关系网凭借的是人格魅力,决不是表面的花言巧语。 走出这个误区之后,就能解释什么叫“与人为善”了。按照杜老师说法,从前人际关系有黄金定律: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别人。而现在,讲的是白金定律: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就去怎样对待他。 很多人似乎很“现实”,说起“人际”来,就是“相互利用”。其实没有必要用这样消极的态度把社会描述得如此残酷。如果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就不会有“被利用”的感觉。反之,如果你总是本着“相互利用”的态度去刻意的织关系网,那只能说明你是个势利小人。 “真诚”永远是人际的基础。唯有用真心,我们才能去体察别人的需求;唯有懂得别人的需求,我们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唯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位可靠的朋友。“势利小人”们常常自诩交友满天下,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寂寞,因为他们在“相互利用”,而在关键时刻,也许谁也利用不了。对我们的一生起着重大作用的,不是“满天下”,而是几个真正的朋友。 最近在看一本叫做《商道》的畅销小说,讲的是十九世纪朝鲜商人林尚沃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林尚沃在中朝之间做人参生意,由于朝鲜政局不稳,皇帝对人参实行管制,只留出5个名额。如果林争取不到其中之一,就意味着他要下岗。为了争取这个名额,林决定去打通当朝一大权臣。林趁该权臣的父亲逝世之机,就给该权臣送了一份礼。权臣办丧事,送礼的人不计其数,在查点的时候,他发现了这份不同寻常的礼物,署名为“义洲商人林尚沃”。第二天,权臣召见所有客人,林也在其中,坐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权臣态度慵懒傲慢,没有说什么话就散了。第二天召见,仍是这样。到了第三天,权臣用不紧不慢的口气问了客人们一个问题:每天出入京都城门的有多少人?他们姓什么?许多客人迷惑不解,回答也是各种各样。权臣看了一眼角落里的林尚沃,他脸上带着胸有成竹的表情,就问他“你是谁?你知道答案吗”。林站起来,说道:“大人,小人林尚沃。每天出入城门的有两个人,一个姓李,一个姓海”。众人不解,甚至觉得可笑,怎么是两个人?朝鲜有姓“海”的吗?而权臣却满意的点了点头,请他解释自己的答案。林说:“‘李’和‘海’其实就是‘利’和‘害’,大人关心的也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人和对自己有害的人。来送礼的客人,也无非是‘利’和‘害’两类”。众多客人,哪个不是心怀不端?听了这番话,多半人不敢抬头和权臣的目光相碰。 林尚沃自己送的是一张支票,而没有写具体数字,意思是无论受到支票的人填上多少数字,林都有义务支付。 权臣送走了客人,单独留下了林尚沃。继续问林:那么你是利还是害?林回答:我不是利也不是害。权臣:那么你是个完全没用的人?林回答:君子喻之义,小人喻之利。信义以对方为出发点,不会产生不义;而利益以自己为出发点,只会产生不义和怨恨。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林凭借没有写具体的数目的支票,结交了当朝第一权臣,终成一代豪商巨贾。权臣显然不会自己填写一个天文数字,榨光林的财产,因为那样他除了发笔小财外再无任何好处。 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愉快相处。这一点,我认为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做得比我们好,从很多细节上能够看出来。和美国人交谈,虽然语言上有障碍,但是没有压力。举个例子,他们很少说“you are wrong”,除非他十分不同意,会说“I can’t agree”,或者“This is not right”。如果你听不懂他的话,露出迷惘神色,他们就会放慢速度重复一遍。如果你遇到难题,他们会给你鼓励,会告诉你“你已经做得很好”。总之,他们尽量的不让对方感到难堪。这是个习惯问题。 金刚经中说:“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经》说:神爱世人;佛说:普度众生。任何宗教到了大乘之境,皆以“利他”为中心。更现实一点,我的导师有一句名言:做一个科学家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就我自己而言,在人际上是失败的,因为我没有学会体察别人的需求,因为我没有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因为我没有学会不能接纳我不喜欢的人。这也是“不够主动”在人际上的体现,我很少自觉地去观察别人、体会别人,即使试图学着主动打招呼、上前说话,也只是在表面。 和杜老师谈话过程中,有一段情节是很有意思的,对我触动也很深刻。我们一起看着窗外来往的女孩,杜老师指着每一个人问我能不能看到她的特点,或者说如果上去攀谈该如何开口。在我眼里,她们实在看不出什么特点,而杜老师却一一地指出她们的发型、衣服、气质等等。如果以大多数人的标准,那天实在没看到美女。但是,哪个女孩身上没有美呢?就像一首歌里所唱“每个女孩都不简单”,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女孩都如天仙下凡。如果和普通女孩都不能交往,见了美女又能怎样? 这几天以来,我就留心天天都能看见的女孩,寻找她们每天的不一样,然后去称赞她们。发现这并不困难,而且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有个女孩还告诉我,因为我一句称赞,让她在随后和一个男士的约会中,脸上的带出了的自信和快乐令许多人误会了他们是情侣。:) 三 认识自己,唤醒激情 在见杜老师之前,我已经发现了自己从考进这所名校以来就开始漫长的沉睡。我感到很累,却没有达到该有成就,反而不如以前在那所三流学校里那样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我一直不明白原因,是真的体力不如从前了吗? 现在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激情,就会事事被动,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可有可无,以至于付出全部努力比失去和错过还要痛苦。在本科,我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考研,考进现在的导师带的这支曾经创造过神话的队伍里。我对自己的兴趣所向也是很明白的:research。但是,进来以后,最初的两年是很顺利发展的,而从第三年开始,由于实验室的一些问题,以及我身体的原因、思想的原因,价值观发生着微妙变化,逐渐的迷失了自己。 我是野心勃勃的人,但是没有明确目标,就谈不上追求成功。 曾经看到一段对“期望强度”的论述。如果对一个目标的期望强度是0,或者说不想要,不敢要,自然是得不到的;如果期望强度是20%,想要,也能付出一些行动,但是不当回事,玩玩而已,时刻准备着放弃,凭运气好也能得到,但是多半是得不到;如果强度是50%,很想要,又没把握,追求,又不尽力,留着后路,那么结果完全凭运气,成败各半;如果强度是99%,很想要,付出最大努力去争取,但是潜意识中那一丝放弃的念头,很可能导致失之交臂;如果强度是100%,一定要得到,得不到比死都难受,那么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创造力、体力以及各种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百折不挠,最终找到成功的道路。99%和100%的差别,不是1%,而是100%。 这种种强度,在我身上都有例子。比如考研,就是100%的期望强度。前一段时间写博士论文,也是100%的强度,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限定自己在那个时间之前一定要完成,真有“若不证得无上正觉,终不起此座”的决心。最终我不仅完成了,而且更加奇迹的是,在写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很先进、很有创意的idea。99%的例子大概就是高考。我高中成绩一直不是很靠前,目标也就是能考上一所称得上重点的学校。而到了最后,我的成绩直线上升,每次联考排名都要往前升一段距离,从全校排名100位以后直到最后一次的第1名。最后冲刺时,我想到了现在的这所国内顶级学府。但是,潜意识中确确实实就有那么一丝“考不上也行,反正已经做得很好了,凭现在的水平去哪都够”的念头,结果也就是差了那么一丝的成绩造成了终身遗憾。0强度的例子,是我不久前的一次单恋,呵呵!不仔细说了吧!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象到。 现在,我觉得我的目标又找回了,激情唤醒了,虽然错过了许多时间。 生命是短暂的,才更要让它燃烧得淋漓尽致。 四 勇于改变,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一个负面自我。如果这个负面盖住了正面,那么整个人就会消沉,会压抑,会迷惑。可以看看以上三个部分中的负面:因为信心不足,所以总去找成绩来安慰自己,于是就有了自傲;自傲中,被过去的成绩盖住了双眼,所以自闭;自闭中,总看到别人处处比自己强,所以自卑;自卑,信心不足,所以事事畏首畏尾,所以被动;被动的做事,被动地做人,所以寂寞孤独郁闷,所以更加没有信心;自闭、不自信,所以打不开思路,不敢开拓新目标,所以丧失激情……这一系列的东西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占据了整个心灵,那么整个人就显得龌龊、笨拙、猥琐。 保持现状是一种耻辱! 如何改变这一切一切的负面因素?分不清哪一个是罪魁祸首,但是它们却有一个根本,那就是:心。 《了凡四训》中有《改过》一篇,如此论述: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於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李开复先生说: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要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要有智慧分辨以上二者。 改变是需要勇气的,改变是不舒服的,所以佛说:勇猛精进。 我们常常听到“本性难移”之类的话,于是就放任自己,“反正也改不了,就这么凑合了”。其实人性本善,人性本无优劣。本性决定了人的好恶,所以也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人的理想。本性不应该成为实现理想的阻力。 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在“本我”上穿上一层一层的衣服,我们现在看到的“性格”已经完全不是自己的“本性”。所以就有“迷失了自己”的说法。如果某一件衣服阻碍了自我的发展,那就是缺点,是必须要革除的缺点。 不可改变的事情是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是任其发展,那样叫放任,也是被动的表现。不可改变的本性不仅要“接受”,更要“开发”和“利用”。 分辨以上它们需要用心,需要积累,需要思考。智慧在进步中获得,智慧也促人上进。 心是根本,心若改变,那么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决定着习惯,态度改变,那么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性格就是一堆习惯,习惯改变,那么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决定了人生,性格改变,那么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最后借用八个字祝福大家:事业成功,幸福人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