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机房收费系统已完成4个窗体——登录,上下机,添加删除用户,基本数据设定,在完成这4个功能块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道理,代码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善。光想不写,是写不出完美的代码的。
尽管我们在程序设计之初,心中都会有个大体结构,想的也很仔细,尽量的做到尽善尽美。在真正的代码编写过程中,单个功能点的调试可能没有问题。因为每个功能点是想互关联的,当把各个功能点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系统就未必能正常的运行。
今天我在调试”基本数据设定“功能点时就深有体会。基本数据表的Head字段(记录人),也就是登录窗体界面的"用户ID",而这个用户ID,是由添加删除用户窗体的添加用户功能完成的。我就用刚刚添加的一个新用户ID,登录系统,就怎么也不能登录成功,但是这个新用户我确实添加成功了。怎么回事?又返回登录窗体调试,结果发现,新添加用户的状态Status值不符合登录条件,所以不能登录。后来又发现,我已完成的删除用户功能点也有问题,此处的删除用户并不能把该用户从数据表中彻底的删除,而应该做个标记为不可用。因为该用户在其它的功能,如结账,还会用到。
本次做机房收费系统是三层学习的一个实践。在做系统之处,对类中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的确定很是头疼,返回值类型是实体Entity,DataTable,Boolean,还是Integer……?起初很迷糊,有时不知道什么会更好写,就反复的想。有时一想几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有想出来哪个更好,时间白白的流逝了。回来发现,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知道方法的返回值的类型如何确定会更好些,归类如下:
关于数据的增删改的方法返回值类型多数是Integer;
关于数据的查询方法返回值类型多数是DataTable
关于判断的方法多数用Boolean
”实体"可以作为参数,也可以作为方法的返回类型。
现在自己对编程的总结是:完善的程序不是想出来的,而要是在代码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不要奢望把程序能想的尽善尽美,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起初我们可能对业务理解的就不是很完善,所以实现上也就谈不上完善。有了设计,有了蓝图,在此基础上,在代码的实践中完善程序,不要在想如何设计更合理上花的时间太多。这是本人对菜鸟级程序员编程起步学习的一点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