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门语言同时达到c1,研究世界历史掌握三门语言是必须地,有帖子为证。。。...

卢森堡是一个多语言国家,市民普遍掌握3种以上语言,包括卢森堡方言、德语和法语。教育从小就开始教授多种语言,随着年级的提升,还会增加英语和拉丁语等。尽管这种语言能力受到外界羡慕,但卢森堡人认为语言学习占据了大量精力,影响了文学创作。这个国家的语言环境显示出欧洲人对语言学习的普遍接受度和能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记得前段时间有人曾在论坛里忽悠说不掌握几门外语也可以研究世界历史,我曾对此纠正说要研究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至少要掌握英法德三门欧洲主体语言,在欧洲一般研究世界历史的学者的标准要求是7门外国语言,当时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炮轰,理由是他们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掌握那么多语言,而我说掌握三四门外语在欧洲很多国家是很普通的事情,因为印欧语系很多语言都是从拉丁语衍生出来的方音体,很多词汇和语法具有相通之处,欧洲人学起来很容易,只有中国人才会觉得学习外国语言是一种负担,这与中国特殊的教育体制有关,而正因为语言障碍导致中国世界历史研究至少比欧洲学界落后50年!!今天无意间在新华网看到一篇介绍欧洲人语言背景的文章,此文章有力的论证了本人的观点,学历史最讲究言之有根据,今天把他转贴出来,希望对决心研究世界历史的朋友是一个鼓励,掌握三四门外国语言并不是天方夜谈!!!

卢森堡人人都是语言学家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07/c_12745832.htm来源新华网

卢森堡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夹在德、法、比三国当中,市民出于国家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每人至少要学会3种语言,首都卢森堡市更被誉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的城市”。

当婴儿牙牙学语时,妈妈首先教会他们说本国的卢森堡方言,这是国人日常交谈用的口语。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德、法两种官方语言,其中德语更为迫切,因为德语是教堂宣教的语言,不懂德语就不能跟着神父念圣经唱圣诗。

小学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中学修第三门外语,如英语、拉丁语等。因为国内没有办大学,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

报纸用德文出版,一般杂志用德、法文出版,学术杂志只用法文,广播用德、法语,电视用法语,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并无法律之规定。

奇怪的是,德文报中偶尔也会有一篇法文评论,插一首卢森堡诗歌。招牌和菜单肯定用法文,各种票证、单据也是法文。议会辩论语言只许用法、卢两种。法庭审讯犯人使用卢语,宣判用英语,判决书用德文打印。

一家子在一起,你会看到父亲在读德文报,儿子在念法文书,女儿在唱英文歌,母亲用卢语唠叨,而且彼此都听得懂对方的语言。

外国人非常赞羡这种高超的语言水平。可是,卢森堡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埋怨自己生在卢森堡,为了谋职和生存,将大半精力都消耗在三四种语言的学习运用上,满脑子的单词,大大干扰了文学创作和灵感。在这块国土上,金融家、企业家、演说家出了一些,但大文豪从来没有出现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