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ebuffer长度_ByteBuffer详解

本文深入解析Java NIO中的ByteBuffer,包括其实现原理、模式切换、常用API如mark、reset、rewind和compact等。通过示例展示ByteBuffer如何在写入和读取模式下操作数据,帮助理解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Java nio中,主要有三大组件:Buffer,Channel和Selector。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理解:

Buffer提供了一个字节缓冲区,其可以不断的从Channel中读取接收到的数据。Buffer的优点主要在于其提供了一系列的Api,能够让用户更方便的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写入;

Channel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道,也就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一个连接,而且每个客户端都会对应一个Channel对象;

Selector是Java nio能够支持高并发数据处理一个关键,其核心理念就是IO多路复用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当多个客户端(Channel)连接服务器时,可以通过Selector同时对这些客户端请求进行监听,当客户端发送数据到服务器之后由Selector对这些Channel进行分发处理。

本文首先讲解ByteBuffer的实现原理,然后会介绍ByteBuffer中常用的Api,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1. 实现原理

对于ByteBuffer,其主要有五个属性:mark,position,limit,capacity和array。这五个属性的作用如下:

mark:记录了当前所标记的索引下标;

position:对于写入模式,表示当前可写入数据的下标,对于读取模式,表示接下来可以读取的数据的下标;

limit:对于写入模式,表示当前可以写入的数组大小,默认为数组的最大长度,对于读取模式,表示当前最多可以读取的数据的位置下标;

capacity:表示当前数组的容量大小;

array:保存了当前写入的数据。

这几个数据中,除了array是用于保存数据的以外,这里最终的主要是position,limit和capacity三个属性,因为对于写入和读取模式,这三个属性的表示的含义大不一样。

1.1 写入模式

如下图所示为初始状态和写入3个字节之后position,limit和capacity三个属性的状态:

e4bbd44fb9008a8c6613c213fc4808c4.png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写入模式下,limit指向的始终是当前可最多写入的数组索引下标,position指向的则是下一个可以写入的数据的索引位置,而capacity则始终不会变化,即为数组大小。

1.2 读取模式

假设我们按照上述方式在初始长度为6的ByteBuffer中写入了三个字节的数据,此时我们将模式切换为读取模式,那么这里的position,limit和capacity则变为如下形式:

ad2010dd8d078d8f30830905aa37221e.png

可以看到,当切换为读取模式之后,limit则指向了最后一个可读取数据的下一个位置,表示最多可读取的数据;position则指向了数组的初始位置,表示下一个可读取的数据的位置;capacity还是表示数组的最大容量。这里当我们一个一个读取数据的时候,position就会依次往下切换,当期与limit重合时,就表示当前ByteBuffer中已没有可读取的数据了。

2. 使用示例

对于ByteBuffer的基本使用方式,从上面的演示中就可以看出,其主要有初始化,写入,切换和读取几个基本操作。如下是ByteBuffer的一个基本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ByteBufferApp {

@Test

public void testBuffer() {

// 初始化一个大小为6的ByteBuffer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6);

print(buffer);// 初始状态:position: 0, limit: 6, capacity: 6

// 往buffer中写入3个字节的数据

buffer.put((byte) 1);

buffer.put((byte) 2);

buffer.put((byte) 3);

print(buffer);// 写入之后的状态:position: 3, limit: 6, capacity: 6

System.out.println("************** after flip **************");

buffer.flip();

print(buffer);// 切换为读取模式之后的状态:position: 0, limit: 3, capacity: 6

buffer.get();

buffer.get();

print(buffer);// 读取两个数据之后的状态:position: 2, limit: 3, capacity: 6

}

private void print(ByteBuffer buffer) {

System.out.printf("position: %d, limit: %d, capacity: %d\n",

buffer.position(), buffer.limit(), buffer.capacity());

}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一个最大容量为6的ByteBuffer,此时position为0,即初始状态,而limit为6,与最大容量一致。当我们往buffer中写入三个字节数据之后,此时的position为3,limit还是6,表示还可以继续往buffer中写入三个数据。当我们切换为读取模式之后,需要注意,此时buffer中写入了三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只有三个字节的数据可供读取,因而切换为读取模式之后,position指向了0,表示下一个可供读取的数据位置,而limit为3,即为之前写入的数据数量,而capacity始终为6,表示buffer的最大大小。

2.1 相关api

mark()

在前面我们讲过,ByteBuffer中海油一个mark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标识的作用,即记录当前position的位置,在后续如果调用reset()或者flip()方法时,ByteBuffer的position就会被重置到mark所记录的位置。因而对于写入模式,在mark()并reset()后,将会回到mark记录的可以写入数据的位置;对于读取模式,在mark()并reset()后,将会回到mark记录的可以读取的数据的位置。如下是mark()方法分别演示写入和读取数据的示例:

public class ByteBufferApp {

@Test

public void testMark()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6);

// position: 0,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put((byte) 1);

buffer.put((byte) 2);

buffer.put((byte) 3);

// position: 3,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mark(); // 写入三个字节数据后进行标记

// position: 3,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put((byte) 4); // 再次写入一个字节数据

// position: 4,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reset(); // 对buffer进行重置,此时将恢复到Mark时的状态

// position: 3,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flip(); // 切换为读取模式,此时有三个数据可供读取

// position: 0, limit: 3, capacity: 6

buffer.get(); // 读取一个字节数据之后进行标记

buffer.mark();

// position: 1, limit: 3, capacity: 6

buffer.get(); // 继续读取一个字节数据

// position: 2, limit: 3, capacity: 6

buffer.reset(); // 进行重置之后,将会恢复到mark的状态

// position: 1, limit: 3, capacity: 6

}

}

rewind()

对于rewind()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当前的position重置为0,并且mark重置为-1,而且无论mark是否进行过标记。很明显,rewind()和reset()方法都是进行重置的,但是reset()方法则是会优先重置到mark标记的位置。同理,对于写入模式,rewind()方法会重置为初始写入状态,对于读取模式,rewind()则会重置为初始读取模式,其不会对limit属性有任何影响。如下是rewind()方法的一个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ByteBufferApp {

@Test

public void testRewind()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6);

// position: 0,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put((byte) 1);

buffer.put((byte) 2);

buffer.put((byte) 3);

// position: 3, limit: 6, capacity: 6

buffer.rewind(); // 调用rewind()方法之后,buffer状态将会重置

// position: 0, limit: 6, capacity: 6

}

}

compact()

对于compact()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在读取模式下进行数据压缩,并且方便下一步继续写入数据。比如在一个长度为6的ByteBuffer中写满了数据,然后在读取模式下读取了三个数据之后,我们想继续往buffer中写入数据,此时由于只有前三个字节是可用的,而后三个字节是有效的数据,此时如果写入的话是会把后面三个有效字节给覆盖掉的。因而需要将后面三个有效字节往前移动,以空出三个字节,并且将position指向下一个可供写入的位置,而不是迁移之后的索引0处。compact()方法的作用即在于此,如下是该方法的一个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ByteBufferApp {

@Test

public void testCompact()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6);

buffer.put((byte) 1);

buffer.put((byte) 2);

buffer.put((byte) 3);

buffer.put((byte) 4);

buffer.put((byte) 5);

buffer.put((byte) 6); // 初始化一个写满的buffer

buffer.flip();

// position: 0, limit: 6, capacity: 6 -- 切换为读取模式

buffer.get();

buffer.get();

// position: 2, limit: 6, capacity: 6 -- 读取两个字节后,还剩余四个字节

buffer.compact();

// position: 4, limit: 6, capacity: 6 -- 进行压缩之后将从第五个字节开始

buffer.put((byte) 7);

// position: 5, limit: 6, capacity: 6 -- 写入一个字节数据的状态

}

}

3. 小结

本文首先展示了ByteBuffer在写入模式和读取模式下内部的一个状态,然后简单讲解了ByteBuffer的使用方式,并且展示了ByteBuffer各个常用Api的作用和用法。

4. 广告

读者朋友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广告链接,这可以为作者带来一定的收入,从而激励作者创作更好的文章,非常感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