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相似定理_【高中数学选修41研读】“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导入】

通过“旧知(初中学的关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导入本讲内容。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给出平行线性质的含义;

2)设置“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平行线1与另一组线2相交,并动手测量猜测:无论线组2是平行线还是非平行线,只要线组2中一条线被被1所截的线段均相等,那么线组2中其他线被平行线组1所截的线段也都相等;

3)引导学生分平行与非平行给出证明;

4)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5)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以上图形中的“三角形”和“梯形”,发现两条推论

5.1)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5.2)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6)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7)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发现过程,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8)课后习题。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通过“旧知(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设“疑(平行线组中相邻两条平行线间距不等还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吗)”导入课题;

2)设置“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与“疑问”对应的图形;

3)学生易发现:这时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不再成立;

4)引导学生从“相似”这一角度再次思考该问题;设置“探究”引导学生研究被一组平行线截得的线段是否“对应边成比例”;

5)引导学生通过做辅助线将该情况化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情况,获得解答;

6)结合学生的发现,总结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7)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到三角形,得到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9)引导学生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广至空间;设置“探究”让学生自己完成推广;

10)课后习题。

本两节理解:一个数学命题的发现往往来自于对特例的观察和概括,因为在特例中,其命题的各种信息会更加明显,容易被人们捕捉,从而更容易发现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将问题特殊化,通过观察特殊现象而得出一般结论的猜想,或者通过解决特例而获得解决一般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启示,这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推广也是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等形式将发现的某些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再经过严格的演绎论证,完成数学结论的推广。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回顾“旧知(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和性质)”导入课题

2)给出三角形相似的简单判定:

2.1)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2)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3)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的证明

3.1)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2)在预备定理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运动的角度,观察与三角形一边平行的直线的平行移动过程,发现:虽然长度有变化,但角度不变,由此猜测出判定定理1;

3.3)引导学生完成对判定定理1的证明;

3.4)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判定定理1;

4)判定定理2的证明

4.1)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沿着之前的思路(从运动变化中找不变性)再次观察猜测出判定定理2;

4.2)引导学生尝试性证明判定定理2;学生发现要完成证明需要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3)引导学生用同一法完成引理的证明进而证明判定定理2;

4.4)引导学生沿着证明判定定理1的思路给出判定定理2的另一种证明;

4.5)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判定定理2;

5)判定定理3的证明

5.1)引导学生“类比”猜测出判定定理3;

5.2)引导学生完成对判定定理3的证明;

5.3)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判定定理3;

6)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6.1)判定定理1的直角三角形形式: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6.2)判定定理2的直角三角形形式: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

6.3)“类比”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给出其形式的另一种判定: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引导学生给出证明;

6.4)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 相似三角形的的性质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2)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考察两相似三角形的:高、周长、角平分线、中线、面积等的关系;

3)由此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1)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2)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3)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4)引导学生给出以上性质的证明;

4)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设置“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以上这些性质都与相似比有关,那么:与三角形有关但不在三角形内的其他元素,这些元素是否与三角形的相似比有联系呢?你想到了哪些元素?

6)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6.1)问题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证明: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2)问题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直径比、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让同学们自已探究;

7)课后习题。

本节理解: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步步有据”。有时,为了寻找某个步骤的推理依据,往往会产生一个原问题的辅助问题。数学家把这种辅助问题称为引理、显然,引理的证明为解决原问题奠定了基础。另外还需要大胆猜测小心印证,通过合情推理根据已知定理、性质等猜测新的结论,再严格论证。

当直接证明一个问题比较困难时,往往采用间接的方法,上述引理的证明采用的“同一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应用同一法证明问题时,往往先作出一个满足命题结论的图形,然后证明图形符合命题已知条件,确定所作图形与题设条件所指的图形相同,从而证明命题成立。

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1.1)结合“实例(太阳下的影子)”给出射影的含义;

1.2)给出正射影的数学描述,并将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

2)设置“探究”引导学生从射影角度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各线段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进行探究;

4)结合学生的发现给出射影定理: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利用勾股定理给出另一个证明;

5)编排例题帮助学生熟悉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6)课后习题。

本节理解:本节课是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直角三角形有关边长问题的重要工具,教材围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小结

1.知识结构

本讲主要证明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为了证明这些定理,我们先引入了预备定理,这是证明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但是,预备定理本身并不是问题研究的起点,它的证明需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要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又要追溯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这样就构成了本讲内容的逻辑体系。另一方面,作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特例和应用,推出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从而使逻辑体系进一步地发展、充实和完善。本讲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d686c9913c7744e6dcda3bc8eb6408ff.png

2.数学思想方法

1)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特殊性蕴含于一般性之中,一般性的规律往往可以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对特殊性问题的考察,会使我们获得直观和简化的信息,并可能从中发现一般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特殊性不能代替一般性,因为特殊性往往会缩小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因此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考察特殊性问题获得一般规律的猜想,并从中得到证明一般规律的思想方法的启发;然后由特殊过渡到一般,对一般性结论作出严格证明。

2)化归思想方法

在研究问题时,常常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将困难的、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的、熟悉的问题,这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思想方法。同学们已经熟悉的恒等变形、换元法、数形结合、参数法等,都是具体的化归方法。本讲中,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采用了化归为预备定理的方法。

61eff91bdc24288374f01a5490db33f7.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