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适合学计算机吗,艺术生究竟该不该考研?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长,竞争加剧。主要原因是本科就业压力增大,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在职人员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此外,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后,报考人数也在增加。热门专业如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持续受到追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原标题:艺术生究竟该不该考研?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这次,就让我们通过数据来看一下近几年考研的走势。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fb40b71e2fc24e74fff909eaa9035907.png

11c397aee3667d97c3c5070899d30de0.png

从图1、图2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考研人数连年增高,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那么,为什么本科毕业生纷纷选择考研呢?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考研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进入名校、通过考研更换专业、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均成为接受调查者给出的答案。

通过近些年的调查和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科就业压力大,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本科生越来越多,本科学历已经不足以满足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了,所以用人单位就提高了招聘的门槛,纷纷打上了“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标签。因此,很多考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纷纷加入考研的队伍。

2、名校情结

很多考生在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但是心中却有着一颗名牌大学的心。而且在招聘时,很多企业往往会注明优先考虑985、211大学的学生,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甚至连简历关都过不了,这更加剧了这些学生追求名校的心理,想通过考研给自己一个去理想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

所以,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考研的人数在增长,就连一些工作了两三年的本科毕业生都有很多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由此可见,学历和名校确实对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影响很大。

3、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让更多在职人员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在职考生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升职加薪选择考研深造,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考研换一个更好的平台。种种原因使得往届生考研人数大增,而且这里也不乏有二战三战的考生。

多个省市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下面,我们以几个省的数据来举例说明:

1、山东

山东作为生源大省,2018年考研人数达213803人,同比增长14.54%,为历年最多。

d053e4d98bfc7533f6e1319d1a5a11a5.png

2、四川

2018年,四川省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再度飙升,有效报名人数达到了119523人,较2017年增加了37583人,增幅为45.87%。

027ee513eb0bce118072134bcd086925.png

3、黑龙江

黑龙江省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计报名79242人,比2017年增加了12053人,增幅为17.9%,这是该省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第三年增长。

528109aa520919d648face5f6edd4694.png

4、河北

2018年河北省共报考120580人,比2017年增加17525人,增幅为17.0%。报名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4da298f36cdfc52d9ee2736b070f285c.png

应届考研比涨幅平稳,往届读研比增幅明显

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省的数据统计来看一下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增长趋势。

1、湖北

42bad95fc468dd1f852fc51e27094651.png

2、河北

7a64a208b46fcc628f89c120f62c16cb.png

部分省市专硕报名人数超过学硕

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

1、北京

最近几年,随着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提升,在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中,瞄准专硕的考生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为43%,2016年为46.3%,2017则首次超过50%,达到52.2%,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则高达54.7%。

50635fb52dd024baac203defdee39e51.png

2、河北

8a446eb3162b62f33cd1f1dc4a4af06b.png

3、湖北

582ee4412047aa5ddffef3b6ae60fa54.png

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

7fb779b15af629b88ff8342bdebb1965.png

fc0fdb9e7ca487448e8c1635d2986b39.png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招生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这意味着人们耳熟能详的在职研究生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统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新政策发布之后,明显提高了考试难度,尤其对于在职考生而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应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必然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将拥有“双证”(学历证书和研究生学位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为了众多在职考生的首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招生两年以来,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占比逐年增多。以北京、河北为例:

0b1e0ba3131f1b7bcb9354ab3a4cbbeb.png

MBA、会计、法硕等依然热门

以北京为例:

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c0a21f362fa9a99af0c64bac4d66487.png

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

cf6f6fdab1fde9bc53ee6ca2eb38c661.png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

热门高校各专业报录比

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竞争度变小 ,录取率提高。但是,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报录比相对较高,考研难度依然很大。

下面,我们就通过4所热门高校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来看一下那些相对难考的专业有哪些:

1、中国人民大学

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学术型学位)

7762b8bbe8d48f5676dd6ee4c0614463.png

注:

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

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

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专业学位)

5015cf6da0f866a69c17e60b5483308b.png

注:

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

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

2、复旦大学

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学术型)

ccc6dde128e5f0b8b800d94e72d64133.png

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专业型)

ba59207a8bf2b5e2f02ea9e0fdf633eb.png

3、南开大学

ad81e5c1fac7896417c4a79b3e0a2bda.png

4、浙江大学

63be3efcba9b3a4c7993bc4538a55b05.png

注:

以上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