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网络信号测试软件,iQOO和小米9网络测试 iQOO和小米9谁的信号会更好一些

最近有传言,说IQOO和小米9在信号接收方面都不太好,那么事实到底如何?我们吧两部手机拿来对比一下看看吧。

测试前说明

在进入正题前,笔者也简单提一句,知名的知乎网友@楠爷就经过实测,公开澄清:iQOO采用的是LTE 4*4 MIMO天线,WIFI部分是2*2 MIMO,其中2.4G是2*2模式,最高支持300Mbps,5G频段是单天线,最大可达433Mbps。

af4115929a6c839a8a4e944585be1cf2.png

同时,该网友也正式放出了iQOO和小米9的频段对比图,从图表中可以发现,iQOO在LTE网络部分,支持中国移动的所有频段,而小米9仅支持B41频段。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用户而言,iQOO所提供的网络体验会比小米9更为出色。

49eae0f1cfa1266299fb514bdc710a20.png

我们也很快对iQOO进行拆机,结合以上信息和拆解后的信息可知,iQOO并没有如网上传言那般,对4G频段进行阉割,在国内移动网络接收方面与其它手机无异,唯一有区别的是,iQOO的确采用SISO技术的5G单天线频段,并不支持867Mbps,WiFi 5G网络数据传输在峰值上,确实不如采用MIMO技术的小米9。

4689123631695d680e1d427d14885133.png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高频段的缺失,是否会对用户的WIFI体验产生影响呢?与小米9相比,是否会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呢?下面就让我们正式进入实测环节。

当然,为了得出最公平公正的结论,在测试前,我们把测试场景统一设置为相同条件:运营商一致(中国联通)、手机套餐一致、WiFi一致(同一路由器、5G频段)、测试场景一致、测试时间一致等。

LTE信号测试对比

iQOO和小米9同样搭载骁龙855处理器,内置负责4G网络的X24 LTE调制解调器,支持2.0Gbps最高下载速率(LTE Cat 20)、7x20 MHz载波聚合、318Mbps最高上行速率、上行3x20MHz载波聚合和256-QAM。相较于骁龙845上的X20 LTE调制解调器,实际速率提高了不少,尤其是最大上传速率翻了2倍多。

a37e8b1d0a12d39f14c00af0f0deeae7.pnga76977bcca194a961c8abdccc2d22631.png

而在查看移动信号的实施数值上,iQOO和小米9的查看方式也非常类似,究其原因还是二者所运行的系统都是基于Android 9深度定制。具体的操作方式,即是进入到系统设置中,打开SIM卡状态,就可以实时查看移动信号强度参数的数值变化(dRm负值越小,信号越强)。下面我们来看不同场景下,iQOO和小米9的测试结果。

正常环境

2f2e60025779be486ee5c19de01ff925.png2a879fdcac76588b7fdcb638c6a6e5b2.png

(左:iQOOO,右:小米9)

在正常场景、同一运营商(中国联通)、手机都没有套上保护壳的情况下,iQOO的dRm值为-91,小米9的dRm值为-95。二者的信号强度几乎一致。

bfdc6577ab3af2045917266fcb5bcc69.png

(左:iQOOO,右:小米9)

哪怕经过测试,两款手机在LTE网络传输上的表现也旗鼓相当。比如说,在同一环境下,iQOO的下载速度达到了22Mbps/s,小米9的下载速度虽略微逊色,仅达到16.4Mbps/s,可又在上传速度上扳回一城,达到了23.5Mbps/s。当然,二者在网络延迟与抖动性上的表现都非常优异,令人满意。

电梯内(急速下降状态)

3b8af44009a66e4860006e2554f0784d.pngb3521ababe0284bfea5724798ab7c3e0.png

(左:iQOOO,右:小米9)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特别是上班族,电梯是经常出入的场景,我们也测试了两款手机在升降电梯里的信号强弱变化。在高速下降的电梯中,无论是iQOO还是小米9,移动网络信号都急速衰减为一格,且从4G网络降为3G网络。不过iQOO的dRm值为-107,实际表现要优于小米9,而且在电梯下降过程中,小米9出现过短暂无服务的情况。至于网络测试环节,由于信号实在太差,故而取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电流,确保电流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