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冲突:何为冲突
定义:冲突是一个过程,必须是双方存在意见的不统一,包括利益,观念,等对立,互不相容或者性质,并且带着相互的作用。是被双方感知的一个过程。
冲突的特征
主要有:3个
1、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
2、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的交锋;
3、冲突各方所追求的目标既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这与竞争必须是对共同目标争夺的情况不一样;
4、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它往往突破了规则、规章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

冲突的涵盖的形式。
从规模上划分,有个人之间和集团之间的冲突;
从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等;
从方式和程度上划分,有辩论、口角、拳头、决斗、仇杀、械斗、战争等
战争,即群体之间的冲突;
派别斗争,即群体内部的冲突;
诉讼,即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冲突;
非人格的冲突,即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冲突的发展
一般而言,冲突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它们是潜伏阶段、被认识阶段、被感觉阶段、处理阶段和结局阶段。
1. 潜伏阶段
潜伏阶段是冲突的萌芽期,这时候冲突还属于次要矛盾,对冲突的存在还没有觉醒。在这个阶段,冲突产生的温床已经存在,随着环境的变化,潜伏的冲突可能会消失,也可以被激化。
2. 被认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已经感觉到了冲突的存在,但是这时还没有意识到冲突的重要性,冲突还没有对员工造成实际的危害。如果这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将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缓和下去。
3. 被感觉阶段
在这个阶段,冲突已经造成了情绪上的影响。可能会对不公的待遇感到气愤,也可能对需要进行的选择感到困惑。不同的个人对冲突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与当事人的个性、价值观等因素有关。
4. 处理阶段
需要对冲突做出处理,处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逃避、妥协、合作等等。对于不同的冲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即便是同样的冲突,不同的个人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对冲突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个人的处世方式和处世能力,也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体系和对自己的认识。
5. 结局阶段
冲突的处理总会有结果。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果有可能是有利于当事人的,也可能不利于当事人。当冲突被彻底解决时,该结果的作用将会持续下去。但很多情况下,冲突并没有被彻底解决,该结果只是阶段性的结果。有时甚至处理了一个冲突,又会带来其他几个冲突。

抑制的方法
1. 回避:藉由暂时冷却或中场休息,以避免过度激化的僵局。
2. 迁就:先抑制自己的需求,满足其他人的需求,以便维持双方一种和谐的关系。
3. 强迫:迫使对方让步,以满足自己需求的作法。
4. 妥协:冲突的双方各让一步,来取得协议。 [3]
5. 协同:透过彼此公开而具诚意的沟通,来了解彼此双方的差异所在,并努力找出可能的双赢方案,,使双方都获得最大的可能利益。
1.组织和个人对目标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实现目标途径、方法不同;
2.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不同;
3.资源分配和利用上发生矛盾;
4.社会角色不同,任务、职责、利益、追求不同;
5.信息渠道不畅,产生误解;
6.不会协调组织和群众的关系;
7.缺乏情绪宣泄场所,情绪长久积压;
8.分配不当,不公平不公正;
9.帮派意识,小团体狭隘利益,等等。

我们讨厌冲突,因为冲突会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会逃避冲突,但是冲突不可避免,在生活中,冲突是生命的常态。
冲突是一种紧张状态,如果把冲突还原到生活场景中,就成了现实中的争执,纠纷,矛盾,对抗和危机等等。但是无论是何种说法,都是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规模上的紧张事件。
冲突是人类社会上的常态,只能管控,是不能消除的。
冲突有消极的一面,如破坏关系耗费精力,耗费资源,但是冲突也是会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推动社会变革,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反省等。例如美国比较著名的黑人运动。清末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处理冲突,并不是我们天生的技能,管理,配置,转化冲突才是我们要运用知识的过程,冲突不但是生活中的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