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计算机会成本,经济学思维方式之二——机会成本、经济利润

今天的内容,顺着昨天的成本收益模型,来说一说经济学里两个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

首先,说说我自己跨学科学习的理念。

跨学科学习学什么?学的是匪夷所思的概念和模型,是不通过系统学习,这辈子都不会自己想明白的内容。我觉得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就是这样的概念。

跨学科学习怎么学?一定要有空杯心态,把自己原先的知识和积累先放在一边,尝试用这个学科的观点看待这个学科的问题。等到初步掌握之后,再去和自己过去的知识体系纵横联合。

为什么要有空杯心态?因为人的思维惯性太强大。查理芒格总结过“锤子综合症”:对于一个手中只有锤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全都是钉子。没有空杯心态,带着你原有的知识体系去看待新的学科,只会得出非常可笑的结论。所以有一种学习无用论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空杯心态,你的学习和读书只能看到你能看懂、愿意去看的内容,其他的内容你根本触碰不到!

然后,说说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什么?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最大可能收益。

这里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放弃,一个是最大可能收益。

例如,你的劳动报酬每天400元。你选择休假待在家,看起来没有花费什么成本。但实际上你的机会成本就至少就是400元!

这样设定概念的背后,来自于经济学关于资源稀缺的假设。假设是经济学的一大理论基石,也是备受批评和嘲讽的。经济学作为社会学科皇冠上的明珠,进入了太多的领域,号称经济学帝国主义,被其他学科的人批评和嘲讽,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经济现象,更应该用来指导我们的选择。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就用机会成本的概念解释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下图是教材中的案例和计算)

208351921_1_20201126100950255_wm

简言之,就是假设一个社会有两个人A(Rose)和B(Frank),可以生产两种商品牛肉和土豆。

A生产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高都比B高。

A生产1小时可以生产24单位牛肉,1小时可以生产48单位土豆。

B生产1小时可以生产8单位牛肉,1小时可以生产32单位土豆。

这种情况下,A生产1单位牛肉的机会成本,就是2单位土豆。因为单位时间土豆产量是牛肉的2倍。同理,A生产1单位土豆的机会成本,就是1/2单位牛肉。

B生产1单位牛肉的机会成本,是4单位土豆。B生产1单位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4单位牛肉。

尽管A比B有绝对生产效率优势,但B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低于A(B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4单位牛肉,A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是1/2单位牛肉)。所以A在生产牛肉方面有比较优势,B在生产土豆方面,有比较优势。

通过机会成本的分析,可以直观看出虽然一个人在所有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却不可能在所有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

这个案例通过机会成本理论的运用,直观解释了比较优势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运用的场景:

例如,在国际合作中,强国虽然什么都强,但是弱国一定会有比较优势。

在团队管理上,虽然一个人看起来什么都厉害,什么工作做得都比其他人好,但也不意味着什么都让这个人做,他也做不完、做不了。他虽然有绝对优势,但是其他人会有比较优势。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一旦一个组织中,一个人干了所有工作,这样的劳动分配一定不是最高效率的,即使这个人各方面能力都最强。

最后,再说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是考虑了机会成本的利润,与常规的会计利润完全不同。

208351921_2_20201126100950552_wm

(上图是曼昆教材280页关于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区别的论述)

弄懂经济利润,先要知道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的概念。

显性成本就是常规的会计成本,是显而易见、容易衡量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机会成本,是不容易计量的成本。(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把隐性成本等同于机会成本)

拿我做例子,我会弹吉他唱歌也还行,我晚上在家看书写公众号,就放弃了去酒吧驻唱的机会。比如我在酒吧驻唱,每晚可以收入200元。我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200元。例如我还可以给别人开设讲座,讲讲能源互联网或者商业模式创新,每晚可以收入1000元。这时1000元才是我学习的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因为这是我选择学习放弃的最大收益。

再拿一个企业做例子,比如企业投资一个项目,使用的是自有资金。机会成本就是自有资金如果不投资这个项目,去做其他用途可以得到的最大收益。比如可以交给前面更新提到的哈匹投资,有机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回报。这里分析可以看出,一旦金融投资的收益足够高,企业原有投资是不可能产生经济利润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实体经济进入金融投资行业,因为不进入的机会成本太高。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的概念了。

经济利润就是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与经济利润相对应的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

所以,会计学用来指导企业经营,是有其局限性的,在今天的案例里是因为不考虑隐性成本。

再回到昨天的话题,我们思考选择的时候,要考虑的收益是经济利润,因为不能忽视机会成本。这实际上是现实中我们经常忽略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不知道今天更新的内容,对你有没有价值和收获。

因为今天有中午晚上两场饭局,所以只有凌晨更新比较保险。我从来还没有提前写好的习惯,每天更新的内容,都是当天完成。年初三打算讲一讲需求供给模型,初四打算讲一讲边际的概念,初五打算讲一讲宏观经济学中就业、工资与GDP和物价的关系,初六应该再讲讲对金融的理解。这样假期关于经济学的内容也就讲完了。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