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将网络体系结构按功能划分为7个较小的易于管理的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次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OSI分层结构体系中的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是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物理层定义了数据编码和比特流同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正确传输;定义了比特流的持续时间以及比特流是如何转化为在通信介质上传输的电和光信号;定义线路如何接到网卡上。例如,定义多少个针脚、每个管脚的功能;定义网线上发送数据采用的技术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通过物理层从一台计算机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将数据链路层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和介质访问控制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管理单一网络链路上设备间的通信,介质访问子层管理访问网络介质的协议。
(3)网络层(Network Layer),也称通信子网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也是高层与低层协议之间的接口层。网络层主要提供路由交换及其相关的功能,为高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网络层一般都是路由选择协议,但也有其他的协议。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又称运输层,其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该层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建立、维护和中断虚电路,传输差错校验与恢复,信息流量控制机制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允许不同计算机上的两个应用程序建立、使用和结束会话连接。通信会话包括发生在不同网络间的请求服务和应答服务,这些请求和应答通过会话层的协议实现。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确定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可称为网络转换器。在发送计算机方,将应用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转换成可识别的中间格式;在接收计算机方,表示层把中间格式转换成可以理解的格式。具体而言,表示层负责协议转化、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和数据转换等问题。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最接近终端用户的OSI层,它与用户之间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这类应用程序超出了OSI模型的范畴。应用层的功能主要有文件传输、数据库访问、电子邮件等。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连标准的框架结构,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它通过分层结构把复杂的通信过程分成了多个独立的、比较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在OSI模型中,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而各层内部的工作与相邻层是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