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组装备歼10B战机的摄影作品在网上引起广大网民和诸多军迷的热议。
照片从各个角度展示了空军现役战机搏击长空的英姿,或于云海翻腾,或于星夜降落,可以说让一众军迷朋友过足了眼瘾。
然而在网友们纷纷为空军发展由衷赞叹的同时,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些问题,即歼-10B战机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光学窗口背面出现了磨损,难道造价数亿的战斗机也出现了保养不精的问题?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要知道为什么歼-10B的光学窗口背面会出现磨损,首先就要了解战机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即IRST,是区别于常用的雷达探测方法,采用红外技术追踪战机,确认攻击目标的机载定位与追踪系统。
其最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美军的F-101和F-102战机,此后因其在战场实践中的优良表现与独特优势,开始成为现代战斗机的标准配置。
苏联,西欧诸国也加入了研制自己IRST的队伍。如欧洲的“台风”,“阵风”战机,苏联(俄)的苏-27,米格-29战机等。
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挂载在战斗机上的红外光学窗口。
而根据工作方式不同,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可以分为中波和长波两大类,他们主要覆盖3-5微米与8-14微米的波段。
根据覆盖波段的不同,战机的红外光学窗口也因此存在两种形态。一般而言,中波传感器的光学窗口都是固定的,因为其多采用蓝宝石材质的镜头,耐磨性强,强度更高,所以镜头都是直接向外的。
而长波传感器配备的光学镜头相比蓝宝石镜头,在抗磨性,安全性上则大打折扣,因此装备长波传感器的光学镜头通常会设计成可翻转的样式,以避免战机在迎风飞行或者恶劣大气条件下造成对光学镜头的损害。
目前在现役战机中,苏-27、苏-35系列,米格-29系列及我国的歼-11B系列采用的是中波传感器,歼-10B、歼-16以及一些欧洲战机则采用了长波传感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歼-10B的光学窗口的背面会出现大片磨损。
可见在执行正常飞行任务的情况之下,战机光学镜头磨损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歼-10B的光学镜头所采用的旋转隐藏的形式也确实保证了IRST系统的正常运行。至于对镜头背面所造成的磨损,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那么为什么歼-10B要选用抗磨性差和安全系数更低的长波传感器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长波传感器更加优良的性能,长波因为不易被大气中的尘埃,水汽等吸收,所以可以探测到更远的区域。
▲从外形看,歼-11B、歼-15目前使用的应该还是中波传感器,而歼-16(下图)则与歼-10B/C一样用上了长波传感器
因而可以更为快速精准地探测地方信息,在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之下,显然为取胜带来更大优势。
迷彩虎|诚邀编辑(兼职)
如果您熟悉军事类公众号的文章调性,有才华、有调性,有内涵而不失风趣,懂军事、懂新闻、懂媒体,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最优平台,我们欢迎具有写作经验的人士加入(地域不限、可长期合作)。联系请带上作品(无作品勿扰)添加微信号:yubluee,添加时请注明:应聘编辑(迷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