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课对学生的要求,2018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pdf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

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

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

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 要体

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

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培养采

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明确并接

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 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

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

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中的知

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 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

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

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

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

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初步学会使用

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

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

一些简单知识。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 (教学内容附

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 *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

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 68 学时,建议 102 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

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

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