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最近干了三件事,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件,Netflix投资了阿方索·卡隆的电影《罗马》。虽然因为Netflix和戛纳的一件纠纷,《罗马》没能在戛纳大出风头,但从威尼斯电影节以后,《罗马》迅速抢尽风头,成为近年最成功的艺术电影。
第二件,Netflex近日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家族手中购得《百年孤独》电视剧改编权,准备将这部史诗巨作搬上荧屏。要知道《百年孤独》自1967年诞生以来,因为作者固执的坚持,没有人能将其改编为影视作品。今天,Netflix决心要把这年几十年来没人干成的事干了。

第三件,也是最有震撼性的一件,是《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十八集的推出。

1
3月15日Netflix开始放送动画短片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以来,全世界的影迷剧迷和动画迷都卷入了某种癫狂状态之中。iMDB 评分9.0, 豆瓣评分9.3。 不知道《纸牌屋》和《权游》在首发的第十天,是不是有这样的成绩?

国内所有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号齐刷刷开刷《爱死机》,口径都挺一致,关键字:尺度、脑洞、黄、暴!
《爱死机》真的那么黄暴吗?Well, 有一点吧。
比如一脚踩烂头,双手撕烂嘴,各种血浆喷洒,各种露这露那。动画么,亦真亦幻,是不是黄暴度也能打点折?

何况人本来就定位“成人动画”,R级。
可是《爱死机》只有黄暴吗?
当然不是。如果全世界的观众都只因为一些动画片里的情色和暴力而疯狂,那咱们这个世界就基本没法要了。
在黄暴的后面,全世界的观众还看到了很多其他东西,尽管有时我们并说不清楚这些东西是啥。
但我确认我起码看到了一个东西:多样性。
2
《爱死机》十八集,每集各有各的立意,各有各的风格。
从立意的角度,有没心没肺的打打杀杀的,比如第二集《机动装甲》,说一个后启示录时代的老农民们孤军打怪的故事,不对,这片都说不上是一个故事,
第五集《吸魂者》,第十集《易形者》,第十五集《盲点》,第十八集《秘密战争》大概都属此类:总之就是人或非人打怪战斗,或降魔或被魔所降。

但《爱死机》其余剧集里的暴力,透着更深沉甚至更玄幻的思想。
比如第一集《桑尼的优势》,剧末人形的桑尼和她所控制的怪物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让人不禁生疑:到底谁是桑尼?当人与机器交融为一体,谁才是那个“本我”?

比如第三集《证人》,接尾处故事线回到开头,让人想起《恐怖游轮》里时间的那种没完没了的自我循环:这是要说时间的弯曲?还是说人类无法摆脱的宿命?

但我最喜欢的是第八集《狩猎愉快》,其中狐狸精完美合体机器姬,聊斋志异轻松搭配蒸汽朋克,片子有一种灰暗、忧伤而又倔强的韵味,让人不禁去想“神怪、肉身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类无解的问题。

但《爱死机》里的小片儿们,也不都是这么的污和暴。比如你想象过酸奶会统治世界吗?会的,当酸奶分子获得意识的时候。

第六集《当酸奶统治世界》
当你看着在碗里自已说话的酸奶,会感到一点恐慌 …… 也许这不是我们个人对于机器智能的恐慌,是整个人类的。
看到人类灭绝后出来溜达的这三个机器人,也会有类似的恐慌:

第二集:三个机器人
机器意识会统治人类,但也许极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也会感到某种高处不胜寒的无聊,而愿意自我退化,做回那个打扫泳池的低等机器?

第十四集《齐马的蓝》
当然不是每一部《爱死机》的小片都是关于机器人的科幻,第十三集《幸运13》里的幸运13号战机就没有生命没有意识…… 不对,那如何解释它等到敌人站满自已的身体上才自爆这一情节?

若非无情,又为何能如此以身殉职,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就是《爱死机》,18部短片,每部15分钟长短不等,竟足足囊括了科幻、悬疑、惊悚、恐怖、情色、剧情、黑幽、暴美等多种片型,分布于娱乐性-思想性这根轴线的多个座标之上,让你看完一集绝预料不到下集会是怎样。
这就是独立短片剧集制造的那种小小的不可预见性(unexpectedness),是传统连续剧或系列剧视为金科玉律的“可预知性”的彻底反判。
说到这儿还只说到了这堆短片的立意和故事的多样性,至于美术和动画风格,这么说吧:大多数人见过的2D,3D动画画风这里全有,没见过的实验性视觉同样也不少,比如《证人》的香港街市(明显来自《重庆森林》)和人物造型(女孩疑似来自王菲),怎么看都是一个酷字。


(这个造型来自《蜘蛛侠:平行宇宙》的首席美指的一个创作概念,如下)

3
电影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样的,动画的市场更是。
但《爱死机》的多样性后面,又能看到什么呢?
这里要说说这部剧的诞生。
《爱死机》两个核心人物,监制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

大卫·芬奇不用多说。这位善于营造惊悚和紧张气氛的大神级导演,近年投身电视,是《纸牌屋》第一季导航集导演及五季剧集的制片人,以及《心灵猎手》(Mind Hunter)的导演。蒂姆·米勒则是《死侍》的导演,同时也是一名动画师和视觉设计师。
据米勒说,他很早就有一个想法:把各种小动画公司和团队的充满创意的短片作品集结在一起,推向大屏幕。但多年来他被大制片厂拒绝过无数次,直到他遇到芬奇。芬奇对他说:“你要真干这事,我一定帮你。”
芬奇认为这个题材更适合流媒体,而不是电视。他们于是找到了Netflix. 而此时的Netflix,继《纸牌屋》、《真探》这些一等一的好剧大热之后,正是将原创内容玩到风生水起的当口。创意产业,不进则退,Netflix此时正手握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到处寻找更新、更不同、更有创意的IP。
真是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芬奇和米勒的动画短片剧集想法得到了Netflix的投资。估计也是因为芬奇自《纸牌屋》时代就跟Netflix打下的交情,Netflix对这个项目也是相当放手:“这是你们要的钱,你们自已弄去吧。到时交片,过程我们就不管了。”
芬奇和米勒于是开始在这个实验田里播种。他们按自已对剧集主题的构想物色了一批文学作品(典型为短篇小说),找人改编成动画短片剧本,之后就在他们所熟悉的动画制作行业里为每一个剧本物色最佳的制作团队。

十八集故事均以图标表示
电影产业越到下游越显示出“长尾”的特征,特别是新兴的动画行业。大量具有最好创意和技术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团队,都是无力制作大型电影的中小公司,对他们来说:Netflix的投资和播出平台,芬奇和米勒这样的监制和操盘人,还有他们手上那些有趣的很酷的剧本,简直是完美的机会。就这样,《爱死机》各集的创意,就找到了最佳的一批制作者。
而芬奇和米勒对这些入选的制作公司同样保持放手的态度。芬奇后来说:
““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们,也就应该同样地对待别人。”
”《爱死机》的18集短片就这样由18个团队分头做了出来。Netflix首先让项目成为可能,金牌监制芬奇、蒂姆保证了题材的主题和制作团队的水准,制作团队则给出他们最精良的作品。
所以《爱死机》之所以在艺术和技术上均属一流,原因在于它不是不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投资人的勇敢尝试,也是创作人的心血之作。
所以从《爱死机》里,看热闹的只看到表面的“黄暴”,看门道的能看到其思想、创意和技术层面的多样性,但真正的门道在商业和产业层面 ---
《爱死机》是动画和流媒体产业的一次爆发,也是创意产业长尾模式的一次胜利。
“狐狸猎手”精选影评文章列表
(请在公众号内发送编号,系统将自动回复相关文章)
249: 关于十种经典片型的常识:不要被那些影评人骗了
248: 《冷战》:爱无能,才是最冷的战
247: 《罗马》与《绿皮书》: 阶层的坚冰如何融化?
246: 91届奥斯卡:狐狸猎手的选择
245: 《流浪地球》现象:我们应将宽容给谁?
243: 2018我的片单:弱水三千中的那一瓢
237: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西部不仅有突然的爆头,还有诗和计算鸡
236: 记念雌雄同体的贝尔托鲁奇
美国电影:
227: 《湮灭》| 超维碾压:人类湮灭的正确姿势
224: 《二十世纪女人》| 生活,是桎梏,也是解放
218: 看门道:《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的那些"戏眼"、隐喻和暗梗
216: 《伯德小姐》:飞向北上广的小鸟
210:《华盛顿邮报》观感:真实的世界会像电影一样简单吗?
205:《三块广告牌》:四枚金球在手,再来几座小金人又何妨?
179:《敦刻尔克》| 看懂诺兰
153:《爱乐之城》| 愤世嫉俗者请离场
152:《月光男孩》| 用诗意书写苦痛
108:《荒野猎人》| 一个人的痛感史诗
110:《大空头》| 不明觉厉,其实细思恐极!
133:《聚焦》|“如果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子,那么性侵他也需要整个村子”
159:《斯隆女士》 | 这届奥斯卡不行,再怎么多元化还是错过了这两部好片(上)
139:《赴汤蹈火 》| 看完这部片才明白川普为啥胜选
160:《沉默》 | 20年后,74岁的老马丁终于拍出这部叩问人类终极精神迷题的伟大电影
176:一场跨越18年的观影 --- 《冰血暴》前世今生 (上)
178:一场跨越18年的观影 --- 《冰血暴》前世今生 (下)
71:《星际穿越》:星际穿越三体 | 宇宙是一部童话吗?
81:《少年Pi》| 人性、兽性与神性
82:《云图》| 孕育未来的恶行与善举
35:《布达佩斯大饭店》| 追忆逝去的荣光和雅致
72:《少年时代》| 叩击心灵的温柔提醒
92:《华尔街之狼》| Big Ferocious Attack (大而狠的攻击)
93:《为奴十二载》| 反思历史的黑暗时刻
112:《八恶人》| 我看今年奥斯卡(其实是来给一部电影打抱不平的)
64:故事即结构 ---《爆裂鼓手》技术分析
66:《狐狸猎手》| 故事的力量
65:《鸟人》| 伊纳里多的进步与退步
75:《宿敌》| 宿在内心深处的敌人
91:《她》| AI时代的爱与欲
90:《醉乡民谣》| 科恩兄弟的“反英雄”立场
94:《美国骗局》| 挣扎在虚假中的男人和女人们
96:《弗兰西斯•哈》| 从善入流才是生活的真谛
87:《内布拉斯加》| 冰冷世界的些许温情
69:《万物理论》| 比爱更强大的,是尊严。
85:《林肯》| 让“英雄史观”见鬼去吧!
98:《囚徒》| 人皆为囚
99:《爱在午夜降临前》| 人皆过客
华语和亚洲电影:
234: 《江湖儿女》:贾樟柯的退步,第六代的落幕
222: 台湾的魔幻现实主义悲情
213: 风筝断线,芳华成泥,真的可以无问西东?
204:《无问西东》:能不喝鸡汤,改啃骨头吗?
200:《暴雪将至》:真实和虚幻之间,才是他们真实的芳华
197:《芳华》| 既然不能痛切地反思,不如就这样抽离地回忆
175:《白鹿原》剧评 | 你的妥协我都明白,只是心中仍有不甘
131:《罪行摘要》| 历史固然冷血,所幸民间尚有良善
78:《辩护人》| 以卵击石的破咒者(分享跟评)
107:《老炮儿》的得失
68:《一步之遥》| 姜文是如何异化掉观众的?
80:关于《天注定》的不客观评论
30:《亲爱的》观后| 亲不见,爱有心
31:《黄金时代》| 观影后记:《黄金时代》的八个看点
67:《蓝色骨头)| 我宁愿你们沉默
76:《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79:《白日焰火》| 一片没有质感的黑色
欧洲电影:
162:《进入炼狱》 | “宏大的展示后面,是无尽的空虚和孤独”:赫尔佐格眼中的北朝鲜
148:《地球之盐》| 萨尔加多的悲悯
196:《换爱大冒险》| 搅动婚姻的死水微澜
190:实验电影《宣言》: 一人分饰十三角,凯特只是在炫耀演技吗?
59:《Youth》|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对生命本身的超越
60:《潜水钟与蝴蝶》拉片 | 没有不可能讲好的故事,只有不会讲好故事的人
34:《汉娜-阿伦特》| 哲人的孤独与宿命
70:《偷书贼》| Words Are Life.
106:《维多利亚》| 一镜一世界
103:《洛克》| 只有一个演员一个场景的电影,却像一本编剧理论的教科书
77:《女性瘾者I》| 性自由与爱无能
83:《狞猎》| 从狩猎者到猎物的瞬间沦落
95:《锈与骨》| 内心刚硬的女人与法国新电影
84:《登堂入室》| 窥探与侵入 -- 用虚空填满虚空
73:《艾达》| 那些温润而忧伤的灰
片单综述:
201:2017我的片单
186: 2016我的片单
111:2015我的片单
135:2014我的片单
134:《北京折叠》令人失望,随便一部反乌托邦电影都能甩它好几条街
187: 看见电影(一):用《教父》看懂电影的故事与时间
188: 看见电影(二):电影:制造同理心的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