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hort比较_Java 中基于各种数据类型分析 == 和 equals 的区别

前言

Java 中的数据类型,可分为两类:基本数据类型,也称原始数据类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 它们之间的比较,应用双等号(==),比较的是它们的值。

复合数据类型(类)。当它们用双等号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的是它们在内存中的存放地址,所以,除非是同一个 new 出来的对象,它们的比较后的结果为 true,否则比较后结果为 false。 Java 当中所有的类都是继承于 Object 这个基类的,在 Object 中的基类中定义了一个 equals 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初始行为是比较对象的内存地址,但在一些类库当中这个方法被覆盖掉了,如 String,Integer,Date 在这些类当中 equals 有其自身的实现(在重写 equals 方法的时候,有必要重写对象的 hashCode 方法,从而保证程序完整性),而不再是比较类在堆内存中的存放地址了。

对于复合数据类型之间进行 equals 比较,在没有覆写 equals 方法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较还是基于它们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的地址值的,因为 Object 的 equals 方法也是用双等号进行比较的,所以比较后的结果跟双等号的结果相同。

分析

一、int 和 Integerint 是基本数据类型,Integer 是 int 的包装类,也叫做复合数据类型。

Integer 变量必须实例化后才能使用;int 变量不需要;

Integer 实际是对象的引用,指向此 new 的 Integer 对象;int 是直接存储数据值 ;

Integer 的默认值是 null;int 的默认值是0。

1、Integer 对象使用 new 关键字生成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j = new Integer(100);

System.out.println("i == j:" + (i == j)); //falseSystem.out.println("i.equals(j):" + (i.equals(j))); //trueSystem.out.println("i.hashCode():" + i.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j.hashCode():" + j.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i));

System.out.println("j,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j));

执行结果为:

i == j:false

i.equals(j):true

i.hashCode():100

j.hashCode():100

i,it's memory address:356573597

j,it's memory address:1735600054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复合数据类型使用双等号的时候是比较其在内存中的地址是否相同。一般而言,Object 的 hashCode()默认是返回内存地址的,在本例中直接输出对象的 hashCode 可以发现两者是一致的,那为什么==比较结果为 false呢?原因在于hashCode()可以重写,所以 hashCode()不能代表对象在内存的地址。System.identityHashCode(Object)方法可以得到对象的内存地址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讲,System.identityHashCode 的返回值和内存地址不相等的,该值是内存地址通过算法换算的一个整数值),不管该对象的类是否重写了 hashCode()方法。

如上图所示,Integer 类中关于 equals()方法和 hashCode()方法进行了重写,所以如果想比对内存地址的不同,需要使用System.identityHashCode(Object)方法。

2、表面上不是 new 关键字生成的 Integer 对象

Integer i = 100;

Integer j = 100;

System.out.println("i == j:" + (i == j)); //trueSystem.out.println("i.equals(j):" + (i.equals(j))); //trueSystem.out.println("i.hashCode():" + i.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j.hashCode():" + j.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i));

System.out.println("j,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j));

执行结果为:

i == j:true

i.equals(j):true

i.hashCode():100

j.hashCode():100

i,it's memory address:21685669

j,it's memory address:21685669

这里就不得不提出另一种情况:

Integer ii = 128;

Integer jj = 128;

System.out.println("ii == jj:" + (ii == jj)); //trueSystem.out.println("ii.equals(jj):" + (ii.equals(jj))); //trueSystem.out.println("ii.hashCode():" + ii.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jj.hashCode():" + jj.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i,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ii));

System.out.println("jj,it's memory address:" + System.identityHashCode(jj));

//结果为ii == jj:false

ii.equals(jj):true

ii.hashCode():128

jj.hashCode():128

ii,it's memory address:2133927002

jj,it's memory address:1836019240

对于两个非 new 生成的 Integer 对象,进行比较时,如果两个变量的值在区间 -128 到 127 之间,则比较结果为 true,如果两个变量的值不在此区间,则比较结果为 false。通过打印出来的地址可以看出来,当不在指定区间范围时,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具体原因: Java 在编译 Integer i = 100 ;时,会翻译成为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0)。而 Java API 中对 Integer 类型的valueOf 的定义如下,对于-128 到 127 之间的数,会存储在缓存中,Integer i = 127 时,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下次再 Integer j = 127时,同样从缓存中取,而不会 new 个新对象。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var0) {

return var0 >= -128 && var0 <= Integer.IntegerCache.high ? Integer.IntegerCache.cache[var0 + 128] : new Integer(var0);

}

其中 IntegerCache 类是 Integer 类的内部类,源代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private IntegerCache()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