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步伐的加快,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凭借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参与到全球的分工中,目前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这些优势已经慢慢退化,我国的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趋于上升,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因此,在中国新常态背景下,有必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出适合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升级的路径。本文借助Hausmann等人提出的产品空间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升级路径与既有比较优势的关系,使用统计方法对我国该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产品空间理论对该产业进行升级机会分析,计算出我国该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产品密度等指标来分析我国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升级的研究框架。其次,本文测度RCA、产品密度和产品复杂度等指标,分析中国2003-2015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升级机会,并实证检验产品空间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产品空间和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密度因地而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品密度较高,说明该产业周围存在其他产品可以选择进行跳跃升级,因此说明该产业选择升级的方向较多。西部地区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密度较低,产品转换能力较弱。(2)产品空间理论适用于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指导我国的产业升级,生产能力累积引发的创新对产业升级有推动作用,产品密度有引领作用和阻止作用,引领作用强于阻止作用,说明能力禀赋积累引发的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大于现有产品的生产,积累的生产能力对产业升级有推动作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升级路径的过程中遵循了比较优势。(3)根据参考一定的文献,本文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变量和产品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产品空间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应该实施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升资源的利用等措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