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的两种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简答题 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括哪些步骤...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简答题 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括哪些步骤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5301b2e89d6a51c2d01d4605ad58fc9b.png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简答题 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括哪些步骤

1、 请举例说明操作系统的分类情况

2、 试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未来趋势

3、 什么是Modem?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4、 话说Ctrl键的几种用途?

第一招:快速关闭Windows XP

我们都知道,Windows XP的关机过程很慢,要等很长的时间,不过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来快速关机:点击任务管理器的“关机”菜单,在选择“关闭”命令的同时按住Ctrl键即可。

第二招:在多文档程序中关闭当前文档

众所周知,Alt+F4可以关闭当前项目或者退出当前程序,但却很少人用Ctrl+F4这个组合键,其实它可以在多文档程序中关闭当前文档,而不会关闭程序。

第三招:显示“开始”菜单

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再按下Esc键,就可以显示“开始”菜单,跟按WIN键的作用是一样的。

电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答案 请简述职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含哪些步骤

4个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方法 4实施教学评价

2015电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试题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含哪些步骤

按照常规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1)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

2)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的设计

4)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设计

5)教学过程的设计

a ) 教学情境的设计

b ) 教学导入的设计

c ) 教学模式设计

d ) 教学小结设计

e ) 教学板书的设计

电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 请简述教学设计一般模式包含哪些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由4部分内容 组成: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

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 确认学习目标的分 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 目标的材料。

中央电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试题请简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含哪些步骤

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含哪些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由4部分内容 组成: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

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 确认学习目标的分 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 目标的材料。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简答什么是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又称为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整理,应用的技术、能力和意识。

教育技术是对采取适当的现代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试题常用的小组教学形式有哪些

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

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

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一般按以下流程:

(一)互动的预备策略与方法

1.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

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创建适于学生互动学习的物理环境(比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灯光、绿化等)和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互动、创设互动条件、消除互动障碍,努力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态度。

2.预设互动:有效互动的支点

要切实搞好课堂教学互动,就必须要有互动预设。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教材、学生实际、教法等,预设好如何互动引入?何时在课中互动?怎样互动?在结尾如何互动?是否要延伸互动等问题。预设互动的要点是:“多预精用,弹性设计”。多预精用是指预设时多准备几种互动方案,在互动的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多元化,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课堂实际,精挑细选地用。弹性设计是指根据课堂的多变性、生成性,在设计互动活动时要考虑“不同人的发展”而因人设计学习目标,考虑“不同人的认知”因人设计互动内容、互动形式。

(二)教学互动的组织策略与方法

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没有油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没有思维上的实质互动。问题又何来?通常是由教师来提。对教师提问来说主要是注意两方面:怎么提和提什么。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甚至造出“南郭先生”。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如何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呢?(1)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你—我”关系。特别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这要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分页:12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