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建筑行业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展望

转自http://blog.csdn.net/g770728y/archive/2005/12/20/556720.aspx

这是我进入IT之前,发表在《项目管理者论坛》上的一个贴子。重新回顾了一下,并根据现在的理解作了整理,放到自己的家园里。由于见识少,仍有井蛙观天之感,但也算是体现了当前的认识吧。

一、探讨的对象

一直以来,都很奇怪:房建、水电行业的项目管理软件怎么都是倾向于施工单位内部项目部管理,而路桥行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则倾向于从业主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几乎都是解决网络化计量的工具)。也许,房建、水电属“小结构”,施工点多、施工点单位成本小,施工的不同组合对成本有直接影响;而路桥行业属“大结构”,施工点少、施工点单位成本偏高,施工顺序一般均显而易见,粗放式的项目部管理不会有太多坏处。这个解释太过牵强,尤其是对桥梁项目的管理,其实非常类似于较大的房建项目。但对这种纯粹属于两个方面的项目管理,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整合。

当然,从学问上来考虑的话,当然是面向项目部的项目管理,更象项目管理。而面向业主的项目管理,怎么看都象是协调组织关系、简化工作流程的工具,没有对生产要素进行控制的概念。

我这里想讨论的,当然也是前者。

二、是什么促使我思考

促使我产生思考的,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其一是项目管理软件的飞速发展和软件公司的各自为政。现在的项目管理软件公司太多了,每个公司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其实施工方对此考虑得倒是较少,所以只会被软件公司牵着鼻子走。多数是以进度计划为主线,还有一些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在这里姑且不去评论哪一种理论更完美,我想说的是:软件只是软件,它提供的只能是一些功能,为用户的工作提供便利,真正的思想应该由用户选择。如果硬要套上一种思想,去约束用户的行为,是不是一定就是一种进步?所以我不想在这里谈思想,只想谈如何最大限度去给用户提供便利、提高单位生产力。

其二是CAD三维技术的发展,这在下面将有详述。作为工程行业,对CAD技术的发展对行业的冲击,绝对不应该视而不见。

三是当前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单一性。有些看似功能丰富,底层结合却不够好,连一个集成用户界面都没有。打开一个功能,弹出一个界面。这样似乎很合理。但总觉得象在单个软件中进行操作一般。

四是决策支持功能弱。不可否认,一般的软件都有一些分析功能。奇怪的是,我看了一些公司的产品简介,没有一家公司引入商业智能,决策支持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当进行项目群管理的时候,商业智能——同时也是ERP的最后一根稻草,显得更是重要。

五是C/S与B/S的问题。就我所知,都还是C/S架构。现在流行B/S,可惜B/S的交互能力,实在是叫人不敢恭维,所以还出了个什么Bindows专门用于WEB程序界面设计,即便这样也比C/S差远了,还得付钱给人家。但C/S的部署能力、维护升级,让软件企业“可不是一般的苦哇”,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是路桥行业最常见的同望WCOST(个人认为这个软件做得挺好),装在某台机器上居然不能运行,终级办法就是重装系统。

六是重复开发。这个毛病当然不止这个行业了。

三、关于三维图形技术

1、为什么引入3D

工业企业的终级目标是集成制造系统(是MIS、CAD、CAM、CAPP的集成,主要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的集成),而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至少脱不开CAD。

原因很简单,施工中的一切工作,质量也好、进度也好、成本也好,都在围绕着施工图纸构造真实实体。我们讲以进度为中心,以成本、质量为目标,其实都逃不过工程的最终目的——构造真实实体。

不是引入了WBS吗?要CAD作甚?多数人会这么问。是,我承认:至少在较低的层面上,WBS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WBS的目的却显然不仅限于工程实体部位的分解,还可以包含诸多管理信息的分解。然而,最重要的,仍然是工程实体部位的分解。

之所以提出CAD,是因为认识到WBS只是一种编码,所谓编码,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解决问题。确切地说,CAD与WBS应用的目的,有一定的交叉。如下图:

可视化信息

工程部位详细信息

管理信息分解

实体部位分解

WBS虽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分解,却无法形成自动化信息。我们心甘情愿地计算着图纸工程量(甚至用工程算量较件)、根据配合比计算着材料用量、根据施工高程用尺量/用CAD计算着当前挖方量,一遍又一遍。这还是个体。放大到全局,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乃至业主,都在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这还算认真。放眼全国,有多少工程数量是认认真真算出来的?多数都“套用设计数量”,大家都认为这很正常。

外观展示方式十分溃乏。以进度管理为例,横道图、网络图都是给有经验的人、用很长的时间去分析的;质量管理也是如此。难道就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了吗?当然有——这个工具就是3D。

设计施工总承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它是否合乎当前国情,它至少也会符合十年之后的国情吧。如果有一种方式,让图纸信息能够得到最大的共享,至少,在设计施工总承包这种模式下,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2、3D发展现状

任何一种理论,如果座落于空气中,显然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来看一下3D在理论上带给我们的可行性吧。

目前的CAD三维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机械行业的Inventor、Pro/E、solidwork等已较为成熟,建筑行业的xsteel钢结构、MicroStation等也发展得不错,这些软件都是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反映的是精度很高的真实模型,并且目前应用已经很广了,上述软件我多数亲自使用过,其智能化非常之高,完全可替代传统二维设计,并且设计速度更快。公路方面有三维数模软件,全面虚拟真实地形及各项设计参数,展示最终设计效果。CAD发展的趋势,必将由3D代替2D。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做路桥行业设计的同志喜欢套用老的设计图,除非是一座有影响的特大型桥梁才重新设计。上述3D软件多半是面向设计的,不是面向重用的,并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上还存在软肋,所以目前应用还不多。但随着路桥行业的真正成熟,相信这些软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倒是建筑方面好象ArchCAD已投入实用了吧(是叫这个名吗?记不得了,上次差点买D版)。

3D要想真正应用于项目管理,在图形技术上主要是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预应力筋”的表达,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设计单位要认可并使用这种设计模式。

3、3D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D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丰富信息:每个部件包含了全部永久材料信息、质量信息;施工过程完全可视化,真实模拟施工过程;更易于避免各部分位置的矛盾,避免设计缺陷;等等。

与WBS、进度管理结合后,你可以根据横道图、网络输入进度计划,切换到3D显示,可以立即看到3D动态展示。这比死盯着屏幕钻研横道图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与施工方案模块结合后,你可以将施工方案直接体现在3D视图上,可以直接算出方案材料成本,并且方案完全可视——作过方案的人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吧。

质量报表一大堆,怎么办?切换到3D视图,通过设置,质量较差的部分用红色显示,一般的部分用黄色,优良部分用紫色,是不是比盯着一堆报表要中看得多?

算主材,好困难呀,天,这么多根柱,这么多根梁——不用算啦,3D已经包含了所有这些信息啦,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XX位。

编方案时,经常遇到计算结构自重,算得头晕眼花,有了3D模型,此何惧也!

就即便只用于工程部位分解,也比WBS要好用多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必竟WBS只是编码。话又说转来,其实把3D的作业最小化,它就是工作包里的图形信息,尽管它的意义远超于此。

四、关于软件功能

1、要不要大而全

3D只是实现功能的一种更贴切的手段。下面来讨论一下软件的功能。

项目管理不外九大知识体系,所谓的行业差异不外文档不同,需要实现的精度不同,重心不同。抛开核心活动以外(即列入营业外收支的那部分)的内容,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存在较多的通用性。

从实际的情况讲,软件不可能做得大而全,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前建筑行业计算机水平较低的现状,另一方面所谓“言多必失”,在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下,软件做大了也显得没了重心,而且总有些模块不能做精。这是现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做软件的角度来讲,我们却还是希望能大而全。有公司经常讲(尤其做OA的):我们什么都有,就看你要什么。虽有吹牛皮之嫌,然则确实如此,又有何不可呢?尤其是一些上规模的公司,本身就具有这个实力。SAP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他基本上可以对制造行业的任何公司说这句牛皮话,因为他确实什么都有,什么都做得好。

我在这里也卖了牛皮,因为我实际上并没接触多少类似软件,进入本行这不到四个月时间也不过在路桥软件上长了见识而已。但牛皮既然卖了,就卖到底吧。

2、功能层划分

这里准备把应用层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一个是事务处理层,一个是决策支持层。

事务处理层主要进行数据的采集、简单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层主要为领导服务。

2.1 为什么这样分

现在的系统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领导要查询进度计划,没问题,请他到进度管理里看看吧。然后他忽然对质量状况感兴趣了,OK,退到主界面,选质量管理。

这样本来也没什么不好,问题在于:

1)如今的所谓集成系统实际上只是做了一个集成的壳,系统还是各自的系统。退出一个系统,重新打开另一个系统,和从桌面上运行另一个程序没有什么区别。换来换去,领导很不爽。

2)例如质量系统,既有数据采集功能,又有数据分析功能,菜单一大堆,领导又用得少,每次登录就得找半天,才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领导很累,都快对系统失去兴趣了。

3)查询都是固化在程序中的,程序员说:你只能查某某项目,查询基准由我来给你定!领导就是领导,他是做决策的,他的要求都由程序员全部猜出来了,还要他干什么?当知道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手工计算时,领导真的晕了。

4)如何查询质量、进度的潜在关系?这可是跨功能模块的呀。

我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事务处理层(主要是办事员和个别心细的领导用的)和决策支持层(主要是统计人员和领导用的)最好分开处理。

当然了,这是对特大型项目或项目群而言的。一般规模的项目没有必要这么复杂。

2.2 事务处理层

事务处理层也就是目前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在这里仅仅把可以实现的功能再深入一点。

我们分析一下系统需实现的业务功能吧:

2.2.1 项目管理功能(九大知识体系与实际项目管理相结合)

1)范围管理:输入主合同界定的工作范围及合同变更。基础操作:输入3D模型;输入WBS;输入工程量清单;输入各项工程变更。

2)时间管理:实现网络计划功能;资源动态调配功能。

3)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工程计量系统;概预算系统。

4)材料、设备管理:材料计划;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设备调配;设备折旧。

5)质量管理:试验检测;测量;质检资料。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管理:网上视频会议;邮件系统。

8)安全管理。

9)文档管理。

2.2.2 3D模型编辑功能

2.2.3 协同工作功能

1)办公自动化系统

2)公告板

3)论坛

2.2.4 其它功能

1)知识库:如施工组织设计、各种规范、各种基础数据,等等。

2)多媒体生成功能。

2.3 决策支持层

上面的功能罗列了这么一大堆,不错,很全。但领导从中得到了什么?

一般规模的项目就不提了。如果是特大型的项目呢?如果是项目群呢?

首先,我们建一个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的数据自事务数据库(也就是事务型系统用的数据库)中抽取。这是一个规范化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主要存放的是结果数据。

有了这个数据库,我们就可以浮想翩迁了:我可不可以看三月份到五月份基础部分的资金完成情况?当然可以啦,前提是要建Cube。

然后,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我们建OLAP数据库,里面放Cube立方体。有了Cube,就有了无穷的变化,满足各种苛刻的、复杂的需求。

有了这些,计算机就可以对领导说:说吧!说你要啥吧!

最后,在OLAP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前端展示工具,既可以用报表,也可以用图形,甚至二者结合地展示我们的结果。

想想看,对有眼光的领导,这有多重要。

没错,这就是商业智能技术,上面提到的数据仓库、OLAP,正是其三大内容之二,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数据挖掘,比如说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挖掘质量与费用的关系,甚至进行风险评估。

刚做了一个项目群管理方面的东东,由于它数据量较大,在分析中又存在异构数据库的问题,感觉商业智能用处相当大。在单个项目的管理中,用商业智能是否恰当,值得商榷。但无论如何,如果SQL Server来实现的话,本身并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又何乐而不为呢。(SQL Server的MS Analysis工具随SQL捆绑,免费)。

五、智能客户端架构

说实话,我对目前Java在企业级开发中流行的趋势不以为然。原因就在于它开发的低效率、高成本。据说同样的东西,用Delphi值几万,用XXX值几十万(不记得了),用Java值几百万,好象不无道理。配置复杂,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高复用度早已被用户要求换更新的框架的噩梦淹没——谁叫它的框架太多呢。大多数理由指它可以跨平台,可惜到目前为止,可能很难找出有哪个企业先用Unix,然后换到Linux或Windows,至少在CSDN的Java论坛跨平台相关话题里,我没有发现。

也许是我不会用它,所以有成见吧。个人还是认为软件的本质是为用户的需求服务,这当中当然包括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让用户少掏银子。所以我学.NET,因为我听说世界第三大银行就是用的WIN2K+SQL Server+.NET,这一辈子我是永远不可能参加这样的项目了。

呵呵,一点题外话,只是提醒各位做软件的大侠,不要忘了软件的本质,一味追求技术。

一句话,既不是C/S,又不是B/S,我推崇的项目管理软件,应是智能客户端。我认为,很明显地,这是在可以预见时期内的一个趋势。优点嘛,如下:

1)结合C/S的良好交互能力与B/S的良好部署及维护能力(这一点已经够了);

2)尽大可能利用客户端资源。如果所有程序全是B/S的话,那我们的计算机只需要586就够了吧。这岂不又回到了类似无盘工作站的年代?客户机现在配置比以前服务器配置还要高,有什么理由不用呢?

3)支持离线应用。尤其是在网络时断时续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比如在公路行业,线长面广,很多地方实际上不能上网,还有一些地方能够上网,信号也相当弱。传统应用中,一旦掉线就完了,没保存的就全掉了。在支持离线应用的情况下,可以随时保存在本机上,网络好的时候自动传到服务器上。

六、重复开发的问题

有没有必要成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类软件的中间件公司?或者干脆做成一个可二次开发的平台产品。

七、后话

写这个贴子的时候,其实对项目管理软件这个行业根本不太了解。现在入行近四个月了,算是有了一点了解,再把它完善一下吧。自己还是感觉有诸多疑虑,不过王朔不是说了吗:无知者无畏。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soar/archive/2010/06/08/1753987.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