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的架构设计_隽语集(CC_1201)

前言: 平台(操作系统)是轿子,不一定要自己做轿子,会做好轿子的人处处都有,但是要我们自己能坐上轿子爽快一下才算数;而且坐上去之后,有人争先恐后来抬轿才算成功。如何忽悠别人来大力抬轿(且心甘情愿)是心境和务虚呀!!

    从软件的{平台/插件}观点来看,通常人们把云端看成平台(Platform),终端是云端(平台)的插件(Plug-in);互联网是支撑这个{平台/插件}观点的幕后通信机制。我是做智慧城市架构设计,将一个云平台(如车联网、医联网)视为一个插件,然后再建一个顶层云平台,来支撑这些众多的云插件。做轿子、抬轿子也是控制轿子,而且非常务实,因为轿子垮了不伤自己,明哲保身。不做轿子,只坐轿子,万一轿子质劣、抬轿者不怀好心,把轿摔到河里,这是务虚,太不务实了。偏偏Android是个轿子,谁做? 谁抬? 谁敢坐? 

  

本书缘由:高焕堂于2013年在日本退休之前,基于日本师徒制的要求而传承给下一代架构师的架构思考技术(俗称设计心法)。25年来他专精于A段(投资决策前)架构设计,退休闲暇将之写成中文,欢迎大家指教 

目录:請看目錄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ADT技术论坛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1201]在 {Android + PhoneGap} 平台上撰写HTML5 App时,为什么App开发者不必撰写subActivity(即Activity基类的子类)呢? 那么,写传统Android应用程序时,必然要写在subActivity子类里面的setContentView()这行代码,又跑到哪里去呢? Why?

 

[#1202]家庭物联网、车联网、医联网等都是2-tired的{云-端}结构。那么,这三个(或更多)网之间如何相联呢? 从网络通信视角,答案很简单:透过互联网把三朵云联起来。但是从软件架构而观之,刚才的答案是不合理的。您知道为什么吗? 如果知道,也就能解当今大多数物联网为何陷入困境了。

 

[#1203]#架构设计迷思与解惑# 秦朝时代最有名气的是:<书同文、车同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达到"车同轨"呢? 许多人会说,先订定车轨标准,然后要求所有汽车厂商遵守标准来生产汽车。但是,从汽车厂商的视角而言,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最有利的。为什么? 如果知道,也就能解当今许多信息无法互联互通的困境了。

 

[#1204]#架构设计迷思与解惑# Android、iOS和Win8个平台,就像海边沙滩、市区街道和山区雪地三种不同地面。那么,如何让一辆车(就是一支App)能在三种地面(平台)上跑呢? 许多人的答案是:从海滩开始铺一条柏油路,经过市区一直铺到山上,就行了。其实不合理。为什么? 如果知道,也就能解当今HTML5的困境了。

 

[#1205]如果你能理解 { 云端软件 <--> XXX软件 <---> 终端软件 } 的3-tiered思维,就能让许多物联网产业萌芽茁壮了。那么,你猜这个 "XXX软件" 为何物呢? 它很可能是虚的,崇尚务实的人可能永远看不到它!!!

 

[#1206]云端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海量储存,所以它就如同一般计算机的CPU;而终端就如同PC的周边屏幕。而基类就像PC的主板(MB:Motherboard)。于是,互联网联结全球的MB,而不是直接联结CPU;你就理解过去感知型物联网的不合理性了。

 

[#1207]写软件,大家都很熟悉分类(Classification),那么,我们该将<云与端>归类呢? 如果你将云(端)与(终)端视为两个子类(Subclass),而端是基累(Super-class),然后用互联网将各基类联结起来(如附图)。你就可以看出来,过去感知型物联网和新一代智能型(基类是软件)物联网的主要差别了。

 

[#1208]从软件的{平台/插件}观点来看,通常人们把云端看成平台(Platform),终端是云端(平台)的插件(Plug-in);互联网是支撑这个{平台/插件}观点的幕后通信机制。我是做智慧城市架构设计,将一个云平台(如车联网、医联网)视为一个插件,然后再建一个顶层云平台,来支撑这些众多的云插件。

 

[#120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设计迷思与解惑# {平台/插件}是人人可以体会的造形。基于这个造形,来协助调整传统的观点,你觉得如何? 许多公司运用这新观点来做平台<控制>互联网;但大部分公司还基于旧观点来"利用"互联网。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210]<互联网是主角,关键是如何把千千万万的云端统一在互联网的麾下。> 换一个视角:让千千万万的云端软件框架,将互联网包容起来,包容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充分发挥OTT,如Line、微信等,如此强化物联网的智能(大脑)部分,来支持目前偏重的感知(神经末梢)部分。

 

[#1211]<互联网是主角,关键是如何把千千万万的云端统一在互联网的麾下。> 互联网是个主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可以便换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互联网是一个"幕后"的主角;让软件变成"幕前"的主角。这是智能化潮流的本性。

 

[#1212]传统的物联网思维是:无限(线)感知、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技术在幅员广大国度里,复杂度急速上升,并非以设备、人力、金钱加倍投入的"加法思维"所能应付的。于是,可能必须从"减法思维"来补足加法的缺陷。那么,这项"减法思维"是什么呢? 答案之一是:软件架构设计。

 

[#1213]秦朝著名的政策:"车同轨"。它是个美好的状态,那么人们如何去达成及维护整个社会持久在这美好状态下呢? 大多数人会说:先在顶层设计订定统一的轨道标准。这是手段之一而已。而且不是好的手段。例如,今天定下3G是统一通信标准;明年技术演变为4G时,又如何继续维持美好状态呢?

 

[#1214]<今天定下3G是统一通信标准>的问题是:3G等通信技术的善变是本质性(Essential)的;人们不能强力压制,那只会伤害它的本质功能,使得通信效益大幅衰弱。人们面对这样的本质性善变,唯一的手段就是:包<容>变化(就是易经的<易>),因此一切都变得<容易>了。所以,过度崇尚通信标准,可能是一种罪恶。

 

[#1215]做轿子、抬轿子也是控制轿子,而且非常务实,因为轿子垮了不伤自己,明哲保身。不做轿子,只坐轿子,万一轿子质劣、抬轿者不怀好心,把轿摔到河里,这是务虚,太不务实了。偏偏Android是个轿子,谁做? 谁抬? 谁敢坐?

 

[#1216]@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多软件架构师或相关设计师,认为 { 围绕着需求和问题而设计 } 是一项真理,而不会去质疑它。事实上,设计的基础和源头非常多,Requirement-based和Problem-driven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围绕着需求和问题而设计} 只是我们心中认定的假设(assumption)而已,并非真理。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217]<中国完全有能力开发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而目前中国的移动系统研发国度依赖Android> 平台(操作系统)是轿子,不一定要自己做轿子,会做好轿子的人处处都有,但是要我们自己能坐上轿子爽快一下才算数;而且坐上去之后,有人争先恐后来抬轿才算成功。如何忽悠别人来大力抬轿(且心甘情愿)是心境和务虚呀!!

 

[#1218]由于组合出产品的多样性,是当今 Android市场的最大特征。无论您所做的是软硬结合、跨平台或测试,其实都围绕着<组合创新>的核心思想。所谓组合创新就如同设计飞机,如何将一群不会飞的配件(part)加以巧妙组合,让其整体(whole)能飞上天空。

 

[#1219]<软硬结合>与<跨平台>就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透过调整砝码,您就能有效规划出最有利于自己产品的商业策略。例如,终端产品厂商会偏重于软硬结合设计;而内容媒体或电信厂商则会偏重于跨硬件和OS平台考虑等。

 

[#1220]大家都知道,优秀产品的生命力来自:1)包容(和抽换)各种软硬件;2)优越的整合结构;3)正确的逻辑控制。于是,您可以发现,创造优秀产品的最有效方法是,将三个您很熟悉、很平凡的视角(view):插件、接口和平台;巧妙地组合起来,进而创造出神奇的综效。

 

[#1221]这EIT造形也弥补了传统<架构设计>和<Android软件开发>课程教学的偏颇与不足。架构设计偏于设计原则的讲述,其设计决策没有快捷方式来落实为代码;而Android开发偏于代码撰写,无法紧密衔接到产品架构设计。EIT造形刚好搭起中间的桥梁,提供给您从设计、造形到代码的一条学习快捷方式。

 

[#1222]有软硬结合平台支撑的数字家庭网络平台,才不会变成空心萝卜。由于智能设备日益进入家庭,纯网络&通信标准化概念无法有效整合众多智能设备,唯有软硬结合平台才能对日益复杂的多机、多屏互动进行有效简化,提升用户体验度。

 

[#1223]@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在所有亮相 2013 CES大展的NFC产品中,基本上都采用两种手段来利用这种技术:一种是,在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某种数字连接;另一种则是,只要轻轻触碰,即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分享信息。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24]DoCoMo已经与谷歌沟通,希望修改Android应用的默认设置,以减轻LINE及其它类似应用带来的网络负担。日本电信运营商的营收正在不断萎缩,而LINE等移动IM软件的崛起,更是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冲击。

 

[#1225]<<NFC + 蓝芽>>NFC让用户在建立诸如蓝牙连接时,绕开了一些多余的步骤。例如,将手机连接到蓝牙音箱时会花很长时间。要先找到相关设备,输入密码等。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仅仅让两款设备建立连接就颇费周折。有了NFC技术,整个过程会大大简化,只需轻轻一碰,它们之间就能迅速连接好。

 

[#1226]#架构师思维练习# 数字家庭思维与智能家庭思维有何差异呢? 数字家庭偏于通信和网络思维、Top-down的规划;而智能家庭偏于软件思维、Bottom-up的规划。两者也能是互补的;例如,以Smart TV/STB为中心的家庭软硬结合平台,可支撑数字家庭网络平台,再往上支撑各种增值业务或服务。这是合理的组合规划。

 

[#1227]@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Android软硬结合平台、智能TV/STB、数字家庭网络、智慧城市} 之间层级架构(Layered Arch.) 如何规划出一个有机架构?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28]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可能不是!!! 不是所有教堂都是相同顶层设计。各座教堂的顶层设计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才能呈现气象万千的宏伟之慨。我认为,缺乏的是"基础造形",例如各教堂的门窗可以都采巴洛克造形。我主张:建立家庭云成为基础造形,其组合成为中层(小区)造形,再逐渐扩大为智慧城市。

 

[#1229]<<智慧城市的架构设计>> 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tech.163.com/12/1210/08/8IBOGQG2000915BD.html ;智慧城市有两个思维角度:1) top-down的物联网思维; 2) bottom-up的智能家庭思维。其实两者互相搭配是最好的策略,因为:{人-->家-->城市-->国} 是息息相关的。

 

[#1230]<<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tech.163.com/12/1210/08/8IBOGQG2000915BD.html <在智慧城市的市民端,...,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语音电话、有线电视、社区服务站等多种渠道随时获得城市服务。> 其中凸显物联网和云端,却少了"软件"、"智慧"和"家庭";这个思维视野,非常有局限性。

 

[#1231]<住建部下发“智慧城市”试点通知> //tech.163.com/12/1210/08/8IBOGQG2000915BD.html <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也因为如此,结合"智能TV/家庭系统平台"与"智慧城市系统平台"是个美好途径,让战术与战略合一是赢家之道。

 

[#1232]{Top-down planning + Bottom-up building} 一直是人类面对巨大工程时的有效途径。再搭配Spiral Prototyping项目管理,以及 {Android软硬结合平台、智能TV/STB、数字家庭网络、智慧城市} 之间的层级架构(Layered Arch.);可望播划出一条鸟语花香之路。

 

[#1233]反思一下:谁来整合家庭里的众多智能设备呢? 用户自己? Google、联想等软硬平台厂商? 电信/网络服务业者? 有线电视&牌照内容服务商? App开发者? 虽然主张标准化、模块化是实现"简化"的手段,但是都已经赶不上智能化带来的高度复杂性,所以谁来整合? 谁来做"减法"工程是关键!!

 

[#123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架构师专注的不是未来决策,而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35]无论是智能家庭或智慧城市,几乎都是标准、非标准、开放、非开放并存的空间;所以仰赖高度标准化、寄望完美开放;可能都是乌托邦。如何擘划一个能包容标准、非标准、开放、非开放... 的有机架构,来展现未来性,适应未来一切环境变化,才是正道。

 

[#1236]为了 {展现未来性,适应未来一切环境变化};目前的<云&终端>二分法的架构思维是有问题的。例如,"个人手机" 直接访问医疗机构的"云服务平台",这种2-tier的N*N架构关系,非常复杂,无法有效应付智能化带来的复杂性。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必须要创造"中间结构"才能有效简化。

 

[#1237]目前的物联网和云计算两个阵营,大多还停留在"物物透过云来相连" 的2-tier的N*N简单架构思维上,无法有效应付智能化带来的复杂性,凭简单的架构思维,简单的策略,难以找到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和商业模式。谁更重视设计、谁有更精致的架构设计思维,来进行"减法设计",谁就会是赢家。

 

[#1238]架构师(Architect)是重要的决策者。他要透过架构<设计>来创造<目前(今日)决策>的未来性。对企业而言,所谓未来性就是未来竞争主导性。所以,架构设计不仅要适应未来的变化,而且要让企业、产品或系统在未来多变的需求趋势、时尚空间里取得市场的竞争话语权。

 

[#1239]混沌的边缘就是生命有足够的稳定性来支撑自己的存在,又有足够的创造性使自己名副其实为生命的那个地方;混沌的边缘是新思想和发明性遗传基因始终一点一点地蚕食着现状的边缘的地方。

 

[#1240]于是,表现在软件架构设计(即决策)的未来性上,其最为明显之处就是:要充分包容未来硬件的创新差异化。君不见,在当今智能终端厂商里,软硬结合做得愈好的,其竞争主导权愈大,获利愈丰,架构师的地位也愈高。

 

[#1241]<<由盛而衰的日本企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日本企业对自己的技术与制造太过自信,却忘了从消费者端思考产品,」今年2月底上任的松下总裁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在6月的记者会上公布94年以来最大亏损金额的消息后,感叹地说道。

 

[#124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我百思不解:为什么大家都在谈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庭;但是心中却有许多假设,却没仔细分辨之。例如,家庭里的众多智能设备之间,到底是由用户自己来组合呢? 还是由智能终端硬件或视频厂商来组合呢? 还是由地三方App开发者以软件来组合呢? 您认为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43]<<由盛而衰的日本企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日本企业就像是个悲剧英雄,开路先锋却是后继无力,竞争对手以惊人的速度与灵活弹性改良产品,结合接口友善的软件、完善的在线服务、以及动人的营销语言,迅速将日本企业逐出市场之外。

 

[#1244]由用户自己来组合==> 主张模块化? 由硬件或通信厂商来组合==> 提倡标准化? 由第三方App开发者以软件来组合 ==> 充分智能化?

 

[#1245]<只有个性化、贴心的服务,才能占据用户的心灵,被用户所接受。> 是大家都接受的目标;但是手段却不一定是:由用户来组合家里的智能设备。

 

[#1246]<给用户一个基础框架,外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本质是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空间。> 这意谓着我们假设:用户有能力组合家庭里的智能化设备。这还只是假设(Assumption),如何证明这项假设是一项真理的呢

 

[#1247]2013-15年,家庭是兵家必争之地,智能化的设备会更多,硬件&通信厂商各显神通,不断作加法,使得用户更不知所措。解决方法之一是:透过众多的App开发者来作减法。以此推论,用户(小孩)更依赖App开发者(妈妈),于是谁最能扮演爸爸角色者,可以是赢家。

 

[#1248]要求硬件厂商、通信厂商去自我设限作减法,去努力作硬件模块化、通信标准化,可能都已经是没有战术(不能落地)的战略了,只是挂在墙壁上的口号战略而已。只能另谋他途,想办法大作减法了。

 

[#1249]<<一个造形、三个策略>>是指一个EIT造形 + 三个策略:1) 设计插件; 2)设计曹操类;3)设计中间件。三个策略的巧妙组合,神奇的力量就爆发出来了。

 

[#1250]@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智能终端的多机整合、多屏互动、多云融合大潮流下,一切胜负很可能决定于<无细缝的软硬结合>。然而,国内没有自己的平台,陷入于洋人平台局限中。高老师提供一个诀窍:一个造形、三个策略、奇妙组合。先跨越、摆脱别人的枷锁;然后振翅高飞、实践整合、拥抱潮流。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51]国内产学单位一直想做出自己的操作系统(OS),而我一直主张要发展"跨平台架构设计";我的理由是,我们需要自己的平台(platform)架构,而且这个平台能跨越不同的操作系统(包括自己建置的操作系统)。这并不是说我们做不出操作系统,而是在思辨我们需要什么。

 

[#1252]<硬件提供接口,软件来整合>。YES, 很可能需要大量App开发者来整合硬件、通信、内容和其它软件模块。只有在App开发者协助下,大作减法设计,减轻用户组装的难度。这是智能化必然的情境,越能准备迎接这趋势者将是赢家。{ 软件为王 + 内容为后 }才是合理的写照。

 

[#1253]台湾政府信息长 张善政 说道:尽管台湾半导体产业享誉全世界,但是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也会成功。台湾IT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在用力发展硬件产业的同时,却忽视了软件整合在全球资通讯产业中快速崛起的重要性。

 

[#125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目前流行两个观点:1) 电视成为手机的大屏; 2)手机成为电视的小屏。前者是手机主动,电视被动;而后者是电视和手机的双机整合、双屏互动。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55]在数字家庭和智能TV领域里,让用户选择内容,与让用户自己组合智能设备;前者是开车,后者是装配轮胎&修车;最佳用户体验,可能是:不必装配和修车,就能顺利开车了。所以仅仅投入硬件模块化、通信标准化,并不是实现最佳用户体验的充分条件,而且可能也非必要条件。

 

[#1256]从传统物联网角度,将家里的智能设备(IP终端)、 Sensor设备(非IP端)等都视为终端,然后一一连接到家外云平台;这种2-tier架构(云--端)无法解决物物相连的复杂结构问题;此问题是本质性的;除非改成N-tier架构,传统家庭物联网思维很可能是幻境。因之,计算机+物联网:建立家庭云是个选项。

 

[#1257]过去大家想象家里的设备都是Sensor终端而是智能终端,所以建立云端平台来整合家庭终端设备,家中没有云平台。如今,智能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在家里建立一朵私密云,来整合窗外的多个云端平台,变得流行起来。那么这朵家庭云又如何整合软硬件呢?

 

[#1258]有人问道:随着被整合硬件愈来愈多(例如家庭智能窗帘、地毯等)时,插件模块也愈来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它们呢? 答案是:这必须考虑到插件的使用频率、memory内存容量等因素;如果您看得懂代码的话,我建议您阅读PhoneGap的源代码,可从PhoneGap里的PluginManager模块,获得宝贵的经验。

 

[#1259]产品经理需不需要懂技术,就看身边是否有个合得来的 {A段架构师 }。例如,汉初刘邦旁边有了萧何,刘邦就不需要懂后勤补给;同样的,萧何旁边有张良,萧何就不需要懂运筹。反正,没老婆的话,就必须自己下厨煮饭、或帮小孩换尿布而已。

 

[#1260]许多人基于<从云看端>的视角,来看待家庭里的设备;就比较偏向于从家外的云平台来组合家里的智能设备,例如家外医疗云来连结到家里的体重计。这样逐渐形成许多独立的系统,让家庭里成为许多重复设备的垃圾堆。因之,改为<从端看云>建立家庭的设备整合中心日益重要,也是2013-15年智能化潮流的重头戏。

 

[#1261]建立智能家庭云,主动搜寻窗外远程的云平台(如医疗、安全、学习)汇合信息,并按Schedule将整合出来的信息,透过OTT推送到家庭成员的手机里。依据EIT造形设计出简洁实用的家庭云平台;整合家内智能设备和家外的云服务。

 

[#126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EIT很平凡,只是将大家熟悉的三个平凡的视角(View)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神奇的整体综效而已。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63]<<软硬结合与跨平台是一体的两面>> 例如,此图是Android-based家庭云的软硬结合架构:两层EIT结构;插件< t >包容周边硬件,实践跨(硬件)平台;平台< e & i >整合插件而实践了软硬结合。

 

[#1264]EIT的<E>是平台,<I>是API,<T>是插件(Plugin)。欲建立自己的行业平台,需要学<E>;欲定义自己独特性的API,需要学<I> ;欲包容&整合软硬组件,需要学<T>。所以 EIT是学习软硬结合与跨平台的绝佳出发点、必备基础。

 

[#1265]EIT模式(造形)弥补传统Android软硬结合产品架构设计视角(View)的偏颇与不足。 EIT的<E>表示平台,<I>表示API,<T>表示插件。所谓EIT模式就是基于这三个视角,来审视我们系统的架构;以便支撑Android智能终端产品的优越软硬结合、跨平台和自动化测试。

 

[#1266]<T>是容器(插件),它包容外来软、硬组件的变化(实现跨平台)。<I>是接口,它是结构性制约,掌控容器。<E>是平台,它是逻辑性控制点,将合乎接口的<T>组合起来,也就将外来的软、硬组件包容进来了(如附图)。于是,实践了软硬结合和跨平台的目标。

 

[#1267]在市场营销面,EIT的三个视角强力支持产品创新组合;而且EIT源自愿景派思想,其产品架构与商业愿景和策略自然融合为一。在开发生产面,优越的架构设计都能对映到EIT造形,直接落实为计算机程序码。在团队合作上,又能有效进行<E&I>与<T>模块的分工开发,支持当今流行的App Store市场机制。

 

[#1268]<<IT + 设计>> 设计者心中要有软硬元素,来让设计产生质变。像阿凡达一样,发挥新元素,取得新市场。旧的设计思维:内容设计没有发挥软硬件元素,软硬件只是内容的包装。

 

[#126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EIT模式(造形)弥补传统Android软硬结合产品架构设计视角(View)的偏颇与不足。 EIT的<E>表示平台,<I>表示API,<T>表示插件。所谓EIT模式就是基于这三个视角,来审视我们系统的架构;以便支撑Android智能终端产品的优越软硬结合、跨平台和自动化测试。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70]<<IT+设计>>新的设计思维:软硬件的功能是设计的新材料,设计师cooking出全新的菜色,因为食材不同了。设计师追求有新时代食材的新时代设计品;新时代的材料-->新时代的设计;而不是:旧时代的设计 + 新时代的材料。设计要改变,软硬件支撑新设计;而不是软硬件包装旧设计。

 

[#1271]<<IT + 设计>> 设计要改变,设计元素要增加软硬件元素;设计技术要涵盖:1) 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2) 看得见摸不着的影像视频, 3)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

 

[#1272]无论您是软硬件厂商、内容媒体业者、或是电信运营商等,都会积极将软硬件特性整合到自己的产品和(增值)业务上,藉由软硬结合手段来表达其创意和<独特性>。

 

[#1273]Android平台版本的不一致性(俗称碎片化);在产品运行环境上,您也会让自己的产品或业务能完美跨(软硬件)平台,获得<普遍性>因之,无论您是产品企划者、开发者或经营者,都会积极关注于软硬结合和跨平台相关议题上,力求在市场竞争上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1274]当2013-14年的智能电视迈向 {机、屏分离} 之路,机的智能化和屏的云端化将会双株并茂。由于机不是为屏而生,屏不是为机而生;很可能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新机种;例如 {非电视(专用)机 + 电视大屏}、或{电视机 + 移动小屏} 、或 {电视机 + 车(载)小屏} 等等,将热闹非凡!!

 

[#1275]@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当2013年的智能电视迈向 {机、屏分离} 之路。<<异业结盟>> 将是赢家策略。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76]当2013年的智能电视迈向 {机、屏分离} 之路。屏的云端化满足了内容(媒体)产业 {从云看端,追求最大用户量的愿望}。机的智能化满足了终端(软硬)产业 {从端看云,居于自己软硬独特性,呈现云端彩虹的愿望}。双方满足各自的愿望,却也口里说是满足最大用户体验。

 

[#1277]<<即使谷歌也不例外>> 当2013年的智能电视迈向 {机、屏分离} 之路。于是,一家公司想要从云到终端平台掌控全程供应链(或从终端到内容云平台)的投入更加庞大,收益更没把握。因此 <<异业结盟>> 将是赢家策略,例如,终端厂商透过让对方(内容)获利途径来取得对方来相挺。即使谷歌大厂也不例外。

 

[#1278]例如,终端厂商透过让对方(内容)获利途径来取得对方来相挺。那么,如何实践异业结盟呢? 就如同男女异性联婚,总是要赠送结婚礼物,此时要赠送硬件或内容都是不合理的;而赠送软件就非常合理了。

 

[#1279]在数字家庭领域里,对于未来家庭&TV有三个不同观点:1) 内容观点:内容为王;2)通信(物联)观点:家庭(小区)设备物物相连、互联互通。3)智能观点:网络条条大道通罗马,终端软件平台整合一切。

 

[#1280]@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洞悉对方背后的假设,就能有效预测对方的未来行为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81]CyanDragon1983: 高焕堂的讲座对软硬件平台的趋势也阐述的很明晰,用软件的思维来设计硬件,以硬件适配软件,以中间件作为框架衔接。也许资深硬件工程师去系统地学习一下C++思想后,反过头来去设计硬件,会有不一样的视野!

 

[#1282]架构师最能表现其专业价值的是:反思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背后的假设(Assumption),基于相同(反思)技能,去洞悉竞争对手商业模式背后的假设,便可预测双方未来行为;然后变换自己的假设,拟订自己的新商业模式。

 

[#1283]@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洞悉对方背后的假设,就能有效预测对方的未来行为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z3r

 

[#1284]子_弘: "在公司听了高老师的培训,对架构师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比之前认识更深。"

 

[#1285]例如,有一家百货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 本周日中午12:00在公司广场举办泳装选美大会,欢迎观赏。} 我们能预测12:00前会有大群势男士们来围观,并且12:00开幕后失望地离开。因为这是男性泳装选美,但其假设是女性选美。

 

[#1286]"未来更看好家庭有一个或者两个智能中心,其它作为智能中心的附件,可以使用中心的运算能力。" 是的,这样的中心,我称之为 <家庭云>(Family Cloud);它与窗外的小区云或其它公有云相互衔接。

 

[#1287]@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于终端厂商来说,除了可以拿 {城市 vs. 乡村} 来比喻端与云的合作策略之外,还可以拿它来比喻终端主硬件(如手机)与小配件之关系;然后反思原来的短期商业策略,订定乡村保护城市的新型商业策略。例如,我谈到:{软硬结合开发、硬硬结合销售} 的有效短期获利策略。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288]如果拿 {城市 vs. 乡村} 来比喻云与端,那么会呈现两个视角:1)从云看端(端是乡村);2)从端看云(云是乡村)。谷歌是前者;苹果是后者。无论采取哪一个视角,擅用乡村保护城市策略者经常是赢家。为了保护城市,城市厂商(强龙)必须协助乡村厂商获利(地头蛇)。这就是我所称的<强龙/地头蛇>合作模式。

 

[#1289]<<移动互联网下一个爆发点:家庭自动化系统>> "苹果、谷歌、微软,这三巨头都极有兴趣在家庭客厅占据一席地,而且不满足于只是媒体或者娱乐方式的介入。

 

[#1290]如果拿 {城市 vs. 乡村} 来比喻云与端,那么对于终端厂商来说,适宜采取从端看云的视角,端是城市,云是乡村;然后反思原来的商业模式,订定乡村保护城市的新型商业模式。例如,我提出:{内容创意在云端,整合销售在终端} 模式,由终端赠送图标(ICon)给云端内容厂商,协助其销售。

 

[#1291]<<跨平台与测试>>三个主要平台的浏览器尚未完整支持HTML5。如何做自动化测试呢? 可行之道是:1) 厘清自己需要的行业API;2) 解析那些API是浏览器<共同支持的>;3) 使用PhoneGap实践<非共同支持的>API;4) 于是,三个浏览器都支持行业API;5) 基于API撰写应用;6) 进行跨平台HTML5测试。

 

[#129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以跨平台架构来建立HTML5跨浏览器(如三个主要平台)执行环境,来支持B/S的跨平台开发,然后对其应用进行测试。如此一举三得:1) 拥有自己的行业小平台,掌握行业API;2) 支持跨平台的应用开发,提升开发效率;3) 容易进行HTML5测试,提升测试效率。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293]有些架构师,常试图找出从目前状况(reality)达到未来愿景(vision)的方式。另有一些架构师正好相反,他们的规划是倒推式的,从未来愿景向后推算,找出回到目前处境的途径。这种方式能减少需要考虑的方案,大幅提升规划的效率。这称为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

 

[#129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EIT架构师出身于技术团队,专精于战术(技术)运用诀窍。EIT架构师不是战略专家,而是战术专家。「以战术引导战略」意味着:协助市场战略人员修正战略,让会赢的战术效益极大化。这样可弭补传统“战略指导战术”的不足。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295]建立愿景(Vision)是个过程,就是用各种方式积极想象着尚未存在的事物。并且相信在过程中能找到方法达成愿景。建立愿景这件事,重要的是行动,而非抽象概念。从行动中建立愿景,以行动实现愿景。所以美国四星上将 苏利文说:Hope is not a method。

 

[#1296]有人说「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很有威力,但是很不容易找出Vision,即使找到也不确定那就是所需要的Vision。其实,那是误解!我们所要的是不断演练倒推式的mapping动作,愿景自然而然愈来愈清晰可见了。

 

[#1297]不是等到找出真正的Vision之后,才去Mapping from the vision to today’s reality;反而持续不断Mapping,才是找到建立真正Vision的有效过程。因为愿景并非在开始规划一次之后,就奉行如仪,不再变更了;而是会随着大环境而变化的。

 

[#1298]目前国内IT产业不缺乏创意和技术;而是缺乏 <mapping from 战略(创意) to 战术(技术)>的人;这使得投资者没有把握长期投入,甚至要看到试点计划之后,才愿意锦上添花。于是创意萌芽时期都缺乏资金,再多的创意和技术都无法商品化。所以A段架构师处于关键角色。

 

[#1299]所谓<mapping from 战略(创意) to 战术(技术)>,可举例:{ 销售战略-->商业模式-->架构设计-->实践技术(战术) } ,这样把战略与战术对接起来。

 

[#1300]A段架构师针对销售战略,要立刻对应到战术,寻觅一个可实现计划。如果你想不出来,你就滚蛋。如果真的想不出来,要找替代方案;以替代方案来说服市场战略人员来修正战略,这样就不必滚蛋了。这就是著名的:"以战术引导战略"了。

 

 

[#1301]愿景(Vision)是人们对未来情境的期待。从愿景到架构,就是基于「从未来回顾今日」(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的反向思维。其中,对EIT架构师而言,寻找愿景并非最关键之事。反而是透过「从未来回顾现在」的动作来找到从愿景到现实(Reality)之间的<联机>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130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三星将联合英特尔Docomo开发手机系统Tizen 。 { 终端+ 运营商 + Linux 基金会 } 除了开源之外,希望更多的 "开放" 情怀,非常有待努力... 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303]对于EIT架构师而言,愿景是架构设计的基础和目的;而需求则是架构设计的限制和检验条件。EIT架构师并不是"围绕着需求而设计",而是基于愿景而设计。因为会拿需求来检验(架构)设计,所以设计一定是会满足需求的。跨别人的芯片平台,跨Android平台的(版本升级&碎片化),跨自己的平台(保护自己版本更新的自由度)。EIT造形提供您优越的途径,迅速掌握跨平台架构设计的诀窍。

 

[#1304]EIT架构设计的4个「假设」思维技巧:1) 反思不自觉的假设(Assumption),放宽思维局限。2) 拟定有待被否定的假想(Hypothesis),激发愿景想象。3) 完成性的假设,想象最终结果。4) 做万一性的假设,预留弹性空间。

 

[#1305]EIT造形师法自然。EIT造形有两层作用: 1)规范<小>元素组合规律,让人们容易组合出<中>间模块; 2)规范中间模块组合规律;让人们容易组合出<大>系统。

 

[#1306]有人认为软件开发在于寻求<通用法则>(算法)。其实,“进化论”大科学家达尔文(Darwin)说:「到了三十岁,我的心灵似乎变成了一个会从大量事实中榨出<通用法则>的机器,但是这会造成大脑中主管较高层次嗜好的部分萎缩呢? ...,这些嗜好的消失可能损伤心灵。」于是,EIT门派与您一起追寻<独特性>之境。

 

[#1307]有人认为软件开发在于寻求<通用法则>。这让许多软件架构师无意中掉入分析与抽象的陷阱里;君不见,软件人员分解出来的模块是:模块愈小、愈简单。然而,好的架构设计不是如此;例如,人的头小而复杂;计算机CPU也是小而复杂。EIT架构设计让您迈向正确之路。

 

[#1308]以 { 有限的元素 + 简单的元素组合韵律 } = 简单造形(Form); 来支撑外部(OS API之外)的无限的(形的)组合;以及内部的无限的(元素的)组合。

 

[#130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潮流下,擅长于跨产业垂直整合(以及软硬结合)的厂商,会获利最大呢? 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310]三星将联合英特尔Docomo开发手机系统Tizen。开源的系统平台是一部轿子,成败不在于轿子的性能,关键在于有没有别人愿意争先恐后来抬轿子;三星,Intel,Operator自己建轿子、乘轿子,想想有其它谁家厂商来抬轿子呢?

 

[#1311]在智能化家庭&TV领域里,2013年比较具有争议的题目是:谁来组合家庭里的智能化设备呢? 一派主张让"用户"自己组合设备,例如透过WiFi router来连接各种标准化、模快化设备,透过手机来控制;另一派主张由家庭媒体中心应用平台的"厂商" 来组合各种设备,用户手机连接到中心平台即可。

 

[#1312]在智能化家庭&TV领域里,2013年比较具有争议的题目是:谁来组合家庭里的智能化设备呢? 值得思辨的相关议题很多;例如,电视除了娱乐&音视频之外,还有甚么? 家庭除了电视之外,还有甚么? 手机、PC和电视机之间的最佳组合是甚么?

 

[#1313]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里,传统互联网公司大多不如终端厂商(如苹果、三星)的如鱼得水、获利无限呢? 我认为主要理由是:互联网公司不擅长于跨产业垂直整合,不擅长于"强龙/地头蛇"商业合作模式,当强龙(大哥)不能开放心境,协助地头蛇(小弟)获利时,小弟离去了,大哥就不再是大哥了。

 

[#131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为什么传统互联网公司不擅长于跨产业垂直整合呢? 我认为理由是,垂直整合的成本会增高、质量可提高;在销售时,必须采取20/80原则,先从20%能支持高质量高获利的客户群开始,不能像传统互联网思维下,先冲大用户数(期待100%),那只会大幅增加成本,却获不了利。

 

[#1315]由于移动终端市场有20%用户是企业里负责营销获利者(如老板、医生、销售人员等),能够支撑因垂直整合而增高的成本部分。如此,让擅长垂直整合厂商都有机会从高端机,往下做到中低端机;是成功之路。

 

[#1316]文章里提到:<战壕里的士兵更早知道战局的变化>。其知道的是战术失灵了,斩获不如从前了。主帅必须去聆听前线士兵和友邦(即客户)找寻一个新的、会赢的战术(主攻方向和焦点):微处理机业务。然后将战略<资源放在主攻方向(战术)>,透过战术获利来激励人心、鼓舞士气。这可称是”战术引导战略”。

 

[#1317]@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空谈会误国呢? >> 战略本来就是纸上论战、沙盘推演,本属空谈(论道),所以"陶醉空言" 是合理的、宝贵的。所以"空谈误国,务实兴邦" 应该解释为:"mapping from 空谈 to 实干",空谈本身并非无用,而是没有人努力去做mapping !!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318]HTML5是内容(和App)开发者想要跨3个主要(别人)平台(即Android, iOS, Win8),而让自己平台(其实App软件也是一种"平台")的稳定性和变动自由度。同样地,Android, iOS, Win8平台的架构师也在追求让自己的平台能跨各种(别人)芯片平台,来取得稳定和变动自由度。跨平台的立场不同,但理念是一样的EIT。

 

[#1319]日本幕末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高杉晋作,他曾说:“清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清朝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 因此中华人士就假设(且相信)自己善长的 ”空谈” 是坏事、会误国的;愈除之而后快。其实不尽然! 只要大家能{mapping from 空谈 to 实务},则缺点反而变成优点了。

 

[#1320]<<"空谈"垃圾变黄金>> 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失败了,美国人讥笑日本人只擅长质量改善,缺乏创新。日本有人就主张:产品改善没错,重点在于如何将质量改善与产品创新两者结合。于是日本人到美国大学参与创新(如LED灯),同时在日本努力改善产品卖到美国,再买回来更多创新技术。日本经济起死回生了。

 

[#1321]<现实是A(BC),AA......(BC)那就完了。>那表示B没尽责了;所以我们只是缺乏有效的B;而不要称A(的空谈)是误国;因为A非常尽责而有效了。

 

[#1322]路人A善长空谈;路人B擅长于 {mapping from A's 空谈 to 实务};而路人C擅长于实务;于是 {A+B+C} = 兴邦;任何人都没误国了。

 

[#1323]<<空谈与实干>> 空中楼阁本来就是在空中;空谈本来就是纸上谈兵。只要有好的建筑师进行 {mapping from 空中楼阁 to 地基} ,然后让工程师把楼的梁柱搭建起来,空中楼阁就成为真实楼阁了。同样地,只要有好的架构师进行 {mapping from 空谈 to 实务} ;空谈就变成愿景和创新了。

 

[#1324]1843/1/3,《海国图志》初版五十卷刻印于扬州。该书为清人魏源所编撰,以林则徐命人编译英国人慕瑞所著《世界地理大全》所集成之《四洲志》书稿为蓝本。该书对日本国产生深远影响,清人则无甚兴趣,高杉晋作有言:“清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清朝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

 

[#1325]<<设计的用处:捕捉机会>> La Rochefoucauld说道:<虽然我们要自我恭贺我们的豪情壮举,但它们常是基于机会的结果大过于伟大设计的结果。> 机会是投手,设计是捕手。 ~~ 摘自<<决策陷阱>>一书。

 

[#1326]@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大家都关心 "跨平台" 的议题呢? 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327]基于愿景派架构设计思维,培养架构师的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技能,藉由EIT造形将愿景落实为代码。一个EIT造形就像一片枫叶;当架构不断复用EIT造形,就如枫叶林般美不胜收;愈多EIT愈美丽!!

 

[#1328]<<设计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职业,更是一个思考的职业,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by Tifa 设计负责人.豆瓣设计师

 

[#1329] (我的)A平台能跨(别人的)B平台,意味着B平台的"改变"(change)。其包含两种情况:1) B平台的主动改变,例如B平台的升级改版; 2)A平台主动想要将B平台换成为C平台、D平台等。所以,A平台的跨平台问题来自于别人(B)平台的改变。因此,只要B平台改变的振福或涟漪效应不要波及A平台就能化解这个问题了。

 

[#1330]由于 1)B平台的升级改版的"变化"来自别人,A平台只能接纳而不能阻挡之; 2)B、C、D平台的差异化也大多是既存事实,A平台也只能接纳而不能阻挡之。因之,对于A平台而言,B平台的变化而产生的复杂性是本质性(essential);A平台无法删除它,只能透过"架构设计"来包容它、接纳它。这就俗称的"平台设计"。

 

[#1331]就像一只鸟被关在鸟笼里,才会有"逃出鸟笼"的议题。原来就是大家的软件正在别人的平台上,被别人的平台所框住了,因此寻找一条出路,能跨越别人平台的围篱,从别人平台的枷锁里逃脱出来,变成一个重要议题。

 

[#1332]为什么透过包容它(即改变),就能提升A平台应付变化的能力呢? 这项智慧,人人都知道,因为改变(change)就是<<易经>>的"易";包容外来改变,就是"容纳改变",就是{容易},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吗? 只要愿意包容改变,一切都变得容易了。只要透过架构设计来包容别人平台的改变,就很容易跨平台了。

 

[#1333]@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如今在智能化的潮流下,省成本、同质化不是正途;创新与差异化才是竞争力的来源;内容擅于借助软、硬件创新力是胜出的不二法门。更多新思维: http://t.cn/8FbhmdD

 

[#1334]就内容产业而言,让内容能在各式各样的终端硬件上显示出来(如上图),表面上看似最符合内容创意者的最佳利益;其实不必然!! 因为内容创意者并没有发挥软件、硬件的助力来让内容产生质变,来形成内容创意者之间的竞争差异化。不仅导致硬件同质化、也让内容同质化;大大阻碍了两个产业的成长。

 

[#1335]就内容产业而言,让硬件和软件两个产业的创新能量,能够成为内容产业创新的助力,是多么的重要呀! 过去,内容产业只想屏蔽软硬件平台的创新差异化来降低内容的调整成本。

 

[#1336]内容产业如何帮助硬件产业呢? 内容尽力发挥硬件的创新差异化、独特性,成为硬件的销售亮点。同时,硬件特点也成为内容的独特性和销售亮点。两者捆绑销售,就能让硬件来保护内容的复制权。而值得注意的是:软件就扮演这项捆绑的黏胶。

 

[#1337]@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愈具有设计思维的团队,愈能规划出充分运用市场特性、掳获用户偏好、发挥自己核心技术的商业模式&策略,以及能紧密相依的IT系统架构。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338]为了促成内容与硬件的紧密结合,软件与内容要先分离开来;然后软件与硬件先结合,再把内容才结合进来。内容先支持软硬结合,获取短期利益,再投资内容,培植内容产业的壮大,最后反过来再度提升软硬结合的获利。软硬结合的短期利益,其强力支撑长期投资于内容,相互支撑,乃IT产业蓬勃之道。

 

[#1339]例如,在家庭数字化潮流中,以前是通信、内容&服务进入家庭,通信是要角;今天转变成为智能进入家庭,终端设备智能化取得主导权,主角逐渐易位了。

 

[#1340]有人提问:智能化数字家庭里,1)到底是以TV/STB为整合中心;2)还是以Router或Home Gateway为中心呢? 我的回答是:这要视商业模式而定了,那一个系统架构更能与商业模式密切相依,就该选那一个。

 

[#1341]Win8在平板的发展空间,远比在手机的机会要大多了。其中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许多老板、医生、销售人员经常使用平板来展示商业和健康数据等。这些讯息大多来自办公室员工或助理制作的文文件、影像等数据。此时,MS Office就具有关键影响力了。员工和平板皆使用Office的需求,将严重威胁Android平版的市场

 

[#1342]严格上来说,"App硬件化"这个名词是有语病的。App软件与平台软件是上下两层,平台软件才是与硬件整合的,App本身是平台软件的 {用户插件},它与内容/服务是一体的。所以,"App硬件化" 偏于商业模式的考虑,让硬件成为App/内容创意者心中的设计元素,有意去发挥硬件独特性,而不是屏蔽硬件差异化。

 

[#1343]@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内容创意在云端,捆绑销售在终端"是终端厂商的美好愿景;"软硬结合开发,硬硬结合销售"是可行的商业策略。跨平台架构设计是实践商业策略,实现商业愿景的关键步骤之一。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344]至于 {运营} 角色,他偏于内容(服务),是内容的传输者。 不擅长软件者,会偏于 ((内容+软件)+硬件),这样硬件没有战斗力,无法征服天下,例如,不容易赚国外的钱。 擅长于软件者,则偏于(((硬件+软件)+内容)+运营&通信),就容易赚国外的钱。

 

[#1345]{硬件、软件、内容}三者的关系既简单又微妙。崇尚务实的人,不善于发挥软件的特性。务实的人做硬件,会视软件为外加外挂之物,往往不会投资于软件;务实的人做内容,会视软件为呈现工具,视软件开发者为码农,自己成为地主(软件复制权拥有着)。软件产业就委靡不振。

 

[#1346]#架构师思维练习#最近许多人谈论<App硬件化>,这于我一直主张:"内容创意在云端,捆绑销售在终端"的愿景是一致的。我特别提出这个愿景背后所需要的新型商业模式,以及商业策略。基于此策略而进行IT架构设计,以及如何落实于产品的创新上。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347]<<跨平台与软硬结合>> 跨(别人的)平台:泥上留趾爪,却不受泥沼束缚;(自己的)软硬结合:振翅而高飞,实现美好的愿景。跨平台与软硬结合,两者看似冲突,其实是互补的。跨平台让我们摆脱别人;软硬结合追求超越别人。唯有先跨平台,才能追求各种整合。

 

[#1348]跨别人平台,能降低与芯片的相依性,提升自己产品的稳定性。并且,基于疏偶合(Loosely-coupled) ,减低芯片变动的振幅,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软硬结合则是以软件和内容来替终端硬件增值,以软硬结合提升服务的用户体验。迈向高价、高质量、高获利的产品;让用户<占便宜>,而不是<捡便宜>货。

 

[#1349]23个GoF设计模式大多从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中萃取而得,框架本身就是要框住App,相对上,框架是平台,App是插件,让众多插件组合到平台上。<设计模式就三个准则:1)中意于组合而不是继承,2)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实现,3)高内聚,低耦合。> 非常传神!!

 

[#1350]架构师思维的基础修练是:反思。亦即,反思既有商业模式、实践策略背后的假设(Assumption)。例如,许多人心中的假设为:<想要说服上级或投资者,必须先做出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展示>。 其实这并非真理,依循<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做出将精致的<可实现计划>(achievable plan),往往效果更好。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ADT技术论坛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isoo/p/357276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