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上机作业第六次,第六次作业

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OSI: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OSI将网络定义为7层,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物理层: 这一层是指物理设备

数据链路层:这层通过帧封装进行传递

网络层: 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 通过mac地址进行传输

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应用层: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TCP/IP五层模型

应用层:应用服务,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基于一层来实现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

网络层:负责基于ip网络之间通信的

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

物理层: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2、简述iproute家族命令

1ifconfig 命令

用来查询,配置,启用禁止网络接口的工具,可以用其来配置临时的ip地址,掩码

参数:

Up 启动指定的网卡设备

Down  关闭指定的网卡设备

-a 显示全部接口信息

-s 显示摘要信息

配置IP地址: ifconfig  eth0:0 192.168.220.1    临时的ip地址

关闭一个网卡接口: ifconfig  eth0:0  down

启动和关闭arp:ifconfig  eth0  arp

Ifconfig  eth0  -arp

Route 命令 它主要用于通过已用ifconfig程序配置好接口来指定主机或网络设置静态路由

选项:

-A 设定地址类型

-C 打印将linux核心路由器缓存

-v 详细信息模式

-n 直接数字形式显示ip

-net:到一个网络的路由表

-host:到一个主机的路由表

参数:

Add :增加指定路由记录

Del:删除指定的路由记录

Target: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

Gw:设默认网关

Dev:路由记录的所有表示网络接口

显示当前路由: route  -n

添加网关:route  add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 dev eth0

屏蔽一条网关: route  add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reject

删除路由记录: route  del  -net  224.0.0.0  netmask 240.0.0.0

添加默认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0.240

Netstat命令 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接口状态、伪装连接、网络链路信息和组播成员

列出所有端口: netstat  -a

列出所有tcp端口: netstat  -at

列出所有udp端口: netstat  -au

显示监听的端口: netstat  -l

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信息:  netstat  -s

显示网络接口列表:  netstat  -i

显示核心路由信息: netstat  -r

Ip命令: 显示网络设备运行状态,配置

显示网络设备: ip  link  list

查看模块网卡状态: ip  link  show  ens33

关闭/开启网卡: ip  link  set  ens33  [down | up]

开启关闭组播: ip  link  set  ens33  multicast  [on| off]

修改网卡名称: ip link  set ens33  name  ens12

显示网卡ip地址和网卡详细信息 : ip  -s   address

增加网卡的ip地址:ip  addr add 192.168.2.1/24 brd + label ens33.1 scope host dev ens33

删除网卡ip: ip  addr del  192.168.2.1/24 dev  ens33

显示路由: ip  route  list

增加路由: ip  route  add  192.168.0.0/16 via 192.168.1.1.254  dev  ens33

添加默认路由: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0.88.201.254 dev ens33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src 10.88.201.37

删除路由:ip  route  del  192.168.0.0/16

3、详细说明进行管理工具htop、vmstat等相关命令,并举例

Htop命令:

-d 指定延迟时间间隔

-u  仅显示指定用户的进程

-s   以指定字段排序

如  htop  -u  root  -d 10

Vmstat 命令

输出字段意义:

procs :

r :等待运行的进程数。如果等待运行的进程数越多,意味着CPU非常繁忙。另外,如果该参数长期大于和等于逻辑cpu个数,则CPU资源可能存在较大的瓶颈;

b :处在非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意味着进程被阻塞。主要是指被资源阻塞的进程对列数(比如IO资源、页面调度等),当这个值较大时,需要根据应用程序来进行分析,比如数据库产品,中间件应用等;

memory :

swpd :已使用的虚拟内存大小。如果虚拟内存使用较多,可能系统的物理内存比较吃紧,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减少物理内存的使用。swapd不为0,并不意味物理内存吃紧,如果swapd没变化,si、so的值长期为0,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的大小;

buff :用来做buffer(缓存,主要用于块设备缓存)的内存数,单位:KB;

cache :用来做cache(缓存,主要用于缓存文件)的内存,单位:KB;

Swap :

si :从磁盘交换到内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so :从内存交换到磁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IO :

bi :每秒从块设备接收到的块数,单位:块/秒 也就是读块设备;

bo :每秒发送到块设备的块数,单位:块/秒  也就是写块设备;

System :

in :每秒的中断数,包括时钟中断

cs :每秒的环境(上下文)切换次数。比如我们调用系统函数,就要进行上下文切换,而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浪费较多的cpu资源,这个数值应该越小越好。

Cpu :

us :用户CPU时间(非内核进程占用时间)(单位为百分比)。 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

sy :系统使用的CPU时间(单位为百分比)

id :空闲的CPU的时间(百分比)

wa :等待IO的CPU时间

4、使用until和while分别实现192.168.0.0/24

网段内,地址是否能够ping通,弱ping通则输出”success!”,若ping不通则输出”fail!”

#!/bin/bash

ip=0

while [ $ip -lt 254 ]; do

ping -c 3 192.168.0.$ip >>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echo “success”

echo “192.168.0.$ip”

else

echo “fialed”

fi

ip=$(($ip+1))

done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Linux运维部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104668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