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沈雪聪 | 学 校 | 盘龙区北京路小学 |
学 科 | 数学 | 年 级 | 六年级(上册) |
教材版本 | 人教2011课标版 | 章 节 | 比、比例 |
微课名称及时长 | 重叠面积中的分数问题 时长:5分28秒 | ||
录制工具及方法 | PPT课件制作、Corel VideoStudio录屏 | ||
适用对象 | 小学六年级学生 | ||
设计思路及亮点 | 本节微课是针对教材P53思考题的解析而制作的。微课以学生当下最喜爱的卡通形象对话引入,针对问题由浅到深逐次进行剖析,在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由初步的根据数感来解题升华到能够明确建立数学模型后,用标准的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 ||
教学目标 | 1.学习、理解教材P53思考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及方法,能够准确解答出问题。2. 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由初步的根据数感来解题升华到能够明确建立数学模型后,用比、比例的数学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 ||
教学重点、难点 | 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由初步的根据数感来解题升华到能够明确建立数学模型后,用比、比例的数学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


一、问题呈现,出示教材P53思考题
Hello,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一起来探讨的,是这样一道不简单的数学题。请看题目: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比是多少?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
根据卡通形象的对话引出这个问题最简易直观的解决方法——作图法:
三、升华思维、拓展理解
1.肯定学生利用作图法解答得到本题正确答案后,向学生说明: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光凭对数学的感觉来解题的话是会遇到一些麻烦的。我们一定要弄清一道题中蕴含的数学道理,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解题,才算是真正学会了。于是拓展下面一个较为复杂的变式问题出示给学生,把学生带入新的思考:
“ 唉,数字复杂,没法画图,怎么办?看来,这题才是真的不简单哟。可是这道题明明就是和上面那道题换汤不换药啊!好了,不要着急,现在老师仍然还是用之前那道数字比较简单的题目,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带着你把这类题目的数学道理给想明白。”
2.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两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方法一:我们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来思考。
假设重叠部分的的面积是x,
我们先把大长方形的面积看成是单位“1”,根据题目所说的“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
翻译作我们的数学语言就是x=大长方形面积 × 1/6,
那么很容易可以表示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S大长方形= x ÷ 1/6 = 6x
同样的道理,再把小长方形的面积看成是单位“1”,那么小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S小长方形=x ÷ 1/4=4x
所以S大长方形:S小长方形= 6x :4x=3:2,问题得解。
方法二:根据方程的思想,用比例来解决。
设大长方形的面积为M,小长方形的面积为N,
因为重叠部分占大长方形的1/6,所以面积为1/6M,且,重叠部分占小长方形的1/4,所以面积为1/4N
因为重叠部分指的是同一部分的面积,那么也就是1/6M=1/4N,
最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到,M:N=1/4 : 1/6=3:2,问题得解。
四、课后思考,思维发散
学会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再回过来看那道超级难题,你会解决了么?就把它留作这节课的一个思考作业,请你自己在草稿本上解一解试一试吧。


本节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六年级上册“比”并掌握了一些下册“比例”的知识后,综合复习时拓展学生的做题思路而讲解制作的,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从而体会教材中思考题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建立数学思维,让更多同学能够在课堂学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让学生开拓思路,尝试把简单的形象思维逐步提升到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维体验。
本节微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开门见山直接给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题目,并通过当前学生最为喜爱的卡通形象的对话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由于学生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学习中已经进行过“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的复习了,所以部分学生看到视频中的题目后,能够首先想到最直观的的作图法来解决这道题目。这时为了引导学生能够面对数学问题主动有“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欲望,于是我在肯定了学生常规思考的作图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又给出一个数字上较为复杂而导致不易作图的变式练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分数的意义和比例方程两种方法来分析解决这类重叠面积中的分数的问题。这时为了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听解题方法上,我又把题目回归到了数字简单的问题模型上,以便讲解分析后学生可以对照之前的画图法得出的结论进行订正对比,便于理解。最后,在学生学习了这两种典型的数学思维解题方法后,我又再次出示之前拓展给学生的那道数字复杂的难题,留作给学生的课后思维发散思考题,这时已经听懂本节微课,学会解题方法的同学会发现,只要用视频中讲的两种数学思维方式来解题,解决之前的“超级难题”已经变得易如反掌了,从而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作者 简介
沈雪聪,201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同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西山区育红小学担任数学教师。2018年通过盘龙区人才引进计划选调入盘龙区北京路小学工作至今。2015年获昆明市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说课竞赛一等奖,2016年获西山区第三届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教学课例大赛二等奖,2018年获“盘教杯”基于优质学科资源应用下的课堂教学说课竞赛一等奖及优秀答辩奖,2019年获全国“慧课”展示活动三等奖。撰写论文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区一等奖。

微信改版之后,很多读者说不容易找到我们了。按下方提示给我们添加星标,就能快速找到我们了哟!(微信没有升级到最新版本的的请忽略)

1

2
3

6

5

4


领导说了!
你转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责任编辑:徐新亮-
-美术编辑:李元琴-
-审核:邓琼-

本文系“云南教育杂志”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不过,大家可以放肆地转发到朋友圈,这是可以哒~
”
“低调”的自我介绍
--------------------
来都来了,投个稿再走呗~

《云南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工作指导类期刊,创刊于1958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录于中国知网,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期刊”“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53-1011/G4,国际刊号ISSN1009-2099。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侧重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刊物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成果”的编辑方针,及时传播先进的教育科学信息,积极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突出引领性、实用性和互动性。全年12期,每期定价10元,年定价120元,邮发代号64-40。刊物以“择优录用”为用稿原则,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寄赠样刊,不收取任何费用。
投稿邮箱:1.文科类(含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 稿件,请投1308340432@qq.com;2.理科类(含数学、科学等)稿件,请投237553927@qq.com;3.综合类(如校园管理、班主任、教育随笔等)请投893827964@qq.com。
编辑部电话:0871-65168919 邮箱:ynjy2014@126.com
地址:昆明市学府路61号 邮编:6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