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房价"逼死"年轻人,别指望中国未来能出人才了

社会高房价,杀死那个学者

                    ——北京青年学者生存侧记

这一轮,房价又上涨了,只有更疯狂。

几年前,北京三环内的房价突破5万,世人惊呼;没几年,四环5万了,五环5万了;这一轮,北京城乡结合部,哪怕脏乱差之地,也一举突破了5万,逼近六环和河北。照这个速度,不远的未来,在整个北京城,哪怕偏远地,手里没有500、600万,是买不起房子的;而这只是一个基本价,路远房小,中一个双色球或者大乐透都白搭。

房价疯狂,影响诸多方面,对青年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这几天深圳6平方88万的新闻之后,一条微博火了:“小年轻的都快累死了,怎么还过不上正常人最基本的日子?”

一条公号文章火了:“是的,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在帝都魔都和大深圳这种地方,一张床,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努力打拼的年轻人的整个梦想。这个梦想,今天的标价是:6平米,88万!”

yA0LYP0IrZ8U8rRXckhjhnAfF8wi30v8cA7zgZGyiefSY1475050228182transferflag.png?imageView&thumbnail=690x10000&quality=50

同样也会有前辈说,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买房也困难啊,云云。自然,只要允许房屋买卖,买房在每个时代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但中国从未有一个时代,这种难度大到关闭了可能性,中国哪个时代也未如此疯狂,全世界也难觅。

那时候月收入几百块,房价一平米最多也就几百块;那时候月收入一千块,房价最多也就一千块;还不算太多的福利分房,以及那时候的攀比观念不及现在,一个几十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度日已经不错。而现在的月收入是几千块,房价是5万块,一整年才能买得了一个平方米;而如果只是买个小的几十平方的房子,就会背负无法给子女更好的童年的巨大包袱。

最关键的是,只要是08、09年之前买了房,甚至更早,在北京,那么这些人已然是身价500万以上,几千万也正常,他们已经不能体会最近5、6年进入到职场、进入到社会的年轻人的不可承受的压力。如果这些年轻人不是二代的话。

你看同样在一个单位,同样在一起走路,同样在一起吃饭,同样在一起玩耍,2008、2009年前进入北京并买了房,和2011、2012年后进入北京的青年人,身价相差几百万;靠每月几千元哪怕上万元的收入,后者要多奋斗几十年,命运就此不同。更不用说2015、2016年才来北京的青年人了。

sWXnXTxYmszJunu1=7G2le3L2hO2ARnEGkqyZYWqY0xUv1475050228182transferflag.png?imageView&thumbnail=690x10000&quality=50

而在我们这个学术领域,这种高房价,对青年学者的影响同样剧烈,甚至更加剧烈。

都说这个时代,中国不出大师、大学者,我们在埋怨中国教育、埋怨中国体制机制;现在看,先别说得那么宏大、那么高尚、那么遥远,单单一个房子,就足以杀死一个有志向做大学问的青年学者,让在起点上就不能开始。

一个进入到学术圈时间不长的青年学者,他们往往处于做学问的黄金年龄:年轻的大脑,灵活的思维,身体好、能记忆、能抗劲、能涉猎、能拼搏。一个时代能不能出大学者,希望往往需要寄托在年轻学者的身上,他们从一开始的信念与意志如何,他们从一开始的视野与气质如何,他们从一开始的积累与判断如何,都代表未来的所有可能,都代表未来的所有希望。

如果从一开始,青年学者就没有掉到坑里,日后也不需要从坑里往外爬,可以直接站在大地上稳妥地向上生长。而上点儿年龄还没成长起来的学者,日后想成为大学者,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得先从坑里往外爬。无论如何,这都需要青年学者从一开始就,无功利、有气度、多积累、耐寂寞。

但这个时代,在帝都魔都,青年学者如果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学问,那就将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如果这些青年学者不是二代的话。

这种纯粹做学问的巨大风险,就是要放弃人生中许多最基本、最正常的需求。

比如,你不能结婚,因为你没房子,在北京现在也根本难以买得起房子,来自传统风俗与世俗的压力,就会让你纵然学问上不断充盈,但永远在生活上抬不起头来;更要命的是,这种催房的压力,不是转瞬即逝,而是日久天长,什么样的青年人不会被天天袭来的刺激压垮?况且纵然天天有压力,而一个年轻人又从哪里弄来500万?即便世俗与风俗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但个人内心的压力如何不大?即便家里支持一些,对于在北京买房而言,也容易是杯水车薪。

再比如,你不能生孩子,本来小两口住的房子就很局促了,再有了孩子,不仅在北京房子根本住不开,你怎么给子女一个相对体面的童年?更重要的是,仅凭几千元一个月的收入,你怎么去买好的母婴用品,怎么去好的幼儿园,更甚,学区房怎么办?北京户口又不在一个好的区,就只能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所谓的“没有好学校的区”的学校学习。

养孩子的困难相对于婚姻更可怕。没有房子,夫妇两个人的反复纠结,包括传统风俗世俗的压力,有时还能忍受。但一旦涉及到子女,你是博士毕业,但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女儿接受的是所谓泯然众人的教育,甚至还不如众人,你如何不心如刀割,你如何不去改变自己,你还能坐得住书斋吗?

于是,我们看到当下太多的青年学者,一方面靠博士期间的积累和还算灵活的脑子,做几篇文章,评一评职称;另一方面,用更大更大的精力,去“干外面的事”,去所谓“挣钱”。

一个原本认认真真读过博士、立志治学的青年人,从骨子里是抹不开去“拉皮条”、去“谈价钱”的;但这个时代,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比如栖身之所都要靠100年去奋斗才能获得的时代,他们不好好做学问了,他们变得奸滑功利了,你也别怪他们,你让他们怎么办?他们只能这样。

他们难以忍受在事业上即便光鲜、受人尊敬,但感情与亲情等生活层面的永远抬不起头来的日子;更别说事业如果一时受挫的话。前辈大家可能会责怪这种想法太功力、狗苟蝇营,但日久天长的精神与物质压力,把你的年龄减去30岁40岁,给你换一个这样的时代,你来试一试?

也不要总拿50岁60岁人的所得与20岁30岁的所得相比,从而鄙视年轻人,那样只能让青年人更功力,因为他们要更快更快地钻。

当然,青年学者收入低,面对不可思议的房价,你买不起房,于是不买房,于是不结婚、不生子,也是一个选择。其实当下在帝都魔都,青年学者晚婚也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缘由不言而喻。你可以一辈子独自一人,简单租一个房子,追求精神上的富贵与充盈。

但这也有巨大风险,在亲戚朋友的问婚催婚中,在感情世界的空虚与无助中,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长期的唯个人主义生活中,很难说一个人的思维、性格、判断是否不会出现“异化”,变成“奇奇怪怪”的人。

很多时候,行为与性格偏颇了,我们就无法保证他们的学问会不会做的偏颇了。偏颇的、极端的学问自然常常使人郁郁而终,与大师、大学问背道而驰。

一个大的循环,青年学者如果死心塌地做学问,风险太大。中国当下不出大师、大学问,在高房价与人的基本需求满足的巨大张力中,会愈演愈烈。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纵然能看得见事业的发展,但却难看到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所有事业的发展,最终只是为了一个标价、一个房屋,你让他如何能胸怀别人、胸怀社会、胸怀国家、胸怀人类地去思考、去坦荡、去大气?

“杀死”这个国家的青年学者,这个国家的学术、学问和所谓的软实力、所谓的进步与传承,如何指望?

“杀死”这个国家的青年人,这个国家的未来,又如何指望?

这几天深圳6平方88万的新闻之后,一条微博火了:“小年轻的都快累死了,怎么还过不上正常人最基本的日子?”

一条微信公号文章火了:“是的,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在帝都魔都和大深圳这种地方,一张床,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努力打拼的年轻人的整个梦想。这个梦想,今天的标价是:6平米,88万。”

一篇小文,记录一下这个时代,让多少辈之后的中国人,有一个通向遥远时代的小门。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认为那个时代,多少有些荒谬。

一篇小文,不是否定这个社会与时代,而是对它的自我矫正,依然充满着期待。

本文来源:传媒与艺术观察(ID:Media-and-Arts-Study)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54Leo/p/6127271.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