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程验收规范50550_某建筑抗震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实例浅析

依据现行国家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通过对某多层混合结构教学楼的现场检测、鉴定和分析,针对该建筑现存的结构缺陷和问题,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取了切实有效、经济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建筑物的抗震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前言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等文件,明确要求对中小学校舍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抗震排查鉴定工作。目的是通过抗震检测鉴定,确定既有校舍建筑能否满足相关鉴定标准和抗震设防的要求,并提出检测鉴定结论及需要抗震加固的初步意见,为后续加固与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本文依据现行国家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某多层混合结构教学楼进行抗震排查鉴定,着重对排查鉴定的过程、内容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通过二级鉴定,提出抗震鉴定结论及加固建议。

2 建筑抗震排查

通过对校舍建筑物的相关资料和使用状况进行审查,现场检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及相关规范符合程度、施工质量和使用维护状况、建筑结构形式、构造和抗震能力等因素,对校舍结构现状、使用功能、建筑物使用年限、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是否出现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裂缝和倾斜等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排查处理意见。根据排查意见,对不需要做进一步鉴定的校舍建筑物,直接出具排查鉴定报告;对需要进一步深入鉴定的校舍建筑物进行结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并提出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等意见。

2.1 工程概况

某学校教学楼建于1984年,基础采用浅基础,上部为四层混合结构,预制板楼屋面,平面形状呈矩形,平面尺寸为57.0m×11.0m,建筑面积约1800m2,建筑总高度14.0m。该教学楼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该建筑物抗震鉴定类别可确定为A类建筑6度乙类设防,按7度核查其抗震措施[1]

2.2 排查情况

通过对学校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及现场踏勘,发现教学楼缺少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资料和工程验收文件等技术性文件。

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细则中的排查判定标准,初步认为该教学楼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测鉴定。

3 建筑抗震检测鉴定

混合结构的砌体墙抗震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砖块和砂浆的强度,因此,依据现行检测技术标准,对砖块进行砌块抗压强度抽样检验,对砌筑砂浆抗压强度采用贯入法、对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

经检测,该教学楼各层墙体的砖强度均为MU10,上部混凝土构件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在15.2MPa~26.3 MPa之间,各层砌筑砂浆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砌筑砂浆检测结果

a32e2efe5c42f10edfdd12a163ad91f2.png
e062bdb8e0317de278e07603a1767344.png

图1 教学楼建筑平面示意图

3.1 第一级鉴定

(1) 外观和内在质量 通过现场查看,该建筑物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支承大梁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

(2) 结构体系 该教学楼总高度为14.0m,教学楼主体宽度为11.0m,底层平面最长尺寸为57.0m,高宽比不大于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符合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10.8m。

(3) 墙体材料[2] 实测砌筑用砖强度等级取值为MU10。根据实测结果,一至四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推定值在0.6MPa~0.8MPa范围之间,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

(4) 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 该教学楼墙体平面内布置闭合,且每层均设有圈梁,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但是,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既有建筑,其合理使用年限较新建工程缩短,所以既有多层砌体教学楼乙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3],其构造柱的设置是否满足要求应根据增加2层后的总层数对照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来判断。因此,经现场检测后发现该学校教学楼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且纵横墙交接处等部位也无拉结钢筋,故不符合鉴定要求。

(5) 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 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接符合要求,房屋女儿墙、门脸、楼梯及走廊扶手等连接可靠,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有稳定措施,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

(6) 房屋的抗震承载力 第一级鉴定时,房屋的抗震承载力可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的限值进行简化验算。通过贯入法检测得到的砌筑砂浆强度推定值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教学楼一至四层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均为10.8m,超出抗震鉴定规范的抗震横墙间距限值,因此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

3.2 第一级鉴定结论

通过第一级鉴定,发现该教学楼主要问题是抗震横墙间距过大;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未设置构造柱,纵横墙交接处也无拉结钢筋,整体性较差。因此,多项存在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评定为不满足抗震要求,需进行第二级鉴定。

3.3 第二级鉴定

对现有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根据抗震鉴定标准第5.2.14条,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同时,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5.2.14,5.2.15条,教学楼横墙、纵墙综合抗震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教学楼各楼层纵横墙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应对其采取加固措施。同时,建议按相关规范增设构造柱,并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加强房屋整体性[4]

4 抗震加固设计

4.1 设计构造

根据鉴定情况,该校舍属于横墙很少,砌筑砂浆实际强度等级M2.5,纵横墙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由于各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普遍较低,为增加结构的整体性,纵横墙均采用双侧加钢筋网砂浆面层的方法加固,如图1所示。面层的砂浆采用厚度为60mm、强度等级为M10的水泥砂浆。钢筋网采用双向8@200,同时采用8@900的S形穿墙锚筋。当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宜将两侧的横向钢筋在洞口闭合。底层的面层,在室外地面下加厚并伸入地面以下500mm。

竖向钢筋应连续贯通穿过楼板。为避免钻孔太密,造成楼板损伤过大,在楼板处可采用集中配筋方式穿过,钢筋规格采用12@600上下各搭接400mm,端部焊8横筋两道,以便于钢筋网焊接。

由于该教学楼外墙四角均未设置构造柱,因此该部位应加强设计,如图2所示,转角处另设置水平及竖向配筋加强带1810,以代替构造柱。

1c9ea4f5d7ad7d05950310aefb65d5d3.png

图2 外墙转角加固节点图

另外,由于纵横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也无拉结钢筋,故该节点也应加强设计,如图3所示,另设置水平及竖向配筋加强带610,以代替构造柱。

05b2765e59adc0939fca9f1eabd79968.png

图3 纵横墙交接处加固节点图

4.2 施工要点

做面层前,应将原墙面抹灰层清除干净,对油漆或瓷砖装饰层应铲除,以保证加固面层与原墙体的可靠粘结,若原墙面存在局部碱蚀严重或有松散部分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1:3水泥砂浆抹面,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清除。做面层前,原墙的墙面应用水湿润。

在墙面钻孔时,应先按设计要求画线标出穿墙筋位置,并应采用电钻在砖缝处打孔,穿墙孔直径应比S形筋直径大2mm。铺设钢筋网时,竖向钢筋应靠墙面并采用钢筋头支起。钢筋网在墙面的固定应平整牢固。

抹水泥砂浆时,应先在墙面刷水泥浆一道再分层抹灰,且每层厚度不应超过15mm。面层施工完后应洒水养护,以防干裂或与原墙面脱开。

5 结语

通过对某校舍建筑的现场检测及后续抗震鉴定,对该房屋目前的使用状况及综合抗震能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根据检测鉴定的结果,针对该校舍建筑存在的结构缺陷,做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对类似工程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