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电影市场处于低迷的时刻,《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暑期档最大的惊喜,截止报告发布前已经获得超49亿元票房,不仅大幅打破了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保持的9亿元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也远超由《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国内上映动画电影15亿元的票房纪录。《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一举进入内地电影票房总榜TOP4,距离排名第三的《复仇者联盟4》仅有一步之遥,也成为继《战狼2》与《流浪地球》之后又一部票房40亿+的国产电影。
我认为,影片内容的高质量是《哪吒》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多举措市场营销、传统人物IP引流、精准卡位暑期档助力《哪吒》大获成功。
产品端:影片内容高质量
优秀的主创团队、充足的制作投入以及独特的人物创意成就了《哪吒》影片内容的高质量。饺子导演曾凭借反战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斩获了国内外30多个大奖,其中包括含金量极高的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哪吒》剧本制作过程中,导演饺子和监制易巧对剧本反复打磨两年,易稿66次才最终开始制作,其中备受观众喜爱的江山社稷图长镜头,制作总耗时达4个多月。
充足的制作投入保证了《哪吒》的制作水平。《哪吒》制作费用高达6000万元,与《大圣归来》投入成本持平。此外,《哪吒》的特效部分占全片的80%,动用了20多个制作团队,整个工程项目外包团队超过了60个,参与人数超过了1600人。特效制作的复杂程度堪比真人电影,在考虑制作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哪吒》的制作水平已远远高于目前市面的其他国产动画电影。

此外,独特的人物创意引起观众共鸣。导演饺子针对哪吒、敖丙等人物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哪吒由“恶童”转变成“不认命”的勇士形象,让这些人物更加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贡献了这部电影的普世价值。
营销端:多举措市场营销
《哪吒》通过点映策略进行前期的口碑宣传。光线传媒在《哪吒》首映之前在全国范围内间歇性点映,对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7月13日-14日,《哪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口碑和舆论开始发酵;之后7月17日-19日进行第二波点映,口碑开始初步转化为票房;最后一波点映进行大规模投放,前面小规模点映的铺垫使得票房环比暴涨81.5%,饥饿营销的策略充分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哪吒》广泛采用抖音、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电影周边话题,从而保持电影的热度。一方面,抖音的哪吒、敖丙变身特效吸引广大KOL乃至明星参与,通过借助KOL效应为哪吒等话题人物添加更多的内涵,实现哪吒等品牌人物的再传播;另一方面,《哪吒》在宣传期间,利用哪吒和敖丙的CP营销,间接引发了UGC活动。微博上“藕饼超话”长时间占据CP榜单前三名,阅读量超过3.4亿次。
《哪吒》通过IP联动吸引眼球。《哪吒》和《大圣归来》作为光线传媒近年来打造的两个热门IP,通过宣传片让两大主角进行人物互动,以此打造“复仇者联盟”式的IP效应来增加观众的期待。当《哪吒》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时,《大圣归来》官博第一时间发布贺词,《姜子牙》等电影也纷纷祝贺。光线传媒通过IP互动,打造以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为主的IP品牌《神话三部曲》。
认知端:传统人物IP引流
《哪吒》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国内观众对影片人物的背景都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将哪吒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结合,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场景等中国元素让国内观众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具有强大的文化优势。
《哪吒》引发民族认同感。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动画领域具备垄断竞争力,《哪吒》成功实现突围,利用同样优质的动画技术重塑中国本土故事,接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鼓励与宣传,从而引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作为具有“争气意识”的后发电影市场,《哪吒》、《战狼》等多部商业成功的影片都契合了这种传统文化自豪的精神内核。
此外,政策扶持助推《哪吒》大获成功。以《哪吒》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的崛起与国家税收扶持政策密切相关。经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可以享受相关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动漫产品或企业还可以优先享受相关财政资金和信贷扶持政策。
需求端:精准卡位暑期档
《哪吒》精准卡位暑期档,旺盛的观影需求提供了票房保证。暑期档是国内电影行业最重要的档期,目前暑期档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大幅领先于其他热门档期,同时今年暑期由于《八佰》、《少年的你》等观众期待值较高的影片临时撤档,而其他热门电影如《上海堡垒》、《银河补习班》等遭遇口碑危机,使得《哪吒》这样高质量电影的出现,释放了观众被压制的观影热情。

动画电影市场日渐成熟,国产动画尚难以赶超进口动画
首先从动画电影的票房占比可以发现,动画电影作为一个细分品类在国内电影市场仍然属于较为小众的电影类型,不论是票房总额还是票房占比都处于较低的状态,难以匹敌真人电影。仅有2016年在《疯狂动物城》以及《功夫熊猫3》两部票房10亿+的动画电影支撑下,当年动画电影票房达到了70亿元,占当年总票房比例也达到了15%以上,其余年份仅能够在30-40亿元左右徘徊,也仅占当年票房约6%-10%的水平;同时在不断有真人影片打破单片票房天花板的同时,动画电影仍保持着较低的天花板水平,也仅有《疯狂动物城》单片票房能够超过15亿元。
2019年动画电影票房的大幅增长主要依赖于《哪吒》的横空出世以及《狮子王》、《熊出没·原始时代》、《千与千寻》等票房较高的动画电影。考虑到即使扣除掉《哪吒》49亿元的票房,2019年前8个月动画电影的票房仍然超过了2018年全年水平。
受《哪吒》带动,2019年动画电影票房明显出现回升且电影市场总票房一直处于同比下滑状态导致基数较低,因此动画电影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随着2019后续电影市场的变化,预计这一比例将会将下降至13%-15%左右,但即使是降至15%,这一比例已经依然是近年来比较高位的水平了。
回顾近年来在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可以发现,虽然不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评分与票房双高的国产动画电影,但总体来看,仍是以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为代表的美式动画电影占据更强势的位置。
自2011年以来,除了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及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国产动画电影能够进入当年票房排行榜前十之外(《功夫熊猫3》属于中美合拍,但鉴于《功夫熊猫》IP由美国创作,因此仍将《功夫熊猫3》视为进口动画电影),能够挤入当年TOP25的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屈指可数,而美国动画电影能够进入当年电影票房TOP10与TOP25的影片数量则明显多于国产动画电影,究其原因仍然是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缺乏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对比国产动画与进口动画的数量也可以发现,自2016年之后,500万票房以上的国产动画电影数量比例始终低于进口动画电影。进一步观察国产动画电影和进口动画电影票房,除了2019年之外,不仅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低于进口动画电影总票房,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数值也低于国产动画电影数量占比数值,即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吸引力要低于进口动画电影。
将进口动画电影和国产动画电影的平均单部票房作对比,除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响之下,平均单部动画电影票房出现异常上升,接近4亿元,其余时间国产动画电影单片票房始终低于1亿元,进口动画电影方面几乎都可以保持单部影片票房高于1亿元的表现,在2016年依靠《疯狂动物城》以及《功夫熊猫3》两部高票房动画电影甚至可以突破2亿元。
换言之,自2016年以后,国产动画电影不论在上映数量还是票房吸引力均要逊色于进口动画影片,但同时国产动画票房与进口动画票房的差距正在不断收窄,如果剔除《哪吒》的影响,2019年国产动画平均单片票房为1.15亿元,已经基本与进口动画1.14亿元的平均单片票房持平。
国产动画题材偏向低龄化,全年龄化作品尚属稀缺
对比国产动画电影与进口动画电影票房TOP15,国产动画电影在制作原创剧情方面的能力要逊于进口动画电影。排名前十的国产动画中仅有《大鱼海棠》属于原创剧本故事,其他均不同程度包含了IP的要素,但在《大鱼海棠》的观众评价中显示,该片的长处是画面十分精美,最大的短板却正体现在剧情和故事性上。另一方面,在进口动画片中,票房最高的《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均为原创故事。
从受众群体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低龄向”和“成人向”的两极分化,虽然风格偏向成人向的《哪吒》与《大圣归来》成为了票房最高的两部国产动画电影,但以《熊出没》系列为代表的低龄化动画电影仍占据了国内高票房动画电影的主流。
根据猫眼专业版统计的观众画像显示,国内头部的动画电影受众群体差异显著。《熊出没》系列以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观众群体中,30-34岁占比明显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年龄段观众的子女正处于低龄阶段,需要家长陪同购票观影。《哪吒》、《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2》此类成人化动画则在20-29岁年龄阶层占比明显较高。
进口头部动画电影中,除了《你的名字》是日式纯爱题材,因而24岁以下观众群体占比明显较高之外,以《疯狂动物城》以及《寻梦环游记》为代表的高票房的作品主要偏向于全年龄段,观众年龄分布的曲线相对更加平滑,头部影片之间也并未出现国产动画那样两极分化的情况。
相比进口动画电影,国产动画电影在全年龄段的作品方面尚属于较为稀缺的状态,低龄动画电影难以吸引20-29岁年龄层的年轻观众,30-39岁年龄层的观众也更像是作为陪伴低龄子女无奈的选择。所以当《哪吒》、《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2》上映的时候,20-29岁的年轻观众的比例几乎都达了50%以上,成为了最重要的观众群体。
进口动画片中,除了《狮子王》以外,几乎所有的头部动画片20-29岁年轻观众比例都在50%以上。
我认为,此次《哪吒》的爆红让市场看到了成人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加上国产动画的日趋工业化,编剧水平、制作技术的提高,未来国产动漫产业将不再满足于只生产低龄动画作品,而会逐渐增加成人动画以及全年龄动画作品的数量,该区域的空缺有望得到填充,进一步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