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灵州的葬俗

唐代灵州的葬俗

杨森翔

 

      2003年春天,在吴忠金星村绿地苑基建工程中出土的大唐吕氏夫人墓志铭上,有如下一段文字:夫人“以太和四年830年)七月六日終於靈州私第,享年五十有七……其年十月十四日殯於回樂縣東原,禮也。”(全文见宁夏文史馆编《宁夏历代艺文集》)

      这段文字是古灵州在今吴忠的确证。

      然而也引起了一些同志的疑问。他们的问题是:吕氏夫人在当年的“七月六日”去世,为何直到“其年十月十四日”才下葬?更有同志断言:“这肯定是第二次下葬。第一次下葬的地方是‘回乐县东原’,第二次下葬的地方已不是原来的地方了……”言下之意,这块墓志不能成为唐灵州城址在今吴忠的确证。

     这其实是不了解古代、尤其是唐代灵州葬俗之故。

      关于古代灵州的葬俗,《嘉庆灵州志迹》有如下一段文字:

 

      余(该书作者郭楷)辑灵州风俗志,至于丧葬一条,不禁掩卷太息也。曰:俗之弊也久矣!

      古者丧礼,自大夫、士以下,或三月而葬,或逾月而葬,皆有常期。近世灵州士族,每有停柩数年者。问之其人,或曰:年命不利。或曰:亲死而遽委之野,心不忍也。夫以不忍之心,而言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先王制礼,顾独忍乎哉!诚以人死则体魄属阴,阴性喜静,故死者即土为安。且古礼亲死,则人子倚庐苫块,不敢预外事。今士大夫停柩于家,果能倚庐苫块,一如古礼乎?抑犹未免饮食出入为恒人也。忍于对亲之柩,饮食出入为恒人,而顾不忍葬其亲,其不忍抑何悖也!又况鸡犬之震惊,室宇之焚塌,凡人世不可料之事,孝子之心其惕息危惧,更有不忍言者乎!若夫星命不利之说,真野夫俗子之谈,为大雅所不道,而欲藉亲丧以求吉者,尤孝子之所不忍也。

 

      郭楷的这一段文字,讲清了一个事实,即:古代灵州的葬俗与“近世”(明清)葬俗之异同;表达了一个思想,即:“俗之弊也久矣”——对“近世”人死后“停柩数年”而不葬的陋习严重不满!

    这一段文字虽然是有感于明、清时期灵州的“俗之弊”而发,但对了解明清以前、特别是唐代灵州的葬俗,无疑是一把有用的钥匙。

      据《礼记·王制》,古代的丧葬礼制是:“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里的“殡”本义停柩待葬”。《说文觧字解释说,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这里的“葬”,即入土埋藏。《说文》曰:,臧也。”《礼记·檀弓》曰:葬也者,藏也。”《荀子·礼论》曰:故葬埋敬藏其形也。”都是这个意思。

    虽然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到了秦朝又遇上了“焚书坑儒”,上述规制有所破坏,但,大方向并未改变。尤其是到了唐朝,殡葬礼仪又反而趋于崇尚周礼倡导的模式。新旧《唐书·志》对此记述颇详。据《旧唐书·志第七·礼仪七》记载,唐代曾多次对丧葬礼仪进行考订和规范。著名的有:贞观十四年(640)、显庆二年(657)、龙朔二年(662)、上元元年(674)、开元五年(717)、七年(719)、二十三年(735)......

      考订的根据和指导思想,可引用魏征、令狐德棻奏折上的话来证明:

      “臣等奉尊明旨,触类旁求,採庶群经,讨论传记,或引兼名实,无文之礼咸秩,敦睦之情毕举,变薄俗于既往,垂笃义于将来,信六籍所不能谈,超百王而独得者也”。唐玄宗的话更简洁:“与其改作,不如师古”。

      因此,唐代殡葬礼仪在参照周礼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了。当时,一死者从断气到殡葬、奠基完毕,共有六十六道仪式。其中,大的环节就是:殓、殡、葬。

    殓,指的就是给死者穿寿衣,然后放在棺材内。通常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指的是给尸体清洗干净,裹上衣衾,称为“禭”,俗称为“搭衣架”。还要根据死者的地位、财富,将绢帛、丝绵、锦绣、珠玉等一同入殓。大殓是指裹上衣衾后把死者安置在棺材内。入殓的时候,一般平民口中会放一把米,称之为“饭喊”。而富贵人家通常放珠、玉,统称为“含”。所用棺材,如果是双层的,则称为棺椁。一般人通常用单棺,家境好的则用厚木。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在棺木外涂漆墓葬。

    殡,指的就是停殡。在初亡、停殡的日子里,凡是五服之内的亲属以及死者生前同僚好友先后相继前来吊孝,致送祭奠礼品,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慰问。服内的亲属还要根据亲疏关系穿丧服。丧服是由麻布制成,俗称“披麻戴孝”。一般同僚朋友亲来吊祭,只需要“缟”就可以了。

    当然,“殡”还有另一解,就是指整个殡葬仪式,殡葬事务。大唐吕氏夫人墓志上的“殡于回乐县东原”的“殡”,就是此义。

       葬,即入土埋葬。在入葬前,需要选好墓地。唐朝人都极讲究墓地风水,有专门替人卜地的风水先生,还有专门讲丧葬的《葬书》。他们认为,凡人生富贵祸福、官品利禄都由安葬所致。如果葬的风水好,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如果葬的不合适,后世子孙将会落败。

    殡葬必须选择吉日。棺椁出门送至埋葬的地方,俗称送葬,也称之为“出殡”。此时的仪式最为隆重。陪葬之物有木刻或泥塑的屋舍、车马、奴婢等,也有用纸糊的,用来表示奉生送终。送葬的内外眷属和亲朋好友都要身穿孝服,跟在后面。灵柩出动,前行者要用绋拉灵车,妇女则哭泣表示悲哀。一路上唱着挽歌直到葬所。富贵人家还在灵柩经过的中途举行路祭。路祭或丰富或俭朴。灵柩送到墓穴,丧葬才算完毕。返家后,素斋就食。民间通常由丧家招待邻居亲友宴饮,至醉方休,俗称“出孝”。......

      这一套葬俗,吕氏夫人也不例外。因为她属于“大夫,士,庶人”这个阶层,所以,她的葬礼必须遵守“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的礼俗。这样看来,吕氏夫人墓志上写“以太和四年830年)七月六日終於靈州私第,享年五十有七……其年十月十四日殯於回樂縣東原,禮也。”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sx4221/p/9092035.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