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engine学习(3)

  目前,我们还在函数prepareModel中徘徊,因为这函数实在是太长了,近乎包含了整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前面两篇,几何图形已经被导入到内存中,并且由一个simplemodel变成了一个optimizedmodel。现在程序拿起了屠刀,开始了切片过程。

  通常来讲,在3D打印中所说的slicer过程包含了切割几何体,连接多边形,生成Gcode的所有过程,但在此程序中,slicer步仅为生成切片的切割操作。每一个切包含若干个闭合平面多边形。这些多边形的产生分两步。第一,所有的三角形面片被切割成为一条线段;第二,将每层的线段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多边形。前篇所述的点-面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这一过程快速进行,因为两个相邻的面上的切割线段很有可能就是相邻线段。这段程序还可以帮助修补几何图形中的空洞,因此STL模型不需要那么完美。它也可以处理错误的法向量,所以它可以翻转线段来满足端点到端点的连接。slicer步骤之后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闭合多边形,然后会用到clipper来处理这些多边形(clipper只可以处理2D闭合多边形)。这一段来自cura-engine github主页的介绍。

  切割过程代码在slicer.h和slicer.cpp这两个文件中。首先我们看其中的class slicer

1  SlicerSegment project2D(Point3& p0, Point3& p1, Point3& p2, int32_t z) const
2     {
3         SlicerSegment seg;
4         seg.start.X = p0.x + int64_t(p1.x - p0.x) * int64_t(z - p0.z) / int64_t(p1.z - p0.z);
5         seg.start.Y = p0.y + int64_t(p1.y - p0.y) * int64_t(z - p0.z) / int64_t(p1.z - p0.z);
6         seg.end.X = p0.x + int64_t(p2.x - p0.x) * int64_t(z - p0.z) / int64_t(p2.z - p0.z);
7         seg.end.Y = p0.y + int64_t(p2.y - p0.y) * int64_t(z - p0.z) / int64_t(p2.z - p0.z);
8         return seg;
9     }

  class slicer中的这段代码是计算一个三角形p0,p1,p2和平面z的相交线的过程。就算公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如下

 

 

 

  画得虽丑,但科学是美丽的,咳咳.。。。函数project2D所表达的就是上面的公式了,至于六种情况的分类,我们可以在构造函数slicer()里面找到。没错,就是那六排if-else

Slicer(OptimizedVolume* ov, int32_t initial, int32_t thickness, bool keepNoneClosed, bool extensiveStitching)   把优化过的几何体ov按照厚度(thickness)切割成片片即layer。函数的前大半部分计算了三角面上被切割得到的线段,这些线段只有起点和终点,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后小部分使用makepolygon函数将线段们连接成多边形。

1  for(unsigned int layerNr=0; layerNr<layers.size(); layerNr++)
2     {
3         layers[layerNr].makePolygons(ov, keepNoneClosed, extensiveStitching);
4     }

  那么makepolygon函数又如何呢,这是一个200多行的大函数。本篇只能学习一小部分,欲窥其全貌,要等到之后我们学习了class Polygonsclass Polygon这些类之后才能领悟。本篇先看这一段:

 1  Polygons openPolygonList;
 2     
 3     for(unsigned int startSegment=0; startSegment < segmentList.size(); startSegment++)
 4     {
 5         if (segmentList[startSegment].addedToPolygon)
 6             continue;
 7         
 8         Polygon poly;
 9         poly.add(segmentList[startSegment].start);
10         
11         unsigned int segmentIndex = startSegment;
12         bool canClose;
13         while(true)
14         {
15             canClose = false;
16             segmentList[segmentIndex].addedToPolygon = true;
17             Point p0 = segmentList[segmentIndex].end;
18             poly.add(p0);
19             int nextIndex = -1;
20             OptimizedFace* face = &ov->faces[segmentList[segmentIndex].faceIndex];
21             for(unsigned int i=0;i<3;i++)
22             {
23                 if (face->touching[i] > -1 && faceToSegmentIndex.find(face->touching[i]) != faceToSegmentIndex.end())
24                 {
25                     Point p1 = segmentList[faceToSegmentIndex[face->touching[i]]].start;
26                     Point diff = p0 - p1;
27                     if (shorterThen(diff, MM2INT(0.01)))
28                     {
29                         if (faceToSegmentIndex[face->touching[i]] == static_cast<int>(startSegment))
30                             canClose = true;
31                         if (segmentList[faceToSegmentIndex[face->touching[i]]].addedToPolygon)
32                             continue;
33                         nextIndex = faceToSegmentIndex[face->touching[i]];
34                     }
35                 }
36             }
37             if (nextIndex == -1)
38                 break;
39             segmentIndex = nextIndex;
40         }
41         if (canClose)
42             polygonList.add(poly);
43         else
44             openPolygonList.add(poly);
45     }

  这一段讲述了把刚才求得的线段们连接成多边形的故事。可以看到,首先选取一个线段,然后通过它所在的三角面,找到和其相邻的三角面,在找到相邻三角面上的线段,查看其是否匹配,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会回到最初的那个三角面上,连接结束。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完成所有的情况,比如几何体有一些缺陷什么的,后面的代码是针对各种情况所作的处理,这些目前还很难懂,因为在这之前要搞懂Polygon这个基础类到底是如何构建的。咱们下回分解。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ama116/p/6485516.html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优质项目推荐】 1、项目代码均经过严格本地测试,运行OK,确保功能稳定后才上传平台。可放心下载并立即投入使用,若遇到任何使用问题,随时欢迎私信反馈与沟通,博主会第一时间回复。 2、项目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通信、物联网、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专业教师,或企业员工,小白入门等都适用。 3、该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进阶的绝佳选择;当然也可以直接用于 毕设、课设、期末大作业或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开放创新:如果您有一定基础,且热爱探索钻研,可以在此代码基础上二次开发,进行修改、扩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应用。 欢迎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欢迎借鉴使用,并欢迎学习交流,共同探索编程的无穷魅力!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