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三)教学用具
钢尺、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NB物理实验软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使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片段。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且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有的声音比较大,有的声音比较小。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活动】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 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如果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让同学们先自己实验操作,得到初步结论,然后使用NB物理实验演示,一起归纳。
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也就是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观察活动】使用NB物理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振动时波形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音调高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
【阅读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总结: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讨论: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探究点二 振幅与响度
问: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实验活动】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结束后借助NB物理实验重现实验现象,一起总结。

实验结果:
轻敲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重敲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根据实验结果知道: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继续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那么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探究点三 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下是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观察活动】使用NB物理演示不同乐器的波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通过借助NB物理实验演示,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使用软件:NOBOOK虚拟实验(物理)
地址:https://www.nobook.com/wu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