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博客主要介绍了dubbo的使用,这篇文章主要深入rpc的核心原理
准备知识:
1 java 网络编程(这里使用的bio)
2 java动态代理
3 反射
=================================
通俗来说rpc就是
客户端持有的是接口(但是没有持有实现),
服务端放的是接口的具体实现以及接口。
客户端把方法和方法的参数 以及其他参数 通过socket发送给服务端,
然后服务端执行相对应的方法,最后再把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RPC的架构一般分为三部分:
1)服务提供者,运行在服务器端,提供服务接口定义与服务实现类。
在本项目主要是(ITestService 以及 TestServiceImpl)
2)服务中心,运行在服务器端,负责将本地服务注册成远程服务,管理远程服务,提供给服务消费者使用。
在本项目主要是(IServerCenter以及BioServiceCenter)
3)服务消费者,运行在客户端,通过远程代理对象调用远程服务。
在本项目主要是(RpcProxy 返回代理对象)
核心代码如下:
服务提供者的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TestService {
String sayHi(String name);
}
服务提供者的接口实现
public class TestServiceImpl implements ITestService {
public String sayHi(String name) {
return "Hi, " + name;
}
}
服务中心接口抽象
public interface IServerCenter {
public void stop();
/**
* 开启服务
*
* @throws IOException
*/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 服务提供者注册到服务中心上
*
* @param servInterfaceName
* 服务接口名字
* @param servImplClazz
* 具体服务实现class
* @throws IOException
*/
public void register(String servInterfaceName, Class<?> servImplClazz);
}
服务中心接口实现
客户端的远程代理类(主要是生成代理对象,发送请求给服务器 并获取返回结果)
关闭流的代码这里省略了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int port = 9999;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BioServiceCenter bioServiceCenter = new BioServiceCenter(port);
bioServiceCenter.register(ITestService.class.getName(), TestServiceImpl.class);
try {
bioServiceCenter.star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ITestService iTestService = (ITestService) RpcProxy.getRpcProxyObject(ITestService.class,
new 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 port));
System.out.println(iTestService.sayHi("nihao "));
}
}
运行结果如下
注意:这个例子只是模拟了核心处理流程,还有以下几个点可以优化
1 bio相对来说性能不如nio ,可以考虑使用netty等高性能网络通信框架
2 使用更加高效的序列化方式,比如Google protobu ,kryo等
3 服务注册与发现 可以使用zookeeper实现,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