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的随笔

问题1:关于当初

     再读了博客B之后,觉得和作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高中只追求分数,考好大学,每天沉浸在书山题海,对于其他的事情并不关心,除了语数外物化,连课外书都不怎么看,对于以后的生活都是相信老师的,到了大学就好了。后来高考不紧不慢的来了,没有整个人也就空了,对于大学生活一片空白,连想象都不知道从何开始,    选择这个专业,只能说是缘分吧。高考结束,并没有想留在湖北,抱着试试的心态填了华科,压线录取,专业调剂,然后来到了软件学院,所以一切都是缘分啊。不过在收到录取信息以后还是很兴奋,觉得自己有可能成为一个像电影中厉害的黑客一样,也有意思紧张,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带着紧张核心分走进了大学的校园。最开始的学习就是课本,网易云课堂,自己也会在图书馆借一些相关的书。代码量还是较少,也就完成了贪吃蛇,学分管理系统的几个初级的项目。

问题2:关于未来

       在看了博客K之后有很多感触,正如作者所说“也许,最让一个人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不是他做成了什么,而是他选择了什么。”作为大三的学生,我正面临着很多选择,这些选择无所谓对错,但都至关重要,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个问题。博客K中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

1.在大学的时候尽量多地进入公司参与实际工作,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提前认识工作和自己,以便毕业时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方向。

2.从毕业开始到毕业后至少5年内,踏踏实实地专研技术,这是一个积累过程,千万不要把心思放在钱和职位上。钱和职位只是能力的附属品,不要让其喧宾夺主。
3.从毕业后3年到7年的时间,注意学习工作当中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流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30岁以前,踏踏实实地学习。学技术,学做人,学做事。30岁以后再谈自己的发展。
还有很多,虽然还未进入职场,就已经感受到了大佬丰富的人生阅历,自己以后也肯定要从技术出发,学好做人做事。对于未来我也清楚我的挑战,因为在大学三年里学的技术不好,没有参加什么项目,学院的各种课程设计都是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自己的动手能力,代码能力都有限,而且对于专业方向也没有什么显得想法,在日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挑战,不过当你觉来不及的时候还为时不晚,从现在开始努力,相信还是有机会成为一名好的技术人员。与其他同学相比我觉得我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从小很独立,能很快适应环境。接下来的一年规划还是以学习为主,多学学技术,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未来一年要学的技术主要是C和JAVA,c主要是巩固以前的知识,java想主攻web方向,一年以后要能独立的建立和维护网页。同时也要加入技术团队,一起做一点实际的大项目,锻炼自身能力。(这里根据助教评论增加了比较具体的规划)
 
问题三:关于当下
       看了博客C关于大三生活的这样描述"大三是我看书最多、思考最多、积累最多的时候。大三我主要是沉稳冷静地做事情,用不断地做事情、看书和思考,压抑心底深处的对前途的迷茫。其实整个大三,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只知道像一个运动员一样一直往前奔。早在大二的时候,我们班很多同学就开始准备 GRE 了,我也就跟风准备 GRE,在大三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在背单词上。说实话,当时我捧起红宝书的时候,出国的动机并不强烈。那时候我并没有对美国和中国在各方面的差距有清晰的认识,且过于小看环境对人的影响。潜意识中,我想读计算机的研究生,考研可比出国转读计算机专业要简单多了,学长也告诉我,申请计算机专业很难,我们数学系也鲜有先例。因为正方面没有很强的激励,反方面又觉得困难重重,我就不太把出国当回事,除了背背单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读计算机书上。我专门扫荡 TP312(计算机理论和编程)那个分类,同时看了很多英文原版书。TP312 中的大部分书,我都是囫囵吞枣地看,做一些总结性的笔记,只有少数几本,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编程珠玑》,是认认真真看的。这时候的我已经没有时间,或者说耐不下性子一条一条做题了,只能浏览一些题。即使这样浏览,也让我在后来大四的工作面试中占了很多优势。 "
     现在的我也是这样,大三经历了一半了,感觉毕业在即,但时还是不太清楚我要去干嘛,我能干嘛。成绩中下,不知道是考研究生还是去工作,考研方向也不知道,工作方向也不明一种确。寒假回家和高中物理老师聊天,问他当时在华中师范大学为什么没有考研究生,考了也许后来生活会不一样。他说他上大学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成为一名老师,既已经可以成老师了,目标达成,那就是要想着怎么教好学生而不是追求不一样的生活。虽然现在很迷茫,但也是好事,迷茫是因为还有选则。比起现在纠结,还不如做一做有意义的事,看看喜欢的心理学书,考个心理咨询师,也还有很多专业课的书要学习,毕竟以前只求60分万岁,丢掉的都得还回来。关于当下,踏踏实实的学,积累知识总是对的。
      其实从心里不太喜欢这个专业,可能是程序员离我想要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吧,但是已经学习了三年,对这个专业还是有一定了解了,觉得以后还可能是个吃瓜群众吧。现在已有的专业素养觉得是软件架构的设计,对软件生命周期的了解,以及对文档写作有了很好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很大不足,特别是代码能力,对复杂系统代码的处理和设计还有欠缺,没有参加过大型的项目经验,这些方面在以后的一年半里还要努力。
    目前还是更倾向与考研究生,多学一点东西,也给自己一个缓冲,现在已经明确了目标,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这里根据助教评论增加了以及自己的思考,最后决定了毕业后的方向)
 
问题四:关于课程
       在整个大学修了几十门课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算法设计与分析》,任课老师是邱德红老师,这门课其实并没有讲授太多新的知识,大部分是以前的C语言课程内容,而我当时C语言学的很差,最开始很害怕这门课,因为基础不好。邱老师总是很和蔼,上课也特别爱笑,在邱老师课设课的时候,我有从新将以前的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汉诺塔,约瑟夫环,还有很多经典的东西都从新学了一遍,以前都是不太理解就记住,能考试就行,当真正懂了之后感受还是不一样的。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一切还来得及。科班出身与速成的培训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速成班就像我以前一样,相同的程序会写,稍微变化一点就不会了,而且我觉得科班出生思维不一样,我们学了软件工程,软件体系架构等等特有的课程,这是我们不仅仅站在一个程序员看问题,而是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
      博客E这样写道“或许,我个人的经历也不足以代表一般性。而我依然还是痛恨培训学校。 因为他们会教学生简历造假。 会教学生投机取巧。 会教学生“如何开发项目”。 然而,那些项目经验,几乎一文不值。 甚至不如一些学生在寝室里写出来的没有界面的小DEMO。至于为什么是北大青鸟和达内,因为枪打出头鸟。 它们叫得最厉害。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程序员,是不应该去参加培训的。更何况,培训真的没有什么用。 多半都是想走捷径,不劳而获。 而若要好好走好职业道路。 在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应该学会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我觉得很有道理,人一生必须一直学习,一直自我完善。
 
问题五:关于师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觉得大学老师更是这样。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学生也是成年人,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像上课武老师说的,我们的关系就像健身教练和运动员,老师只是负责指导,并不能强迫我们学习。我期望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在学习中老师是我的尊敬的应路人,也希望在生活中能成为朋友。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压抑也不张扬,个人比较喜欢在这种气氛下工作和学习。
参考博客: (改进时加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oubleNing/p/8526702.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