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BFS和DFS,这是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很多很多算法的基础。
不过在说这个之前需要先说一下图和树,当然这里的图不是自拍的图片了,树也不是能结苹果的树了。这里要说的是图论和数学里面的概念。
以上概念来自百度百科。
数学里面的图就是许多的点和许多的边把这些点连了起来,具体每个点放在那里没啥关系,重点是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个图长得就像是下面这样:
这个图有6个点,8条边,其中有一条是自己连接自己的。
然后图的话有有向图,无向图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分类,比如二分图等等,可以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看一下就差不多明白了。
然后树的话其实也是图,但是比较特殊而已,他有N个点,N-1条边,而且这N个点是互相连通的,那么这个图就能画成一颗树一样的样子。
倒过来看就很像一棵树。
然后下面要说的是BFS和DFS,这两个是一个缩写,全称是 BFS:Breadth-First-Search,宽度优先搜索;DFS:Depth-first search,深度优先搜索。
都是一种搜索,只不过搜索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先说说搜索,顾名思义,搜索就是。。。搜索。对于一个图来说,搜索就是从某个点开始,不停的搜索与他相连的所有的点,然后以此接连下去,直到所有的点都被搜索到了。
然后BFS的话就是宽度优先。
比如这个图,如果从1开始进行搜索的话,BFS的步骤就是,先搜索所有和1相连的,也就是2和5被找到了,然后再从2开始搜索和他相连的,也就是3被找到了,然后从5搜,也就是4被找到了,然后从3开始搜索,4被找到了,但是4之前已经被5找到了,所以忽略掉就行。然后3开始搜索,忽略4所以啥都没搜到,然后从4开始,6被找到了。。。
就是这样,这就是BFS。。。
说完DFS比较一下两个的区别可能会比较好理解。
DFS的话从1开始,先找到其中一个相连的,2被找到了,然后直接开始从2开始搜索,3被找到了,然后从3开始搜索,4被找到了,然后从4开始搜索,5被找到了,然后从5开始搜索,忽略已经找到的所以啥都没找到。然后没路可走了,回到前面去再走另一条路,从4开始,6被找到了,然后又没路可走了,然后再回去前面4,然后没路了 ,回去前面3,然后一直这样。。。
DFS 就是像走迷宫一样一条路走到头直到走不通才回到前一个换一条路。。。就是这样。。。
DFS和BFS主要是运用于对于图和树的搜索,但是绝大部分问题模型都是可以建模变成一个图或者树的,所以差不多不少问题都会涉及到这两个。
现在知道了这个东西的实现的步骤了。下面就要说一下怎么用代码来实现他。
先说图吧,对于每个点来说就是标号1,2,3。。。。N就好,表示有N个结点,一般题目也已经标好号了。
然后边的话一般会就是 u,v 这样表示有一条边连接u点和v点。
存储一个图的边有三种方法:
首先说一下存图就是对于每个点u,记录他能到的所有点就行了。。。
邻接矩阵:
直接开一个N×N的二维数组E,然后 E[i][j] 为1的时候表示 i 和 j 之间有一条边,0的时候就没有。
这样很方便简单,但是有几个缺陷,首先是效率问题,超过1000个点一般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允许了。然后就是如果从 3 到 5 有两条边的话,就没法表示了。。。
所以一般很少用了现在,当然有些算法还是会用到的。
int E[110][110]; E[1][2]=1; E[5][3]=0;
邻接链表:
使用链表的方式保存一个结点的所有边,就是每个点都有一个链表。
当然写个链表很麻烦,所以一般是用vector来替代。就像是下面这样。
vector <int> E[110]; E[3].push_back(6) // 有一条从3到6的边。
具体vector怎么用自行学习
前向星:
这个名字实在逼格太高,而且很好用效率也高,所以我一直都用这种方式来存图。
他和链表几乎没什么区别,就是每次添加新的边的时候往开头加,而不是往最后加。
具体就像是下面这样:
struct Edge { int to,next; }; Edge E[1010]; // 总共不超过1000条边。 int head[110],Ecou; // 不超过100个点。 void init() // 初始化。 { memset(head,-1,sizeof(head)); Ecou=0; } void addEdge(int u,int v) // 增加边 u,v。 { E[Ecou].to=v; E[Ecou].next=head[u]; head[u]=Ecou++; }
具体的代码可以慢慢理解,而且刚开始的话用前面两种也可以。
然后说说BFS和DFS怎么写。
首先BFS的话需要一个队列这种数据结构来保存,队列在另一篇有说。
因为每次找到和u相连的之后要一个个找这些点,符合先进先出。
代码如下:(采用第二种存图方式。)
bool vis[110]; // 记录已经走过的点,防止重复访问。 void BFS(int root,int N) // N个点的图,从root点开始搜索。 { queue <int> que; memset(vis,0,sizeof(vis)); // 初始化。 vis[root]=1; que.push(root); int u,len; while(!que.empty()) { u=que.front(); que.pop(); len=E[u].size(); for(int i=0;i<len;++i) // 找到和u相连的所有点,存在一个vector里面。 if(vis[E[u][i]]==0) { vis[E[u][i]]=1; que.push(E[u][i]); } } }
十分建议手算模拟一下这个算法,对于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是DFS:需要一个栈,因为每次都是搜到之后不停的往下搜,符合先进先出。但是一般来说不用栈,而是直接通过函数的递归就行了。
bool vis[110]; int N; void DFS(int u) { int len; vis[u]=1; len=E[u].size(); for(int i=0;i<len;++i) if(vis[E[u][i]]==0) DFS(E[u][i]); }
差不多就是这样,也建议好好模拟一下。
至于这两个的用途,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有些需要各自的特性的话就不行了。
DFS主要的特性是深度优先,总是不停的往下找,走到没路才罢休。
BFS则是从root开始扩展,每一层都是精密的搜索完整了才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