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CL机制

接触NS2这么长时间了,对TclCL机制一直都是半知半解,今天重新看了书,做以下笔记:

我们以TcpAgent的相关代码为例,重新回顾一下TclCL。

首先,在tcp.p中的TcpAgent类声明如下:

class TcpAgent::public Agent {

public:

   TcpAgent();

   Virtual void recv(Packet*,Handle*);

   Virtual void timeout(int tno);

   Virtual void timeout_nonrtx(int tno);

   Int command(int argc,const char* const* argv);

   Virtual void sendmsg(int nbytes,const char *flags=0);

………

}

其父类Agent是TclObject的后代。然后,在tcp.cc中定义了一个TclClass的子类:

Static class TcpClass::public TclClass {

Public:

TcpClass():TclClass(“Agent/TCP”) {}

TclObject* create(int,const char*const*){

    Return(new TcpAgent());

}

}class_tcp;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此处不仅声明了这个类,而且将其实例化了,创建了一个实例class_tcp。因此,当NS刚刚运行时,这个类的构造函数就被执行了一次,导致的结果是:有两个Otcl类,Agent和Agent/TCP被声明了,同时class_tcp和Agent/TCP的关联关系别登记了下来。

假设NS开始运行了,在用户的tcl脚本中正在执行“new Agent/TCP”。那么在new{}过程中,一个Agent/TCP的解释对象被创建了,并且调用了它的实例过程init{},让我们来看Agent/TCP的init过程:

Agent/TCP instproc init {} {

  Eval $self next

  Set ns [Simulation instance]

$ns create-eventtrace Event $self

}

这里,父类的init过程被最先调用,这最终导致基类SplitObject的init过程被调用,在那里create-shadow方法负责创建影像对象,根据TclClass所登记的关联关系,class_tcp的create函数被调用了,class_tcp的create函数创建出一个TcpAgent对象,并返回了其指针,这个编译对象的指针在后面的command函数时是要用到的。创建编译对象时,它的构造函数被执行了,让我们再看TcpAgent的构造函数:

TcpAgent:: TcpAgent():Agent(PT_TCP).

   T_seqno_(0),t_rtt_(0),t_srtt_(0),t_rttvar_(0).

   T_backoff_(0),ts_peer_(0)…

{

……

   Bind(“rtt_”,&t_rtt_);

   Bind(“seqno_”,&curseq_);

   Bind(“cwnd_”,&cwnd_);

……..

}

此处建立了几个绑定变量,于是在解释对象中有了rtt_、seqno_、cwnd_等变量,并且自此以后这些变量和它们所各自绑定的编译对象的成员变量在任何时候都取相同值,在绑定时,这些变量被初始化了,被设置为Agent/TCP(或其某个父类)中定义的同名变量的取值,我们注意到这些便来那个的缺省值是在~/ns/tcl/lib/ns-defoult.tcl中被设置的:

Agent/TCP set rtt_ 0

Agent/TCP set seqno_ 0

Agent/TCP set cwnd_ 0

…….

这些脚本是在NS开始运行之后而先于用户的TCl脚本之前被执行的,因此,当创建对象过程中绑定变量时,这部分脚本已经被执行了。这些缺省值是有效的,至此,互为影像的解释对象和编译对象就创建完成了。之后,当要执行这个解释对象的一个操作时,如果该操作不是一个有效的实例过程或命令,就会利用刚才保存的编译对象的指针,去调用编译对象的command函数。

在command函数中,根据传入的命令行参数执行操作,并返回TCL_OK或TCL_ERROR来告知解释器操作成功与否,为了使得这些操作有类似otcl实例过程一样的基础性,在com函数最后调用了其父类的command函数。在command函数中实现向解释器传递执行结果。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yl-share-happy/archive/2012/05/08/xyl.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量也在日益增长,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水体的污染,水质恶化,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长期以来,油类物质(石油类物质和动植物油)一直是水和土壤中的重要污染源。它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使水质恶化,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因此各国都加强了油类物质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的治理。对于水中油含量的检测,我国处于落后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所以难以满足当今技术水平的要求。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正确数据,使分析数据具有与现代测试技术水平相应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不断提高分析成果的可比性和应用效果,检测的方法和仪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了这两方面才能保证快速和准确地测量出水中油类污染物含量,以达到保护和治理水污染的目的。开展水中油污染检测方法、技术和检测设备的研究,是提高水污染检测的一条重要措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质污染现场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研究价值。 本课题针对我国水体的油污染,探索一套检测油污染的可行方案和方法,利用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技术,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情的适于野外便携式的测油仪。利用此仪器,可以检测出被测水样中亚甲基、甲基物质和动植物油脂的污染物含量,为我国众多的环境检测站点监测水体的油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 内容概要 《计算机试卷1》是一份综合性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测试卷,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试卷包括单选题和操作应用两大类,单选题部分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应用部分则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 ### 适用人群 本试卷适用于: - 计算机专业或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于课程学习或考试复习。 - 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士,作为实战演练材料。 - 对计算机操作有兴趣的自学者,用于提升个人计算机应用技能。 - 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资源或出题参考。 ### 使用场景及目标 1. **学习评估**:作为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评估工具。 2. **自学测试**:供个人自学者检验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熟练度。 3. **职业发展**:帮助职场人士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工作竞争力。 4. **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学生的课后练习。 5. **竞赛准备**:适合准备计算机相关竞赛的学生,作为强化训练和技能检测的材料。 试卷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题目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试卷的学习与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