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没事在宿舍看了看《大宅门》,老版;为什么看这个呢?以前没上大学就在家看了几集,印象深刻,特别是张丰毅演的季宗布。这不又看了一遍,看到他离开白府发的那番宏论,不禁感触良多,随手谷歌之,发现了这篇,与读者共享……
看过陈宝国演的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神鞭》,记忆犹新。
下面是原文。
四十集电连续剧刚一开幕,出生后只笑不哭的白景琦便给人留下“不凡”的印象。稍大,他又用“安公牛黄”喂金鱼,向老师的鼻烟壶里掺臭豆腐,在门顶放墨汁戏弄老师等一系列恶作剧,显示了他的确不凡.
就是这个气走了四位先生,又接连找了二十几位教师都不敢教的主儿,在季宗布面前竟然服服贴贴、言听计从。季宗布究竟有那些高招?概括起来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不拘一格,发展个性原则。
季宗布认为: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天下孩子都一样也就乱了套。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也未必没有出息,大可不必把孩子管的循规蹈矩。短短几句话,表明了季先生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和发展个性的教育观。也许,季先生正是从这顽劣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从而产生了重塑自我的兴趣。的确,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了未必没有出息。按季先生的话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没有一个循规蹈矩的主儿。打破“天园地方”“地心说”“上帝造人”等传统神话的也都是这些“叛逆者”。正是这些主儿,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生力军。
其二,“教育一致性”原则。
季宗布接受了白家的聘请后,向二奶奶提出了“我不管怎样管孩子,你都不能拦着”的唯一要求。按说,人多办法多,人多力量大,但对孩子的教育就同拔河一样,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只能使孩子左右摇摆,甚至走向反面,白家是如此,现实中的很多家庭也是如此。景琦将墨汁放在门上,故技重施而自食其果,动起来刀子又让季宗布卸脱臂臼时,果然引起了其父颖轩和家人秉宽的不满。但白二奶奶不仅没听他们的挑唆,反而亲自下厨做了四菜一汤,对老师表示嘉奖。当秉宽因季宗布不合常规的教法再次产生怨言时,白二奶奶干脆警告说:“她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是开头说好了的,以后谁再瞎嘀咕就给我撵出去,也有你!”这就使白景琦彻底失去了护身符,也为季宗布以后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才能铺平了道路。假如白二奶奶换换做法,和丈夫、家人对老师群起而诽之,季宗布也只有步前师后尘,卷捕盖走人的份儿。白景琦究竟会怎样发展,那就实在难以预料了。
其三,信其道、亲其师原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亲其师。亲师与信道应该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当季宗布看出景琦不甘服输,想着弄个什么招儿把他给治了时,就伸出一根指头让其折,景琦两手齐上都无可奈何;当景琦只想学功夫而不愿读书时,季宗布又让景琦在几篇教科书中任意说出两个字,他都能滔滔不绝的接背下去时,这位从不服输的魔王才以“你神了!”“你真神了!”两句赞语,表示自己彻底拜服在季宗布的“道”下。
虽说“教无定法”,但符合教育规律的各种教法总是殊途同归的。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听到的是 “多穷”,穿条烂裤子!”“原来是个四眼!”等轻视的议论,但当他用高超的技巧为同学进行风琴演奏时;当他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主题队会画了一幅雷锋像时;当他用京剧唱《苏三起解》,用女音唱豫剧《花木兰》时,学生议论中“穷”则变成了“和雷锋一样朴素!”,“四眼”则变成知识的象征了。
大凡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总想用恶作剧在同学面前显示威风。当老师的才华令其心服口服、五体投地时,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本事越大,师德越高,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份量。“亲其师,信其道”的力度也就越大。
其四、因材施教原则。
“孩子得管,可别管傻了。”特别象白景琦这类活泼好动型的孩子,如果把他整天关在书房里背《四书》《五经》,他早晚非得变着法儿捅几个漏子不可。季宗布深谙因材施教,相机诱导之法,不是把景琦死死拴在学校里,而是有时带他串花房,向他讲述花卉知识;有时带他逛大街,指着匾牌讲书家掌故;有时串到古玩店,给他讲一大堆奇闻轶事。习武、骑马、练书法、学画画、学打枪、读《医案》……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学习效果也能从百寿扇面书法夺魁;为香玲治伤医高胆大;以及杀德兵、败田木一系列表现中略见一斑。而被视为学生“正业”的《庄子》之类究竟读的如何?居中没有说明,但从景琦孜孜不倦、秉烛夜读,烦人打扰的劲头来看,其学习效果比起原来的闭门读书来看一定要好得多。
季宗布的育人过程不仅符合教育规律,更显示了他“打铁先得自己硬”的高超技艺。这正如谁也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送给别人一样,季宗布如果没有“论学问是国子监的监生,论功夫是神机营的武师,论什么都是一等一的”本事,白景琦又岂会轻易拜服。
看来,要想做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懂教育规律之外,还非得有几手让学生信服的过硬本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