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吗

新到一个公司,还处于试用期,一直以来做的开发,刚来的时候项目组负责人说让我做一个项目的测试,对于测试一窍不通。

随即,他就给了我一个项目的式样书,说是先让我写测试用例,一直做得开发的我有些心不甘清不愿,但是这次来的大公司,不像以前的小公司那样混乱的流程,可能是试用期阶段,所以不能重用吧。

一直以来都作coding脑袋转不过来个儿,没有源码怎么做测试呢??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一个软件设计的概念,叫测试驱动开发(TDD),难道说就是传说中的先测试后coding???大公司就是大公司,流程管理什么的就是不一样啊,虽然对这个也不会,但是,为了保住饭碗,必须投入努力,认真去学习……继而,士气也是异常高涨,晚上回去也不玩了,去看相关资料……

就这样过了两天,随着对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我发现有很多东西他都没有给我,再不济也得给我个接口神马的,后来我就冷静思考,严重怀疑他让我写的是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就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的那种………………

后来我的想法也得到负责任的证实

然后心里无味杂陈……

悲催的新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mll/archive/2011/12/30/230728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根据下面的话写70字的感悟:观察产品是提高成品率的前提 我经常长时间待在现场,拿着自己的放大镜全神贯注地查看产品。如果放大镜的倍数还不够用,我就用显微镜观察,有时一看就是一小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渐渐对产品产生了感情,一旦发现瑕疵,就会不禁在脑中重现实际生产流程,并推测“这孩子(产品)是在哪个环节受伤(出现残缺)的呢?” 如果是高规格的产品,有时良品率只有 10%,甚至 5%。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名为 IC (Integrated Circuit,即集成电路)的半导体。IC 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在一块边长仅有两三毫米的方形硅基板上,搭载着数十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等元件。它是制造手机等电子产品时不可或缺的部件。如果用显微镜观察 IC,就能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晶体管,哪怕只混入微量杂质,也会使 IC 沦为废品。 半导体产业始于美国硅谷,后来在日本逐渐繁荣。这是一场微观世界的“产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能在一枚硅晶片上获得多少个良品”。换言之,这是一场关于成品率的竞争。 起初的良品率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一枚硅晶片只能生产出一到两个良品,因此最初的 IC 价格高昂。但随着行业整体工艺水平的提高,成品率也逐渐上升,等到一枚硅晶片能够生产几千乃至几万个合格品时,IC 的单价也就随之大幅下跌。于是,随着半导体价格的下跌,诸如电视机、收音机等使用半导体部件的电器产品,其价格也变得平民化。 要想提高成品率,首先必须从观察产品做起。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听到产品的声音,从而得知产品“哪里疼”“在哪里受的伤”,进而查明生产流程中的问题环节。 我之所以一直使用“产品的声音”这种拟人的表达方式,并非单纯为了让说明显得生动,而是为了强调认真观察产品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达到这样的心境。
02-15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