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open函数实现文件只保存一次写_【理解计算机系统】通过Linux源码读懂文件I/O(一)...

公众号原文阅读:

【理解算机系统】Linux源码读懂文件I/O(一)​mp.weixin.qq.com
6b542b748d072bb62753598399b457f6.png

Linux中的文件

文件I/O是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实现数据持久化的手段。对于Linux来说,其“一切皆是文件”的思想,更是突出了文件在Linux内核中的重要地位

1. 文件、文件描述符和文件表

  • Linux内核将一切视为文件,那么Linux的文件是什么呢?其既可以是事实上的真正的物理文件,也 可以是设备、管道,甚至还可以是一块内存。狭义的文件是指文件系统中的物理文件,而广义的文件 则可以是Linux管理的所有对象。这些广义的文件利用VFS机制,以文件系统的形式挂载在Linux内核 中,对外提供一致的文件操作接口。
  • 从数值上看,文件描述符是一个非负整数,其本质就是一个句柄,所以也可以认为文件描述符就 是一个文件句柄。那么何为句柄呢?一切对于用户透明的返回值,即可视为句柄。用户空间利用文件描述符与内核进行交互;而内核拿到文件描述符后,可以通过它得到用于管理文件的真正的数据结构。
  • 使用文件描述符即句柄,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加了安全性,句柄类型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无法通过任何hacking的方式,更改句柄对应的内部结果,比如Linux内核的文件描述符,只有内核才能通过该值得到对应的文件结构;二是增加了可扩展性,用户的代码只依赖于句柄的值,这样实际结构的类型就可以随时发生变化,与句柄的映射关系也可以随时改变,这些变化都不会影响任何现有的用户代 码。
  • Linux的每个进程都会维护一个文件表,以便维护该进程打开文件的信息,包括打开的文件个数、每个打开文件的偏移量等信息。

2. 内核文件表的实现

内核中进程对应的结构是task_struct,进程的文件表保存在task_struct->files中。其结构代码如下所示:

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fdtable.h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clude/linux/fdtable.h
 * Open file table structure
 */
struct files_struct {
  /*
   * read mostly part
   */

  /* count 为文件表files_struct的引用计数*/
	atomic_t count;
	bool resize_in_progress;
	wait_queue_head_t resize_wait;
   
   /*文件描述符表*/
   /* 为什么两个fdtable呢? 这是内核的一种优化策略, fdt为指针,而fdtab为普通变量,一般情况下, fdt是指向fdtab的,当需要它时候,才会真正动态申请内存,因为默认大小的文件表足以应付大多数情况,因此这样就可以避免频繁的内存申请。 这也是内核的常用技巧之一,在创建时,使用普通的变量或者数组,然后让指针指向它, 作为默认情况使用, 只有当进程使用量超过默认值时候,才会动态申请内存*/
	struct fdtable __rcu *fdt;
	struct fdtable fdtab;
  /*
   * written part on a separate cache line in SMP
   */
  /*使用__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可以保证file_lock是以cache line 对齐的,避免了false sharing */
	spinlock_t file_lock __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适用于查找下一个空闲的fd*/
	unsigned int next_fd;
    /*保存执行exec需要关闭的文件描述符的位图*/
	unsigned long close_on_exec_init[1];
    /*保存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位图*/
	unsigned long open_fds_init[1];
	unsigned long full_fds_bits_init[1];
    /*fd_array为一个固定大小的file结构数组, struct file是内核用于文件管理的结构, 这里使用默认大小数组, 就是为了可以涵盖大多数情况, 避免动态分配*/
	struct file __rcu * fd_array[NR_OPEN_DEFAULT];
};

下面看看files_struct是如何使用默认的fdtab和fd_array的,init是Linux的第一个进程,它的文件表是一个全局变量,代码如下:

387e7e974d491c9c923cecb6dc49d814.png

init_files.fdt和init_files.fdtab.fd都分别指向了自己已有的成员变量,并以此作为一个默认值。后面的进程都是从init进程fork出来的。fork的时候会调用dup_fd,而在dup_fd中其代码结构如下:

cd08d0c82750b9158dc6c2bf9411bdb7.png

初始化new_fdt,同样是为了让new_fdtnew_fdt->fd指向其本身的成员变量fdtab和fd_array。

因此,初始状态下,files_struct、fdtable和files的关系如图

ca9f8be4fda7a41f80398083eff2b21d.png

3. 打开文件

open在手册中有两个函数原型

  • 手册地址: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2/open.2.html

dfa7ec199977fed3375ae7364d5759c3.png

这样的函数原型有些违背了我们的直觉。C语言是不支持函数重载的,为什么open的系统调用可以有两个这样的open原型呢?内核绝对不可能为这个功能创建两个系统调用。

在Linux内核中,实际上只提供了一个系统调用,对应的是上述两个函数原型中的第二个。那么open有两个函数原型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们调用open函数时,实际上调用的是glibc封装的函数,然后由glibc通过自陷指令,进行真正的系统调用。 也就是说,所有的系统调用都要先经过glibc才会进入操作系统。这样的话,实际上是glibc提供了一个变参函数open来满足两个函数原型,然后通过glibc的变参函数open实现真正的系统调用来调用原型二。

可以通过一个程序open.c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代码如下:

/*
 * @Author:     AlexZ33
 * @Date: 2020-12-21 
 * @LastEditTime: 2020-12-21 
 * @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
 * @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
 * @FilePath: /CS-notes/C/basic/文件IO/open.c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int fd = open("test_open.txt", O_CREAT, 0644, "test");
    close(fd);
    return 0;
}

在这个程序中,调用open的时候,传入了4个参数,如果open不是变参函数,就会报错,如“toomany arguments to function‘open’”。但是请看下面的编译输出:

#gcc -g -Wall 2_2_1_test_open.c
# 

6e507e80601d11c3e1efeb443c2cd8c4.png

没有任何的警告和错误。这就证实了我们的猜想,open是glibc的一个变参函数。fcntl.h中open函数的声明也确定了这点:

extern int open (__const char *__file, int __oflag, ...) __nonnull ((1));

a6ff29930dd0da4dba9094b4e0b9cb55.png

3.1 open()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mode_t mode);

open参数:

  • pathname: 表示要打开的文件路径
  • flags: 用于指示打开文件的选项。
  • mode:只在创建文件时需要,用于指定所创建文件的权限位(还要受到umask环境变量的影 响)。

flags 用于指定文件的打开/创建模式,这个参数可由以下三个互斥的常量(定义于 fcntl.h)通过逻辑或(|)连接:

O_RDONLY       只读模式 
O_WRONLY      只写模式 
O_RDWR          读写模式

这三个选项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被指定。为什么O_RDWR!=O_RDONLY|O_WRONLY呢?Linux环境中,O_RDONLY被定义为0,O_WRONLY被定义为1,而O_RDWR却被定义为2。

之所以有这样违反常规的设计遗留至今,就是为了兼容以前的程序。

其他可选常量

62fa9d6f3f58f1dd76b44b09e1572e85.png

以下用于同步输入输出

00d1e1e3d6dc85e44428fdaf1bf5e100.png

mode 和 fopen() 函数的 mode 参数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 flags 为 O_CREAT 或 O_TMPFILE 时,必须提供 mode 参数;否则mode参数将不起作用。

返回值 open() 的返回值是一个 int 类型的文件描述符,打开失败返回 -1。

区别

  • 前者(open)属于低级IO,后者(fopen)是高级IO。
  • 前者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后者返回一个文件指针。
  • 前者无缓冲,后者有缓冲。
  • 前者与 read, write 等配合使用, 后者与 fread, fwrite等配合使用。
  •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后者。
  • fopen() 是 C 标准库中的函数,而 open() 是 Linux 中的系统调用函数。
注意: 当我们调用open函数时,实际上调用的是glibc封装的函数,然后由glibc通过自陷指令,进行真 正的系统调用。也就是说,所有的系统调用都要先经过glibc才会进入操作系统。

3.2 fopen()

#include <stdio.h>
FILE *fopen(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mode);

mode 指定文件的打开模式:

  • r:只读方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 r+:可读可写方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该文件必须存在)
  • w:只写方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0,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 w+:可读可写方式创建一个文本文件(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零,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
  • a:追加方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会建立该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EOF符保留))
  • a+:可读可写追加方式打开一个文本文件(若文件不存在,则会建立该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后,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 (原来的EOF符不保留)) a 和 a+ 的区别:a 不能读,a+ 可以读
  • rb:只读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r)
  • rb+:可读可写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r+)
  • wb:只写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w)
  • wb+:可读可写方式生成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w+)
  • ab:追加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a)
  • ab+:可读可写方式追加一个二进制文件(使用法则同a+)

返回值 fopen() 的返回值是一个 FILE 类型的指针,若打开失败则返回 NULL。

3.3 open源码跟踪(选读)

我们经常这样描述“打开一个文件”,那么这个所谓的“打开”,究竟“打开”了什么?内核在这个过程中,又做了哪些事情呢?这一切将通过分析内核源码来得到答案。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fs/open.c 

跟踪内核linux/fs/open.c open源码open->do_sys_open,代码如下:

4e2e92910d4a43bc24b67e050685c92b.png
static long do_sys_openat2(int dfd, const char __user *filename,
			   struct open_how *how)
{
	struct open_flags op; 
	int fd = build_open_flags(how, &op);
	struct filename *tmp;

	if (fd)
		return fd;
 /*将用户空间的文件名参数复制到内核空间*/
	tmp = getname(filename);
	if (IS_ERR(tmp))
		return PTR_ERR(tmp);
 /*未出错则申请新的文件描述符*/
	fd = get_unused_fd_flags(how->flags);
	if (fd >= 0) {
        /*  申请新的文件管理结构 */
		struct file *f = do_filp_open(dfd, tmp, &op);
		if (IS_ERR(f)) {
			put_unused_fd(fd);
			fd = PTR_ERR(f);
		} else {
            /* 产生文件打开的通知事件*/
			fsnotify_open(f); 
            /* 将文件描述符fd 与文件管理结构file 对应起来, 即安装*/
			fd_install(fd, f);
		}
	}
	putname(tmp);
	return fd;
}

long do_sys_open(int dfd, const char __user *filename, int flags, umode_t mode)
{
	struct open_how how = build_open_how(flags, mode);
	return do_sys_openat2(dfd, filename, &how);
}

从do_sys_open可以看出,打开文件时,内核主要消耗了两种资源:

  • 文件描述符
  • 内核管理文件结构file。

如何选择文件描述符?

根据POSIX标准,当获取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时,要返回最低的未使用的文件描述符。 Linux是如何实现这一标准的呢?

在Linux中,通过do_sys_open->get_unused_fd_flags->alloc_fd(0,(flags))来选择文件描述符,代码如下:

  • 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fs/file.c

17b1c5684be464e3e674538dc1e8023c.png
/*
 * allocate a file descriptor, mark it busy.
 */
static int alloc_fd(unsigned start, unsigned end, unsigned flags)
{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 current->files;
	unsigned int fd;
	int error;
	struct fdtable *fdt;
   /* files 为进程的文件表, 下面需要修改文件表,所以需要先锁文件表*/
	spin_lock(&files->file_lock);
repeat:
 /* 得到文件描述符表*/
	fdt = files_fdtable(files);
    /* 从start开始,查找未用的文件描述符,在打开文件时, start为0*/
	fd = start;
    /* files -> next_fd为上一次成功找到的fd的下一个描述符,使用next_fd, 可以快速找到未用的文件描述符*/
	if (fd < files->next_fd)
		fd = files->next_fd;
 /*当小于当前文件表支持的最大文件描述符个数时,利用位图找到未使用的文件描述符, 如果大于max_fds怎么办? 如果大于当前支持的最大文件描述符,那肯定是未用的,就不需要用位图来确认了*/
	if (fd < fdt->max_fds)
		fd = find_next_fd(fdt, fd);

	/*
	 * N.B. For clone tasks sharing a files structure, this test
	 * will limit the total number of files that can be opened.
	 */
	error = -EMFILE;
	if (fd >= end)
		goto out;
 /*expand_files用于在必要时候扩展文件表, 何时是必要时候呢? 比如当文件描述符已经超过了当前文件表支持的最大值的时候*/
	error = expand_files(files, fd);
	if (error < 0)
		goto out;

	/*
	 * If we needed to expand the fs array we
	 * might have blocked - try again.
	 */
	if (error)
		goto repeat;
 /* 只有在start小于next_fd时,才需要更新next_fd, 以尽量保证文件描述的连续性*/
	if (start <= files->next_fd)
		files->next_fd = fd + 1;

	__set_open_fd(fd, fdt);
	if (flags & O_CLOEXEC)
		__set_close_on_exec(fd, fdt);
	else
		__clear_close_on_exec(fd, fdt);
	error = fd;
#if 1
	/* Sanity check */
	if (rcu_access_pointer(fdt->fd[fd]) != NULL) {
		printk(KERN_WARNING "alloc_fd: slot %d not NULL!n", fd);
		rcu_assign_pointer(fdt->fd[fd], NULL);
	}
#endif

out:
	spin_unlock(&files->file_lock);
	return error;
}

文件描述符fd与文件管理结构file

前文已经说过,内核使用fd_install将文件管理结构file与fd组合起来,具体操作请看如下代码:

  • 代码地址: 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fs/file.c

190d958ee6cfa90a5ab1f1d2cb459689.png
void fd_install(unsigned int fd, struct file *file)
{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 current->files;
	struct fdtable *fdt;

	rcu_read_lock_sched();

	if (unlikely(files->resize_in_progress)) {
		rcu_read_unlock_sched();
		spin_lock(&files->file_lock);
        /* 得到文件描述符表*/
		fdt = files_fdtable(files);
		BUG_ON(fdt->fd[fd] != NULL);
        /* 将文件描述符表中的file类型的指针数组中对应fd的项指向file, 这样文件描述符fd与file就建立了对应关系*/
		rcu_assign_pointer(fdt->fd[fd], file);
		spin_unlock(&files->file_lock);
		return;
	}
	/* coupled with smp_wmb() in expand_fdtable() */
	smp_rmb();
	` fdt = rcu_dereference_sched(files->fdt);
	BUG_ON(fdt->fd[fd] != NULL);
	rcu_assign_pointer(fdt->fd[fd], file);
	rcu_read_unlock_sched();
}

当用户使用fd与内核交互时,内核可以用fd从fdt->fd[fd]中得到内部管理文件的结构struct file。

b9187490f8a5a78e751439f16fa1fc0e.png

参考

  • 《linux环境编译: 从应用到内核》
  • 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2/open.2.html
  • 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3/fopen.3p.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