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茶艺学习笔记

一是水要“甘”、“洁”。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提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这些都说明了水要有甘甜之味,洁净之美,才是泡茶的好水。

二是水要“活”、“鲜”。

陆羽在《茶经》中进一步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宋代唐庚的《斗茶记》指出:“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述道:“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知此理矣。”明代高叔嗣在《煎茶七略》中也说:“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

三是水宜“清”、“轻”。宋徽宗赵佶、明代张源都在茶事著作中提到水宜“轻”之说。清代讲究以水的轻重来鉴别水质高低,“君不可一日无茶”的爱茶皇帝乾隆精通茶艺,强调泡茶用水要味甘、质轻。他还说到雪水最轻,在《烹雪叠旧作韵》诗中还注明:“宜兴磁壶煮雪水茶尤妙。”现代科学也证明,自然界的水,只有雪水和雨水是纯软水,也是最为适合用来泡茶的。

至于品饮武夷岩茶,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用武夷山的山泉水泡武夷山的茶,特别能品味到武夷岩茶的岩韵。这就是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

备用:矿泉水或纯净水,乌龙茶冲泡的整套用具:查盘、盖杯或紫砂壶(最好是100-150ml的)、公道杯、小杯若干个、烧水的随手泡或电磁炉等等。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依个人喜好浓淡进行调整:喜淡者(初次品饮者)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投茶5-7克/100ml);喜浓者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投茶8-10克/100ml)。

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度为佳。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延长30%—50%。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前3-5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7-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浸泡时间越长、冲泡次数越少。

浓淡调整:最好用投茶量进行调整,也可用浸泡时间来调整。若因浸泡过久、茶汤过浓,也可直接冲兑开水后饮用。

岩茶的品饮: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热香和冷香)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的各部位充分接触,细细感觉水中的醇厚度、变化情况和各种特征。欣赏岩茶的香型和香气高低,领悟岩茶醇厚的滋味、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岩韵”。

春茶的出水时间可以相对长些,其他季节的茶,特别的冬片,应该出水快些。

具体冲泡方法,灵活多变,个体不同,多泡多喝,多练习,自然掌握。

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香型的多样化;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勤加练习闻茶香,品茶味,熟能生巧,一闻一品就知道其茶种的制法及焙火度。

散茶用量,就要费心思,可以按自己口味轻重,机动调整。品茶是生活艺术,少了些框架,多了些巧思,泡茶用量存乎一心。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起源于明朝。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分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气益清,味久益醇。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澈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它给人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这是由于茶树地条件好所致。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在儿特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种有各自物有的品种香。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蕴。

品尝方法:用壶泡法和剑泡法,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用杯泡。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1/3量(如105毫升之审评杯中投入约6克茶叶)。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1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98℃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沸水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壶盖后,盖好壶盖。分杯应低斟,可减不茶香飘逸。

“武夷茶艺”源于古代而出于现代。其表演特色是:借鉴古代“功夫茶”的品饮艺术,大胆创新,即保留古风,又揉进现代意识,即使宾客学到饮茶技术,又给人以一定美的享受。

武夷茶艺表演程序有: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再斟兰芷、领略岩韵、尽杯谢茶。

表演型武夷茶艺的前二道程序,旨在创造一个和静的环境。随着悠然而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声,身着浅色旗袍、清雅朴素、端庄大方的茶艺小姐,手捧着嘉茗缓缓出场,婷然而立案前及两旁,茶姐虔诚焚香,肃然而拜(敬“茶圣”),接着请宾客鉴赏嘉茗。

接下来的七道是泡茶的技巧。武夷茶艺表演顺应人们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将泡茶形象化、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感。训练有序的茶艺小姐以准确规范的程序进行:温壶、置茶、冲水、烫杯;冲泡时,壶嘴由低而高,三上三下,泻出水柱像银珠成链,使茶叶翻滚受热均匀,此法名曰“悬壶高冲”也叫“凤凰三点头”。茶艺小姐的手势轻柔利落,给人以美感。

再接下去的三道,则是斟杯之巧。茶艺表演中引用韩信元帅、关公将军、三龙护鼎的典故,也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前二道的目的是使茶汤在杯中浓淡一致。后一道是杯的端法即稳当又雅观。

从十三道开始,是品茗之妙趣。武夷岩茶色、香、味俱佳,所以品饮时,必须先闻其香,再观其色,后尝其味。品饮时,宜抛弃杂念,细啜慢咽,悠悠回味。初尝一杯,似有苦味,稍后则喉底生津、齿颊留香,甘活之味无穷。三杯饮过,方可品出“岩骨花香”天然真味。用心专注者,还可领略到飘然若仙之感。真有如范仲淹诗云:“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怡,平矜释燥,摆脱烦恼。“美感尽在品茗中,雅趣亦从盏中出”,实乃品茗之妙趣。

最后一道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总之,茶艺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它使人对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以美求真,乐趣无穷。

陆羽在《茶经》的“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且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同时代的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生动地记载了陆羽的鉴水故事,还记录了陆羽按茶水品第排出宜茶之水20等次。

随着历代茶人对饮茶色、香、味的追求,产生了对泡茶用水的不同评判、标准和说法。但归纳起来,对当今的茶人、茶友有三个共同点可以采纳。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fjxiaomao/archive/2011/12/14/2287090.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