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不愧是大师中的大师,书中的第一章就明白剖析了现代管理学隐含的那些基本假设,分析了其与当代现状的不适配并提出了更新的假设,在这过程中解答了我很多的疑惑。难怪现代企业管理的成败越来越难以看懂,原因是“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是不存在的,只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每个组织形式都有独特的优势、局限性和特定的应用方式。组织不是绝对的,他是提高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效率的工具”。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述也引人深思。当前这一轮的信息革命是IT技术引发并持续到现在,使人误以为技术是主导的。但分析历史发现,印刷术引发了持续的信息革命,但印刷工人曾经短期内进入社会上层后又快速跌落,所以“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员现在也要面临同样的遭遇吗”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综合来看,信息技术人员和印刷工人有所区别,但也不能说完全不能对比;当这场革命由技术逐渐转向信息,这从领头的BAT等公司就可以看出来,从下一代全是数字原住民也可以想象,如何仍能站立潮头,这是以纯粹技术自居的人员值得警惕和思考的。
关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这个巨大的挑战来自于“知识工作者必须比老板更了解他们的工作”。是如何衡量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大师给出了6个主要因素来让我们思考。1.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需要提问“任务是什么?”2.要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要求知识工作者人人有责。知识工作者必须自我管理。他们必须有自主权。3.在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中必须包括不断创新。4.对于知识工作,知识工作者需要不断受教育,他们也需要不断指导别人学习。5.我们不能或至少不能只用产出的数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质量至少与数量同样重要。6.组织应把知识工作者看做“资产”,而不是“成本”,并给与相应的待遇。在面临所有其他机会时,知识工作者需要有为组织工作的意愿。
最后关于自我管理,大师的三个问题记录下来以自勉“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做事?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rgyz/p/6867599.html